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切割機器,特別涉及一種具有夾頭定位高度可調的能夠應用于高精度加工的切割機。
背景技術:
對于金屬型材類產品的切割機來說,由于切割機并不屬于重型機械而屬于輕工機械產品,為此在目前大力提倡的工業4.0的自動化改造中輕工生產設備也屬于重點改進對象。切割機雖然屬于輕工機械產品但在自動化的改造中更加需要和強調這種機器所具有的耐用性和穩定性;其次與供給側改革發展所適應的思路也是需要不斷地提升產品的內在質量,其中除耐用性和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和改進方向外,精確性也是非常重要的產品質量指標。
技術實現要素:
為此,圍繞上述目的并改進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多定位可調的切割機,包括機架以及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送料導軌、送料夾總成、切割夾頭總成及設置在所述切割夾頭總成側邊的切割動力頭;所述切割夾頭總成包括有切割夾支撐座、設置在所述切割夾支撐座上的一對切割夾頭及設置在所述切割夾支撐座上的用于驅動一對所述切割夾頭中的至少一側夾頭移動的切割夾頭驅動器;所述送料夾總成包括有送料夾支撐座、設置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上的一對送料夾頭及設置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上的用于驅動一對所述送料夾頭中的至少一側夾頭移動的送料夾頭驅動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下方還設置有送料夾過渡安裝板,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之間還設置有送料高度調整器,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能夠調整所述送料夾支撐座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并鎖定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高度位置;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的下面設置有滑動軸承,所述送料夾總成通過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下面的滑動軸承滑動設置在所述機架上的送料導軌上。
其中,所述機架是采用型鋼焊接拼合而成的基礎架體,用于支撐和定位其它部件例如送料導軌、送料夾總成、切割夾頭總成及設置在所述切割夾頭總成側邊的切割動力頭等。
其中,所述切割夾頭總成是用于夾持、定位待加工型材的切割段的夾持裝置。
其中,所述送料夾總成是滑動設置在所述送料導軌上,并把所述待加工型材輸送到所述切割夾頭總成上的夾持裝置。
其中,所述切割動力頭是用于切割所述待加工型材的切割裝置,包括有切割動力支撐架及定位在所述切割動力支撐架上的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安裝鋸片。
其中,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是獨立于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但安裝到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下方的構件。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成為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支承件,同時也能夠用于支承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
其中,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能夠調整所述送料夾支撐座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并鎖定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高度位置,上述特征定義了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的功能,第一,借助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能夠調整所述送料夾支撐座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第二,借助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還能夠鎖定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高度位置。
根據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之間設置有送料高度調整器,為此能夠借助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調整所述送料夾支撐座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進而調整安裝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上的一對送料夾頭的夾持中心線的高度,使其與所述切割夾頭的夾持中心線大致位于同一軸線上。另外,借助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還能夠鎖定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高度位置,從而在完成調整操作后,能夠固化調整結果,使所述送料夾支撐座或者說一對所述送料夾頭的夾持中心線的高度位置保持穩定。這樣,當出現制造誤差,或者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出現損耗等情況而使一對所述送料夾頭的夾持中心線出現偏置的時候,可以借助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靈活地、快捷地微調所述送料夾頭的夾持中心線的高度。為此,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的設置使所述送料夾支撐座或者說一對所述送料夾頭的夾持中心線的高度調整變得更為之靈活、夾持中心線的高度位置更為之精準,不僅能夠提高切割設備的切割精度,還能夠延長切割設備的使用壽命。
