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速線材預精軋立軋輥縫調整機構用軸承壓蓋,屬于高速線材軋制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各高速線材生產線的預精軋懸臂式立軋輥縫調整機構用的軸承壓蓋在設計上存在缺陷,即只能起到固定軸承的作用,而不能對軸承與傳動軸之間隙進行密封。在生產過程中,預精軋的輥縫調整機構的軸承壓蓋長期與軋線濁環冷卻水、粉塵及鐵屑等雜物接觸,工作環境惡劣,由于輥縫調整機構的傳動軸和軸承壓蓋之間的配合間隙較大,濁環冷卻水及粉塵等易通過軸承壓蓋與傳動軸之間的間隙進入到軸承中,使軸承轉動不暢引起燒損抱死,造成輥縫無法調整,使軋件尺寸無法滿足工藝要求。由于輥縫調整機構和輥箱、傳動箱是通過齒輪和軸承連接的,濁環冷卻水和粉塵等雜物伴隨稀油進入到輥箱和傳動箱,流回預精軋稀油潤滑站,通過稀油循環潤滑對整個預精軋傳動系統的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也造成了稀油消耗的增加。
為解決上述問題,十分有必要對預精軋輥縫調整機構的軸承壓蓋重新設計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預精軋立輥輥縫調整機構用軸承壓蓋,這種軸承壓蓋具有固定和密封雙重作用,可以杜絕濁環冷卻水及粉塵等雜質進入到軸承,防止輥縫調整機構軸承抱死,保證輥縫可調,使軋件滿足工藝要求,同時可以保證稀油品位,增加預精軋整體傳動系統在線壽命。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預精軋立輥輥縫調整機構用軸承壓蓋,它包括壓蓋外蓋、壓蓋內環,壓蓋外蓋由螺栓與固定座相連接,壓蓋內環的端面與軸承相對壓緊,其改進之處是,壓蓋內環的內壁圓周與傳動軸的外周為緊密的滑動配合,在壓蓋內環的內壁圓周有環形密封凹槽,環形密封凹槽中放置O型橡膠密封圈。
上述預精軋立輥輥縫調整機構用軸承壓蓋,所述的軸承壓蓋的厚度為12-15mm,環形密封凹槽位于軸承壓蓋的厚度中心處,環形密封凹槽為深度4mm、寬4mm的截面為正方形的環形凹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調整了軸承壓蓋的內徑,使軸承壓蓋與傳動軸配合緊密,同時增加了軸承壓蓋厚度,在軸承壓蓋的內徑表面增加環形密封凹槽,在環形密封凹槽內裝配O型橡膠密封圈,增加了密封功能。
本實用新型具有密封作用,杜絕了濁環冷卻水及粉塵等雜質進入到軸承,防止輥縫調整機構軸承抱死,保證輥縫可調,使軋件滿足工藝要求。自從使用新設計的軸承壓蓋,潤滑稀油的品位得到保證,與輥縫調整機構通過齒輪和軸承傳動的輥箱、傳動箱在線使用壽命得到提高,輥箱使用壽命由1年提高到2年,傳動箱的壽命由2年提高到4年,輥縫調整機構的壽命由1月提高到2年,軸承壓蓋的壽命由3個月提高到4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在預精軋立軋輥縫調整機構上的裝配圖。
圖中標記如下:軸承壓蓋1、壓蓋外蓋2、壓蓋內環3、環形密封凹槽4、O型橡膠密封圈5、軸承6、傳動軸7、固定座8、螺栓9。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軸承壓蓋1由壓蓋外蓋2、壓蓋內環3組成。
圖中顯示,壓蓋外蓋2由螺栓9與固定座8相連接,壓蓋內環3的端面與軸承6相對壓緊。將壓蓋內環3原有的內徑縮小,使壓蓋內環3的內壁圓周與傳動軸7的外周為緊密的滑動配合。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將壓蓋內環3的內徑由530+0.02mm減至510+0.02,預精軋立軋輥縫調整機構的傳動軸4與軸承壓蓋1之間配合間隙降至最合理,濁環冷卻水和鐵屑、粉塵等難以通過傳動軸7和軸承壓蓋1之間的間隙進入到軸承6中。
圖中顯示,在壓蓋內環3的內壁圓周增加了環形密封凹槽4,環形密封凹槽4中放置O型橡膠密封圈5。增加環形密封凹槽4和O型橡膠密封圈5后,起到了很好的密封作用,使濁環冷卻水及粉塵等無法進入到軸承6中,使預精軋整體傳動系統處在良好的工作狀態,保證輥縫可調整性,保證軋件滿足工藝要求,降低稀油消耗等優點。
圖中顯示,為了設置環形密封凹槽4,將軸承壓蓋1的厚度由5mm增至為12-15mm,環形密封凹槽4位于軸承壓蓋1的厚度中心處,環形密封凹槽4為深度4mm、寬4mm的截面為正方形的環形凹槽,O型橡膠密封圈5規格為Φ50×5mm。
為增加軸承壓蓋1的耐腐蝕性,將其材質由Q235改為45#。
自從使用新設計的軸承壓蓋1,潤滑稀油的品位得到保證,與輥縫調整機構通過齒輪和軸承傳動的輥箱、傳動箱在線使用壽命得到提高,輥箱使用壽命由1年提高到2年,傳動箱的壽命由2年提高到4年,輥縫調整機構的壽命由1月提高到2年,軸承壓蓋1的壽命由3個月提高到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