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沖壓領域,特別是一種多工位轉盤沖壓機。
背景技術:
在目前工業各種零配件的生產中,沖壓裝配、沖壓成型、鉚壓或鉚接等工藝因具有成本低廉的優勢被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傳統的沖壓設備,尤其是在需要巨大沖壓力的設備,往往是單工位人手操作,此做法生產效率低,對操作者具有一定危險性,而目前多工位的設備往往因為其移動的工位無法承受大沖壓力而容易損壞,可靠性不高。因此,設計能夠實現多工位,高可靠性,可實現大沖壓力和高生產效率的沖壓設備是目前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上述所提及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高生產效率的多工位轉盤沖壓機。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其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多工位轉盤沖壓機,包括機架、驅動電機、分割器、轉盤、沖壓裝置、下料機械手、電箱、觸摸屏操作系統和液壓系統,分割器固定在機架上,輸入端連接著驅動電機,輸出端連接著轉盤,轉盤水平放置,且以圓周均布方式設置有多個工位,工位上設置有浮動裝置,浮動裝置上設置有工裝,在其中一個工位上方設置有沖壓裝置,當沖壓裝置向下沖壓時,工裝 和浮動裝置向下沉,與在其下方的頂柱相抵接,完成沖壓過程;在未沖壓時,浮動裝置向下至碰到轉盤的距離大于浮動裝置向下至碰到頂柱的距離。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浮動裝置包括多個銷釘,銷釘固定在轉盤上,且穿過浮動板,浮動板和轉盤之間設置有多根彈簧,彈簧放置在轉盤孔位內,彈簧與浮動板相抵接,轉盤上設置有穿過浮動板的限位螺釘,限位螺釘尾部設置有與浮動板抵接的限位螺母。
進一步,工裝對準銷釘并且無螺釘鎖緊的方式,自然放置在浮動裝置上,工裝上設置有工件。
進一步,轉盤的每個工位上設置有避空位。
進一步,轉盤下方設置有與每個工位相對應的感應擋塊。
進一步,沖壓裝置包括龍門架,龍門架的橫梁上固定有液壓缸,在液壓缸的兩側設置有導向軸,液壓缸的伸縮桿末端固定有壓板。
進一步,沖壓裝置還包括設置在轉盤下方,用于承受沖壓力的頂柱,頂柱在避空位正下方,頂柱固定在龍門架的底板上。
進一步,頂柱上設置有感應探頭。
進一步,下料機械手包括支撐架,固定在支撐架上的X軸氣缸和兩根平行放置的X軸導桿,還包括X軸滑板,X軸滑板與X軸滑塊相連接,X軸滑板連接著X軸氣缸的伸縮桿,X軸滑板上設置有Z軸氣缸和兩根平行放置的Z軸導桿,每根Z軸 導桿上分別設置兩個Z軸滑塊,Z軸滑塊固定在X軸滑板上,Z軸導桿和Z軸氣缸的伸縮桿末端共同固定在連接板上,連接板上設置有平行開閉的夾爪氣缸。
進一步,夾爪氣缸的兩個夾爪上分別設置有夾板,兩個夾板的相對面上均設置有鋸齒狀橡膠片。
進一步,下料機械手設置有下料滑軌,下料滑軌設置于夾爪氣缸下方,并且相對于水平面傾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電機-分割器驅動轉盤,并在轉盤上設置多個工位的方式,實現了多工位旋轉定位,提高了生產效率;在轉盤上設置浮動裝置,使得沖壓力施加到頂柱上,避免了沖壓力施加在轉盤上而損壞分割器或降低分割器的使用壽命,提高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和可靠性;工裝采用定位銷直接定位無螺釘鎖緊的方式,當沖壓不同工件時,可以實現快速更換工裝。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的轉盤和浮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的沖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的下料機械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多工位轉盤沖壓機,包括 機架1、驅動電機3、分割器2、轉盤4、沖壓裝置7、下料機械手、電箱、觸摸屏操作系統和液壓系統,分割器2固定在機架1上,輸入端連接著驅動電機3,輸出端連接著轉盤4,所述轉盤4水平放置,且以圓周均布方式設置有多個同等功能的工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方式,工位的數量設置為8個,每個工位上設置有浮動裝置5,浮動裝置5上設置有工裝6,在其中一個工位上方設置有沖壓裝置7,當沖壓裝置7向下沖壓時,工裝6和浮動裝置5向下沉,與在其下方的頂柱706相抵接,完成沖壓過程;在未沖壓時,浮動裝置5向下至碰到轉盤4的距離大于浮動裝置5向下至碰到頂柱706的距離,保證了當浮動裝置5受力下沉時,先與頂柱706抵接而非轉盤4。
如圖2所示,浮動裝置5包括三個銷釘501,銷釘501固定在轉盤4上,且穿過浮動板503,浮動板503和轉盤4之間設置有四根彈簧502,所述彈簧502放置在轉盤4的孔位內,彈簧與浮動板503相抵接,并設置有限位螺釘504穿過轉盤4和浮動板503,限位螺母505擰在限位螺釘504上,壓住浮動板503。此時彈簧502處于一個小量壓縮的狀態;在轉盤4的每個工位都開有避空位401,浮動裝置5的底部穿過避空位401,并且在轉盤4的下方,對應每一個工位分別設置有感應擋塊402。
如圖1和圖3所示,在上料工位100上放置需要沖壓的工件12,當轉盤4順時針旋轉,將放置好工件12的工位帶到沖壓位置101,感應擋塊402接近感應探頭708時,轉盤4停止 旋轉,此時工裝6處在沖壓位置101,并置于沖壓裝置7中;沖壓裝置7包括龍門架701,龍門架701的橫梁702上固定有液壓缸703,液壓缸703的兩側設置有導向軸704,所述液壓缸703的伸縮桿末端固定有壓板705,由于施壓力比較大,導向軸704可以使壓板705更穩固而不偏擺。沖壓裝置7還包括設置在轉盤4下方,用于承受沖壓力的頂柱706,頂柱706正對著避空位401。當壓板705下壓,彈簧502受力壓縮,工裝6和浮動裝置5一同下沉,與頂柱706抵接,此時頂柱706承受施加力,完成沖壓過程。壓板705向上抬起,轉盤4繼續旋轉,使沖壓好的工件(12)轉到下料工位102進行下料。
如圖4所示,下料機械手8包括支撐架801,固定在支撐架801上的X軸氣缸802和兩根平行放置的X軸導桿803,還包括X軸滑板805,X軸滑板805與X軸滑塊804相連接,X軸滑板805連接著X軸氣缸802的伸縮桿,X軸滑板805上設置有Z軸氣缸806、兩根平行放置的Z軸導桿807,每根Z軸導桿807上分別設置兩個Z軸滑塊808,Z軸滑塊808固定在X軸滑板805上,Z軸導桿807和Z軸氣缸806的伸縮桿末端共同固定在連接板809上,連接板809上設置有平行開閉的夾爪氣缸810。夾爪氣缸810的兩個夾爪上分別設置有夾板811,所述兩個夾板811的相對面上均設置有鋸齒狀橡膠片812。下料機械手8設置有下料滑軌813,所述下料滑軌813設置于夾爪氣缸810下方,并且相對于水平面傾斜。控制X軸氣缸802 和Z軸氣缸806可以使夾爪氣缸810移動到工裝6上方夾取工件,并將工件放置到下料滑軌813讓其自由滑落,完成下料過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先實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