至于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可以進一步地采用下列的其中一種調整方案:
第一種調整方案, 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包括旋接并穿過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進而能夠頂壓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底面上的送料螺紋調整件及旋接在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上的送料鎖定螺母,還包括自由穿過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后旋接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上的送料鎖定螺栓,所述送料鎖定螺栓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與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予以鎖緊。
其中,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旋接并穿過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進而能夠頂壓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底面,上特征定義了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送料夾支撐座之間的連接關系,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之間是螺紋旋接的關系,而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與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之間是從下往上上頂支撐的關系,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上頂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底面上。當借用工具擰轉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時,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依靠自身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之間的螺紋旋接的關系,以及在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給予的支撐作用下在上、下方向上移動。而在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上、下移動的過程中頂壓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底面,從而調整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高度位置。當完成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高度調整后,借用工具把所述送料鎖定螺母擰緊在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上從而防止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松動,進而固定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高度位置。
其中,所述送料鎖定螺栓自由穿過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后旋接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上,上述特征定義了所述送料鎖定螺栓與送料夾過渡安裝板、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之間的連接關系。所述送料鎖定螺栓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之間是自由穿套的關系,也就是說在所述送料鎖定螺栓穿過和脫離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的過程中,以及所述送料鎖定螺栓在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上作上、下移動的過程中,所述送料鎖定螺栓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之間不存在明顯的作用力的關系,至少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并不會阻礙所述送料鎖定螺栓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動。另外,所述送料鎖定螺栓與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之間是螺紋旋接的關系,通過所述送料鎖定螺栓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與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予以鎖緊。
