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實驗室使用的小孔法測量殘余應力的鉆孔夾具,專用于供熱工程項目水利平衡調節工作的平衡閥中。
背景技術:
實驗室在使用小孔法測量殘余應力時,需要對應變片指定位置鉆一小孔,為了保證鉆孔位置的準確性,需要對被測試塊以及鉆孔設備進行相對固定。目前小孔法測量應力時主要采用帶有幾個支撐腳的固定夾具,采用膠水將被測試塊和支撐腳固定。主要存在以下缺點:在固定好設備,完成一個點的測量工作后,需要將鉆孔設備拆卸移動,重新用膠水固定,冷卻,從而導致工作效率很低;目前采用的設備,收到被測試塊表面平整度、固定的牢固程度等因素的影響,鉆孔時具有不穩定性,精度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操作方便、穩定性好、成本低的實驗室使用的小孔法測量殘余應力的鉆孔夾具,。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實驗室使用的小孔法測量殘余應力的鉆孔夾具,包括鉆孔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底座平臺、移動平臺、壓條、平臺連接桿和測試塊連接桿;底座平臺上開有移動平臺定位槽;平臺連接桿豎向設置,且滑動安裝在移動平臺定位槽上;平臺連接桿上安裝有調節螺帽,調節螺帽與底座平臺連接;移動平臺安裝在平臺連接桿上,且位于底座平臺上方;移動平臺上開有鉆孔設備定位槽,鉆孔設備安裝在鉆孔設備定位槽上;底座平臺上開有測試塊定位槽;測試塊連接桿豎向設置,且滑動安裝在測試塊定位槽上;測試塊連接桿上安裝有固定螺帽,固定螺帽與底座平臺連接;壓條安裝在測試塊連接桿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移動平臺定位槽上開有底座平臺定位銷孔,平臺連接桿與底座平臺定位銷孔配合。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鉆孔設備定位槽和移動平臺定位槽縱橫設置。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移動平臺定位槽和測試塊定位槽縱橫設置。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支撐腳,支撐腳安裝在底座平臺底部。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鉆孔設備定位槽上設有齒條,鉆孔設備上設有齒輪,齒輪與齒條嚙合。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減少了反復拆卸夾具、涂膠水、固定等步驟,而且其結構牢靠、穩定,不會因鉆頭鉆孔時的振動導致相對位置的偏移,適用于精度要求相對較高的小孔法測量殘余應力,大大的提高了實驗室小孔法測量殘余應力的效率和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而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包括底座平臺1、移動平臺2、鉆孔設備3、平臺連接桿5、測試塊連接桿6、支撐腳7和壓條13。
底座平臺1上開有移動平臺定位槽8,平臺定位槽8為至少兩條,平行設置。移動平臺定位槽8上開有底座平臺定位銷孔9,底座平臺定位銷孔9為多個,沿移動平臺定位槽8設置。
平臺連接桿5豎向設置,且滑動安裝在移動平臺定位槽8上。平臺連接桿5上螺紋安裝有調節螺帽10,調節螺帽10與底座平臺1連接。旋開調節螺帽10,調節螺帽10與底座平臺1松開,平臺連接桿5能沿移動平臺定位槽8滑動;旋緊調節螺帽10,調節螺帽10與底座平臺1擰緊,平臺連接桿5固定在移動平臺定位槽8上,從而調整移動平臺2的水平位置,進而調整鉆孔設備3的水平位置。旋轉調節螺帽10,平臺連接桿5能在豎直方向上升降,從而調整移動平臺2的高度,進而調整鉆孔設備3的高度。本實施例中,移動平臺定位槽8為兩條。
平臺連接桿5與底座平臺定位銷孔9配合,平臺連接桿5能沿移動平臺定位槽8滑動到底座平臺定位銷孔9中,底座平臺定位銷孔9設定了一個平臺連接桿5的定位位置,定位更精準。
移動平臺2安裝在平臺連接桿5上,且位于底座平臺1上方。
移動平臺2上開有鉆孔設備定位槽11,鉆孔設備3安裝在鉆孔設備定位槽11上,能沿鉆孔設備定位槽11移動,這樣就調整了加工位置。鉆孔設備定位槽11和移動平臺定位槽8縱橫設置,這樣就可調節鉆孔設備3的縱橫位置。鉆孔設備定位槽11上設有齒條,鉆孔設備3上設有齒輪,齒輪與齒條嚙合,旋轉鉆孔設備3,鉆孔設備3就能沿鉆孔設備定位槽11移動
底座平臺1上開有測試塊定位槽12,測試塊定位槽12為至少兩條,平行設置。移動平臺定位槽8和測試塊定位槽12縱橫設置。本實施例中,測試塊定位槽12為三條,兩條使用,一條備用。
壓條13安裝在測試塊連接桿6上。
測試塊連接桿6豎向設置,且滑動安裝在測試塊定位槽12上。測試塊連接桿6上螺紋安裝有固定螺帽,固定螺帽與底座平臺1連接。旋開固定螺帽,固定螺帽與底座平臺1松開,測試塊連接桿6能沿測試塊定位槽12滑動;旋緊固定螺帽,固定螺帽與底座平臺1擰緊,測試塊連接桿6固定在測試塊定位槽12上,從而壓條13的水平位置。旋轉固定螺帽,測試塊連接桿6能在豎直方向上升降,從而壓條13的高度。
支撐腳7安裝在底座平臺1底部。支撐腳7為四個,其中兩個可以調節其長短,保持底座平臺1的平穩性。
鉆孔設備3包括固定套筒和安置在固定套筒內孔中的鉆套。固定套筒由兩個圓筒體組成,并用螺紋連接,其中上下圓筒體均為上大下小。固定套筒的外圓筒體變截面處設有與移動平臺2耦合的螺紋,,可將鉆孔設備固定。固定套筒外圓周上對稱設置有4個螺釘孔,用于調整內孔中的鉆套的中心位置,調整內孔中的鉆套的中心位置,通過利用與鉆套相同大小的放大鏡,調節鉆孔設備的中心與應變片上需鉆孔圓的中心完全重合。鉆套為與固定套筒內圓相匹配的圓筒體,下方可安裝不同規格的鉆頭。
被測試塊4放置在底座平臺1上,并位于移動平臺2下方。壓條13將被測試塊4壓在底座平臺1上固定。將鉆孔設備3的中心大致對準被測試塊4上應變片的需鉆孔圓中心,鉆孔設備3對被測試塊4進行加工。完成一個點的鉆孔工作后,通過旋轉鉆孔設備3,配合微調平臺連接桿5,即可進行下一個點的鉆孔操作。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狀、所取名稱等可以不同,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