專利名稱:一種上模帶壓料活塊的拉延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拉延模具。
背景技術:
汽車覆蓋件模具設計制造過程中,某些覆蓋件由于外觀的需求或者空間位置的不足需要做成彎曲弧度較大的情 況(幾字形梁),例如前縱梁延伸板部分位置需要實現大弧度彎曲工藝,大弧度彎曲容易導致拉延流料不均勻在彎曲部位拉延時產生皺褶和破裂。解決皺褶和破裂通常的方案是現場調整拉延筋大小和機床壓力大小以控制材料的流速,過快容易起皺,過慢容易破裂。由于只能通過現場不停調整來達到起皺和破裂間的臨界點,此方法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后期的反復調整無疑增加了模具的生產周期和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大弧度彎曲拉延時在彎曲部位拉延時不會產生皺褶和破裂的上模帶壓料活塊的拉延模具。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上模帶壓料活塊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在所述的上模座的大弧度彎曲部位滑動設有壓料活塊,在所述的上模座上設有作用于所述的壓料活塊的氣缸。所述的壓料活塊通過側銷滑動安裝在所述的上模座上。所述的氣缸為氮氣缸。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上模帶壓料活塊的拉延模具,工作過程中上模座隨機床上滑塊下行,壓料活塊通過氮氣缸提供壓力與凸模部分型面壓死預壓;上模座繼續下行與壓邊圈接觸并將板料壓實;隨后上模座與壓邊圈同時下行,與凸模剩余型面接觸開始拉延,直到下死點完成拉延工序。機床上行,上模座回位,氣頂將壓邊圈頂起,壓邊圈將制件頂出,工人取走制件,至此完成一個制件拉延過程。由于將大弧度彎曲部位設計成活動部件,實現先預壓彎再拉延,防止因產品形狀起伏大導致流料不均勻使產品起皺;解決了對于諸如幾字形梁等(尤其是彎曲弧度較大,側壁較立,深度大的制件)零件在拉延過程中容易起皺,破裂的問題。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通過上模活塊預壓成型防止因產品形狀起伏大導致流料不均勻使產品起皺,從而大幅減少后期模具調試時間,縮短模具生產周期,降低模具生產成本和效率。
圖I是上模座結構示意圖。圖2是壓邊圈結構示意圖。圖3是下模座結構示意圖。圖4是壓料活塊結構示意圖。[0013]圖5是本實用新型打開狀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開始壓料狀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下死點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參見圖I、圖2、圖3和圖4,在上模座I的大弧度彎曲部位設有壓料活塊4,壓料活塊4通過側銷7滑動安裝在上模座I上,在上模座I上設有 作用于壓料活塊4的氮氣缸6。參見圖I、圖2、圖3、圖4、圖5、圖6和圖7,拉延幾字形梁彎曲弧度較大的制件上模增加壓料活塊4,先預壓,以提高拉延成形性。壓料活塊4通過側銷安裝在上模座I上。工作過程中上模座I隨機床上滑塊下行,壓料活塊4通過氮氣缸6提供壓力與凸模5部分型面壓死預壓;上模座I繼續下行與壓邊圈2接觸并將板料壓實;隨后上模座I與壓邊圈2同時下行,與凸模5剩余型面接觸開始拉延,直到下死點完成拉延工序。機床上行,上模座I回位,氣頂將壓邊圈2頂起,壓邊圈2將制件頂出,工人取走制件,至此完成一個制件拉延過程。改進后大弧度彎曲在彎曲部位拉延時不會產生皺褶和破裂。
權利要求1.一種上模帶壓料活塊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I),其特征是在所述的上模座(I)的大弧度彎曲部位滑動設有壓料活塊(4),在所述的上模座(I)上設有作用于所述的壓料活塊⑷的氣缸。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上模帶壓料活塊的拉延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壓料活塊(4)通過側銷(7)滑動安裝在所述的上模座(I)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上模帶壓料活塊的拉延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氣缸為氮氣缸(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上模帶壓料活塊的拉延模具,包括上模座(1),在所述的上模座(1)的大弧度彎曲部位滑動設有壓料活塊(4),在所述的上模座(1)上設有作用于所述的壓料活塊(4)的氣缸所述的壓料活塊(4)通過側銷(7)滑動安裝在所述的上模座(1)上。所述的氣缸為氮氣缸(6)。本實用新型通過上模活塊預壓成型防止因產品形狀起伏大導致流料不均勻使產品起皺,從而大幅減少后期模具調試時間,縮短模具生產周期,降低模具生產成本和效率。
文檔編號B21D37/10GK202779454SQ20122045854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0日
發明者謝暉, 陳惠濱, 謝貴林 申請人:天汽模(湖南)汽車模具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