當需要調整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高度時,先松開所述送料鎖定螺母以及所述送料鎖定螺栓,松開所述送料鎖定螺栓后,即解除了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與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之間的鎖定,此時通過工具擰轉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即可調整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高度。而由于所述送料鎖定螺栓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之間是自由穿插的關系,為此所述送料鎖定螺栓能夠在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上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移動而不會阻礙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移動。
而為了使所述送料鎖定螺栓能夠自由穿過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在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的軸向中心或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上設置有送料調整光孔,所述送料鎖定螺栓穿過所述送料調整光孔鎖定到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上。其中,所述送料調整光孔是不帶螺紋的通孔,為此所述送料鎖定螺栓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之間也就不存在螺紋連接關系。
第二種調整方案,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包括旋接并穿過所述送料夾支撐座進而能夠頂壓在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的頂端面上的送料螺紋調整件及旋接在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上的送料鎖定螺母,還包括自由穿過所述送料夾支撐座后旋接在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上的送料鎖定螺栓,所述送料鎖定螺栓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與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予以鎖緊。
上述第二種調整方案與第一種調整方案是類似的,主要區別點是在第二種調整方案中,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是從上往下下壓在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上,在擰轉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時,通過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與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之間的螺紋連接帶動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相對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動,從而調整所述送料夾支撐座的高度。當然,在第二種調整方案中還相應地調整了所述送料鎖定螺栓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送料夾支撐座之間的連接結構。
而為了使所述送料鎖定螺栓能夠自由穿過所述送料夾支撐座,進一步地采用了與上述第一種調整方案類似的結構,在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的軸向中心或所述送料夾支撐座上設置有送料調整光孔,所述送料鎖定螺栓穿過所述送料調整光孔鎖定到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上。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送料夾支撐座包括滑動底座以及晃動設置在所述滑動底座上方的晃動座,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設置在所述滑動底座的下方,一對所述送料夾頭及所述送料夾頭驅動器設置在所述晃動座上。這樣,當調整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的高度位置時,也能夠同時調整所述滑動底座和晃動座的高度位置。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在所述機架上部固連有前后布置的前定位座、中間定位座,所述前定位座、中間定位座分別具有頂端定位水平面而且它們的頂端定位水平面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平行設置,所述切割夾頭總成通過所述切割夾支撐座定位在所述中間定位座上,所述送料導軌定位在所述前定位座上。這樣,所述中間定位座和前定位座的頂端定位水平面能夠分別為所述切割夾頭總成和送料導軌以及滑動設置在所述送料導軌上的送料夾總成提供水平支撐和精確的定位,繼而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只需在所述前定位座為所述送料夾總成提供一定精確定位的基礎上再微調所述送料夾頭位置即可達到一對所述送料夾頭的夾持中心線與所述切割夾頭的夾持中心線大致位于同一軸線上的目的,從而減少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的調整量,節省調整時間,簡化調整操作。