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零件加工用的夾具,具體涉及一種多工位機加工夾具。
背景技術:
現有的機加工夾具,不能夠對零件高效穩定夾持,在夾持后不能夠滿足多個工序同時加工的需求,造成機加工的效率低,質量差,不能夠滿足高效生產的要求,自動化程度較低,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對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帶來不利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設計一種多工位機加工夾具,通過控制閥開關控制氣缸夾緊兩個零件,降低員工的工作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能夠實現自動化的夾持和控制,極大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加工精度,確保最佳的產品精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工位機加工夾具,包括豎向的支撐板,支撐板的前側面和后側面分別設有若干個縱向的氣缸,氣缸的活塞桿設置在遠支撐板的一端;氣缸活塞桿的上端設有壓板;支撐板的側面設有用于與零件配合的支撐塊;
支撐板的下側設有水平的底板;底板與支撐板的連接處設有加強筋。
優選的,支撐板的前側面和后側面的氣缸、支撐塊和壓板結構關于支撐板對稱設置。
優選的,支撐板前側面的左部和右部分別設有一個氣缸,支撐板前側面設有6個與零件配合的支撐塊。
優選的,加強筋為梯形塊。
優選的,支撐板前側面左部的氣缸長度大于右部的氣缸長度。
優選的,底板上設有驅動氣缸運動的輸氣管。
優選的,輸氣管上設有電控閥。
本實用新型夾具的工作過程為:通過電控閥控制氣缸打開,外部機構將待加工零件固定在支撐板側面,電控閥工作控制氣缸收縮,壓板將零件固定在夾具上,零件與壓板和支撐塊配合,穩定固定在夾具上,配合機床進行高效穩定的機加工作業。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
多工位機加工夾具,通過控制閥開關控制氣缸夾緊兩個零件,降低員工的工作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能夠實現自動化的夾持和控制,極大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加工精度,確保最佳的產品精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多工位機加工夾具的前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多工位機加工夾具與零件配合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多工位機加工夾具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多工位機加工夾具的后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板;2、支撐塊;3、壓板;4、氣缸;5、加強筋;6、底板;7、零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為一種多工位機加工夾具,包括豎向的支撐板1,支撐板1的前側面和后側面分別設有2個縱向的氣缸4,氣缸4的活塞桿設置在遠支撐板1的一端;氣缸4活塞桿的上端設有壓板 3;支撐板1的側面設有用于與零件7配合的支撐塊2;
支撐板1的下側設有水平的底板6;底板6與支撐板1的連接處設有加強筋5。支撐板1的前側面和后側面的氣缸4、支撐塊2和壓板3結構關于支撐板1對稱設置。
支撐板1前側面的左部和右部分別設有一個氣缸4,支撐板1前側面設有6個與零件7配合的支撐塊2。加強筋5為梯形塊。支撐板1前側面左部的氣缸4長度大于右部的氣缸4長度。底板6上設有驅動氣缸4運動的輸氣管。輸氣管上設有電控閥。
本實施例夾具的工作過程為:通過電控閥控制氣缸4打開,外部機構將待加工零件7固定在支撐板1側面,電控閥工作控制氣缸4收縮,壓板3將零件7固定在夾具上,零件7與壓板3和支撐塊2配合,穩定固定在夾具上,配合機床進行高效穩定的機加工作業。
本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多工位機加工夾具,通過控制閥開關控制氣缸夾緊兩個零件,降低員工的工作強度,提高生產效率,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能夠實現自動化的夾持和控制,極大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加工精度,確保最佳的產品精度。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