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立輥軋機卡鋼的軋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執(zhí)行立輥粗軋、拋鋼工藝;
步驟2,立輥進入夾尾模式,進行夾尾位壓靠;
步驟3,判斷立輥與鋼板的接觸情況;
步驟4,保存輥縫值作為板坯寬度;
步驟5,判斷板坯寬度與設(shè)定輥縫的大小關(guān)系;
步驟6,調(diào)整工作位設(shè)定值。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立輥軋機卡鋼的軋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包括:
步驟6.1,若板坯寬度遠大于輥縫,則工作位=板坯寬度-20mm;
步驟6.2,否則,工作位=L2輥縫設(shè)定。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立輥軋機卡鋼的軋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具體包括:
步驟1.1,初始化系統(tǒng);
步驟1.2,判斷粗軋機是否為執(zhí)行第N-2道次工藝,其中N為工藝執(zhí)行的次數(shù);若是,則進入步驟1.3,若否,則返回步驟1.1;
步驟1.3,判斷是否使用了立輥,若是,則進入步驟1.4,若否,則返回本步驟;
步驟1.4,進入第一準備位;
步驟1.5,判斷粗軋機是否為執(zhí)行第N-1道次工藝,若是,則進入步驟1.6,若否,則返回步驟1.4;
步驟1.6,判斷板坯頭部是否經(jīng)過立輥,若是,則進入步驟1.7,若否,則返回本步驟;
步驟1.7,進入第二準備位;
步驟1.8,判斷粗軋N-1道次拋鋼是否完成,若是,則進入步驟2,若 否,則返回步驟1.7。
4.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立輥軋機卡鋼的軋邊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之后還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7,判斷粗軋N-1道次拋鋼是否完成,若是,則進入步驟8,若否,則返回本步驟;
步驟8,執(zhí)行工作位工藝;
步驟9,立輥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