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送料導軌是直線導軌,還包括直線導軌安裝座,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包括有一體成型的豎立臂部和位于所述豎立臂部下部的橫向底臂部,所述豎立臂部上設置有沿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軸向延伸的定位槽并且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定位在所述定位槽內,所述橫向底臂部的下部還具有用于定位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的水平定位架底面,所述水平定位架底面平行于所述定位槽的水平槽底面,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通過所述水平定位架底面定位在所述前定位座的頂端定位水平面上,所述送料導軌通過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定位在所述前定位座上。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還包括切料防護罩,所述切料防護罩罩蓋在所述切割夾頭總成及所述切割動力頭的上方外側,所述切料防護罩的前側設置有操作門。這樣,所述切割夾頭總成以及切割動力頭收藏在所述切料防護罩的罩腔內。這樣,借助所述切料防護罩能夠把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物集中所述切料防護罩的罩腔內。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在所述晃動座上還設置有一對導向輪總成,所述導向輪總成包括導向滾輪及支撐所述導向滾輪的導向輪支撐架,一對所述導向輪總成位于一對所述送料夾頭的前面并且一對所述導向滾輪呈V字型排列,一個所述導向滾輪形成V字的一個邊。這樣進入一對所述送料夾的待加工型材能夠借助于一對所述導向輪總成預先整理。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在所述機架的前端位置還設置有聚料夾總成,所述聚料夾頭總成包括有定位到所述機架上的聚料夾支撐座、設置在所述聚料夾支撐座上的一對聚料夾頭及設置在所述聚料夾支撐座上的用于驅動一對所述聚料夾頭中的至少一側夾頭移動的聚料夾頭驅動器。
其中,所述機架的前端位置是指待加工型材的進料端,反之為所述機架的后端位置。
其中,在所述送料夾總成把所述待加工型材向所述切割夾頭總成方向輸送的過程中,所述聚料夾總成是處于張開狀態的,而當所述送料夾總成把所述待加工型材輸送到所述切割夾頭總成上并準備后退時,所述聚料夾總成將夾緊所述待加工型材從而與所述切割夾頭總成分別夾緊定位所述待加工型材的兩端,此后,所述送料夾總成處于張開狀態并后退移動。為此,所述送料夾總成是在所述送料夾總成后退移動時協助定位待加工型材的夾持裝置。
其中,所述聚料夾頭總成包括有定位到所述機架上的聚料夾支撐座,是指所述聚料夾支撐座可以直接定位到所述機架上,或者通過支撐腳等中間過渡件而間接定位到所述機架上。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在所述聚料夾支撐座的下方還設置有聚料夾過渡安裝板,所述聚料夾頭總成通過所述聚料夾過渡安裝板定位到所述機架上,在所述聚料夾過渡安裝板與所述聚料夾支撐座之間設置有聚料高度調整器,所述聚料高度調整器能夠調整所述聚料夾支撐座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并鎖定所述聚料夾支撐座的高度位置。
其中,所述聚料高度調整器與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具有類似的調整功能以及調整連接結構,為此不再重復論述。這樣,借助所述聚料高度調整器實現對所述聚料夾支撐座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調整以及高度位置的鎖定,從而也能夠調整一對所述聚料夾頭的夾持中心線與一對所述送料夾頭的夾持中心線的同軸度。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在所述機架的后端位置還設置有出料夾頭總成,所述出料夾頭總成包括有滑動設置在出料導軌上的出料夾支撐座、設置在所述出料夾支撐座上的一對出料夾頭及設置在所述出料夾支撐座上的用于驅動一對所述出料夾頭中的至少一側夾頭移動的出料夾頭驅動器。
其中,所述出料夾頭總成是輸送出完成切割加工后的型材的夾持裝置,所述出料夾頭總成還可以用于在切割最后一段型材時協助夾持定位所述型材段。
當需要調整一對所述出料夾頭的夾持中心線的高度位置時,可以進一步采用如下的調整結構:
第一種調整方案:該調整方案主要是通過調整所述出料夾支撐座的高度位置來實現,具體如下:
在所述出料夾支撐座的下方還設置有出料夾過渡安裝板,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滑動設置在所述出料導軌上;在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與所述出料夾支撐座之間設置有出料高度調整器,所述出料高度調整器能夠調整所述出料夾支撐座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并鎖定所述出料夾支撐座的高度位置。
其中,所述出料高度調整器與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具有類似的調整功能以及調整結構,為此不再重復論述。這樣,借助所述出料高度調整器實現對所述出料夾支撐座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調整以及高度位置的鎖定。
其中,所述出料導軌可以直接定位在所述機架上,還可以間接定位在所述機架上,為此進一步的方案是,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機架上并位于所述切割夾頭總成后方的后定位座,在所述后定位座上設置有出料導軌座,所述出料導軌連接定位在所述出料導軌座上。這樣,依靠所述后定位座為所述出料導軌提供定位和支撐。按照所述出料導軌的安裝結構特點以及上述第一種調整方案給予的啟示,提出以下的第二種調整方案。
第二種調整方案主要是通過調整所述出料導軌座的高度位置來實現,當然在調整所述出料導軌座的高度位置的同時也間接調整所述出料夾支撐座的位置。具體方案如下:
在所述出料導軌座的下方還設置有出料夾過渡安裝板,所述出料導軌座通過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定位在所述后定位座上,在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與所述后定位座之間設置有后高度調整器,所述后高度調整器能夠調整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并鎖定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的高度位置。
其中,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可以為獨立于所述出料導軌座但設置在所述出料導軌座的下方的構件,還可以是與所述出料導軌座一體成形。
其中,所述后高度調整器與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具有類似的功能以及結構,為此不再重復論述。這樣,借助所述后高度調整器實現對所述出料導軌座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調整以及高度位置的鎖定,進而可以通過所述出料導軌座調整所述出料導軌整體的高度,或者所述出料導軌后端的高度。
當通過上述第二種調整方案對所述出料導軌后端的高度進行調整時,還可以增設調整所述出料導軌前端高度的調整裝置,為此在應用第二種調整方案的基礎上提出下面第三種調整方案:
還包括出料導軌前端調整器,所述出料導軌前端調整器包括能夠定位在所述機架上的導軌前端定位底座和位于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上方的導軌前端支撐座,所述出料導軌的前端連接定位在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上;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與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之間設置有前高度調整器,所述前高度調整器能夠調整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并鎖定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的高度位置;所述出料導軌的后端通過出料導軌座及出料夾過渡安裝板定位在所述后定位座上。
其中,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定位在所述機架上,上述特征定義了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是固定在所述機架上的,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可以直接通過焊接或者緊固連接等方式固定在所述機架上,或者通過固定在其他構件,例如固定在所述中間定位座上而間接固連在所述機架上。不論采用何種方式,在調整所述出料導軌高度的過程中,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是固定不發生移動的。
其中,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連接定位所述出料導軌的前端,也就是說,所述出料導軌的前端通過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定位在所述機架上。
其中,所述前高度調整器可以采用多種的實施方式,例如采用類似上述送料高度調整器的結構,又或者采用如下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所述前高度調整器包括旋接并穿過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進而能夠頂壓在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的底面上的前送料螺紋調整件、旋接在所述前送料螺紋調整件上的前送料鎖定螺母以及鎖定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高度位置的前送料鎖定螺栓,在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上設置上下方向延伸的長條孔,所述前送料鎖定螺栓穿過所述長條孔把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鎖定在機架上或所述中定位座上。
其中,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與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之間設置有前高度調整器,所述前高度調整器能夠調整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并鎖定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的高度位置,這樣,通過調整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的高度位置后也就調整了所述出料導軌前端的高度位置。
綜上所述,在上述第三種調整方案中,分別通過調整所述出料導軌的前端和后端來協同調整所述出料導軌的整體高度位置的。這樣,所述出料導軌實質上只需要通過兩個支撐點來支撐,并通過所述兩個支撐點來調整所述出料導軌的整體高度位置,從而減少了所述出料導軌座對所述出料導軌的支撐面積,也就減少了加工難度和加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所述切割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所述定位機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所述定位機架的俯視方向的結構意圖;
圖4是所述定位機架的側視方向的結構意圖;
圖5是圖4中H-H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4中B區域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7是所述切割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省略顯示所述切料防護罩;
圖8是送料夾頭總成與直線導軌安裝座5之間的安裝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9是直線導軌安裝座5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圖9中C-C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圖10中D區域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12是直線導軌安裝座5與所述直線導軌之間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13是風琴式保護罩36的定位結構示意圖;
圖14是壓塊37正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15是送料夾支撐座4的俯視方向的結構示意圖,為了能夠觀看滑動底座41內的結構,圖中省略所述晃動座40;
圖16是圖15中E-E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7是送料夾頭總成與直線導軌安裝座5之間的軸側方向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18是送料夾頭總成與直線導軌安裝座5之間的側視方向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19是圖18中F-F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0是聚料夾總成24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1是聚料夾總成24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2是圖7中G區域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23是出料導軌前端調整器和出料導軌后端調整器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24是圖23中J-J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5是圖23中K-K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是應用本發明所提出的一種新型切割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所述切割機屬于工業領域中用于切割型材的輕工機械產品,包括安裝底座,以及安裝定位在所述安裝底座上的送料夾頭總成23、切割夾頭總成21、出料夾頭總成22、聚料夾總成24以及切割動力頭25等功能性構件,而所述安裝底座包括有機架1和固連在所述機架1上的基礎定位座、直線導軌安裝座5等。下面結合附圖對所述切割機的結構作進一步詳細的論述。
第一部分,是所述機架1的結構,如圖1到圖7所示,主要是有關所述機架1的結構示意圖。
(1.1)所述機架1包括主結構架體。所述主結構架體由縱橫布置梁、柱焊接連接而成的基礎架體,所述梁、柱是型鋼件,用于支撐和定位其它部件例如它可以為下面將要詳細說明的基礎定位座(11、12、13)提供定位支撐。具體說,所述機架1的主結構架體包括有縱、橫布置并焊接拼合連接的梁、柱,所述梁、柱是型鋼件,所述型鋼是指通過熱擠壓工藝成型的鋼質型材。其中,所述主結構架體包括有水平方向布置的能夠用于連接和支撐所述基礎定位座(11、12、13)的上部橫向主梁151、位于所述上部橫向主梁151下方并水平方向布置的下部橫向主梁152、以及設置在所述上部橫向主梁151與下部橫向主梁152之間的豎立柱(153、154)。其中,多根所述豎立柱(153、154)豎立設置并焊接固定在所述上部橫向主梁151與下部橫向主梁152上共同形成所述主結構架體。由于所述主結構架體是由多根縱、橫布置并焊接拼合連接的梁、柱組成,為此在圖中我們統一用一個代號151指代所述上部橫向主梁,用一個代號152指代所述下部橫向主梁,用一個代號153指代直立式豎立柱,用一個代號154指代斜撐式豎立柱。
(1.2)所述機架1還包括布置在主結構架體上部的能夠集液的上部集液面140。如圖2、圖3、圖4和圖6所示,在所述主結構架體的上部焊接固連有傾斜的類似于鍋壁的上面板14從而讓所述上面板14的上表面形成為能夠集液的上部集液面140,所述上面板14布滿在整個所述主結構架體上部的空缺空間內,能夠收集加工過程中飛濺冷卻液體及固廢a例如鐵屑。也為此所述上面板14的相對低點位置就會形成物料匯聚出口140a。
(1.3)所述機架1還包括固連在所述主結構架體上并相對地低于所述上部集液面140的下沉式隧道腔16。所述隧道腔16具有傾斜布置的下底面163以及連接在所述下底面163所在的底壁體左、右兩側的隧道腔側壁(161、162),所述隧道腔側壁(161、162)分別焊接固定在所述上部橫向主梁151上,并且所述隧道腔16的下部出料口的最低端164銜接在所述隧道腔下底面163的底端部位,在所述傾斜的下底面163所在的底壁體上設置有漏液孔(圖中未畫出),所述漏液孔連通到集液箱33。
如圖6所示,所述隧道腔16是上部敞口的結構,其中所述上面板14的相對低點位置直接銜接到所述下沉式隧道腔16的隧道腔側壁(161、162)上,因此所述上面板14的相對低點位置所形成的物料匯聚出口140a銜接所述下沉式隧道腔16的上部入料口160,所述物料匯聚出口140a與所述上部入料口160之間是平滑地銜接的結構。
當然還可以采用把所述物料匯聚出口140a直接沉入到所述上部入料口160之中的結構,在此結構中把所述隧道腔16設置為上部非敞口的結構,其中所述下沉式隧道腔16在朝上方向上借助于所述上面板14的局部面板直接形成隧道的頂壁體,這樣實際上就是讓所述下沉式隧道腔16收藏于所述上部集液面140所在的壁體之下。而不論采用何種結構,重要的是所述上部集液面140中匯聚的液體及鐵屑類廢物能夠順利地匯入到所述隧道腔16中。
另外,如圖2和圖4所示,所述隧道腔16的下部出料口的最低端164是銜接在所述隧道腔16下底面163的底端部位,具體說,所述隧道腔下底面163的底端部位呈敞口狀或直通狀而沒有設置像門檻、凸起之類的固定裝置阻擋住所述下底面163的底端部位,從而讓廢物a到達所述下底面163的底端部位時就能夠直接從所述隧道腔16的下部出料口排出。
其次,由于所述隧道腔16的下底面163是呈傾斜狀布置,這樣能夠讓液體或固廢順次自行從上往下移動,并在該移動運動中,借助所述下底面163所在壁體上設置的漏液孔,實現液體與固廢之間的分離和分類,液體能夠順著所述漏液孔流出而固廢從所述隧道腔16的下部出料口排出。當然所述下底面163傾斜的坡度不大或固廢的粘度大自行移動不暢時,也可以借助于耙類工具人工輔助耙出固廢。也正是基于多方面的考慮,將所述隧道腔16的下部出料口的最低端164銜接在所述隧道腔下底面163的底端部位,從而便利于所述隧道腔下底面163上的固廢能夠順利地直接從所述下部出料口排出。當然在該等機構中,還可以進一步地將所述隧道腔16的傾斜下底面163所在的壁體繼續順勢延伸出所述下部出料口一段的長度從而讓所述延伸部分能夠將所述隧道腔16中的廢物引導到如圖1所示的廢物收集箱32中。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如圖4所示,所述集液箱33收藏在所述主結構架體的收容空間150中并且所述集液箱33的下部具有出液通道(圖中未畫出),在所述出液通道上設置有鐵屑過濾器。其中,所述出液通道實際上就是排液管所具有的排液孔,所述鐵屑過濾器能夠過濾所述收集箱33可能存在的金屬鐵屑等雜物。為了節省資源,一般都還設置有液體循環泵泵取所述集液箱33內的冷卻液體,為此設置所述鐵屑過濾器過濾鐵屑等雜物,就能很好地保護液體循環泵免受損害。
(1.4)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在縱橫布置的所述梁、柱之間布置有獨立的收容空間150,所述收容空間150的開口部上設置有柜門31。這樣,在所述收容空間150內可以用于收藏所述隧道腔16、集液箱33等構件成為收藏儲物空間,甚至還可以收納液壓泵站、氣壓泵站以及控制電路等,大大提高所述切割機空間的利用率。
(1.5)為了進一步提高所述機架1的主結構架體的結構強度,提高切割機工作過程中的平穩性,還可以分別單獨使用如下的改良方案,或者混搭使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第一種改良方案,支撐所述上部橫向主梁151的所述直立式豎立柱153的橫截面在整體上大致呈空心矩形。
第二種改良方案,支撐住所述上部橫向主梁151的中間區域的豎立柱為采用斜撐式結構的斜撐式豎立柱154。所述斜撐式豎立柱154的橫截面在整體上大致呈空心矩形。
(1.6)其次,在所述主結構架體的下部四個轉角位置焊接有轉角定位鐵塊38,焊接完成后將四個所述轉角定位鐵塊38在機床上通過同一加工基準加工出同一定位底端面,再翻轉所述主結構架體讓所述轉角定位鐵塊38位于最低端,這樣所述轉角定位鐵塊38的定位底端面隨后就可以作為所述主結構架體上面各種定位面的加工定位面,也能作為所述主結構架體的支撐地腳。
第二部分,是位于所述機架1的主結構架體上的基礎定位座結構,如圖2、圖3所示,主要是有關所述基礎定位座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所述機架1與所述基礎定位座共同組成所述切割機的定位機架。
(2.1)在所述主結構架體的上部焊接固連有基礎定位座,并且所述基礎定位座的頂端面高于所述上部集液面140。所述基礎定位座是獨立于所述機架1制造例如采用鑄鋼鑄造制造但通過焊接等固定連接方式固連到所述主結構架體上的部件,為此所述基礎定位座也是被所述主結構架體所支撐定位的部件,用于支撐和定位其它部件。為了提高定位強度和穩定性,所述基礎定位座完全可以采用熱變性小的鑄鋼件,特別是所述中間定位座12、所述前定位座11是采用實心結構的鑄鋼體。
所述基礎定位座主要用于定位夾持裝置,所述夾持裝置包括有切割夾頭總成21、送料夾頭總成23或出料夾頭總成22,為此所述基礎定位座主要包括用于定位切割夾頭總成21的中間定位座12、用于定位送料導軌231的前定位座11或用于定位出料導軌221的后定位座13。它們三個在左右軸線方向(也是所述送料夾頭總成23移動送料的方向)上順序前后排列并且所述中間定位座12位于所述前定位座11與所述后定位座13之間并且它們之間最好是具有間隔間距,它們之間具有間隔間距從而能夠方便地分開制造它們這樣也就能夠更好地降低制造成本。
(2.2)所述中間定位座12、所述前定位座11和所述后定位座13分別具有頂端定位水平面(120、110、130)而且它們的頂端定位水平面(120、110、130)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平行設置的,這樣,所述中間定位座12、所述前定位座11和所述后定位座13不僅具有頂端面而且其頂端面還是能夠定位的水平面,另外,所述中間定位座12、所述前定位座11和所述后定位座13的頂端水平面之間是相互平行的關系還能夠使它們具有相同的水平基準和定位基準。在技術實現方法上一般是選取一個面例如所述中間定位座12所具有的中間頂端水平面120作為基準面而加工其它兩個水平面,因此所述頂端定位水平面(120、110、130),是指設置在頂端部上的水平面,而且用于分別給所述送料導軌231、出料導軌221以及切割夾頭總成21提供支撐和定位。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所述后定位座13是用于定位所述出料導軌221的,當不需要設置所述出料夾頭總成22時,就可以相應地省略所述后定位座13的設置。
(2.3)所述中間定位座12大致呈L型并焊接固定在所述上部橫向主梁151上,而所述后定位座13也焊接固定在另一個上部橫向主梁151上。所述中間定位座12采用鑄鋼件從而提高結構強度。所述中間定位座12大致呈L型,這樣可以在軸向方向(左右方向)上的軸向臂體上安裝所述切割動力頭25而在橫向方向的橫向臂體上安裝所述切割夾頭總成21,讓所述切割夾頭總成21與所述切割動力頭25基于同一個定位水平面120。
所述前定位座11包括兩條呈長條狀并沿左右方向平行布置的實心長軌座,每條所述實心長軌座對應地焊接在一條左右方向平行布置的上部橫向主梁151上,所述上部橫向主梁151的橫截面在整體上大致呈空心矩形。其次支撐所述中間定位座12的上部橫向主梁151與支撐所述前定位座11的上部橫向主梁是不同的水平主梁。所述前定位座11呈長條狀主要是為了適應安裝下面將要設置的呈長條狀的直線導軌231,也是為了大大提高所述前定位座11的結構強度從而提高所述直線導軌231的運行穩定性。這樣,不同位置的上部橫向主梁151成為所述基礎定位座中不同的定位座支撐件,而由于所述上部橫向主梁151的橫截面大致呈空心矩形,為此所述上部橫向主梁151至少具有一個具有一定幅面的平面狀的支撐面,依靠所述支撐面能夠為所述基礎定位座提供大幅面的平穩支撐。另外,也由于所述上部橫向主梁151具有空心矩形橫截面,也就是說所述上部橫向主梁151的橫截面是閉環狀的,這樣的結構能夠使所述上部橫向主梁151具有更為之優異的結構強度和支撐強度,從而能夠抵消在工作過程中從所述基礎定位座上傳遞過來的沖擊力,使設置在所述基礎定位座上的機械構件,例如上面論述到的所述送料導軌231、出料導軌221以及切割夾頭總成21在工作過程中運行得更加平穩,實質上也就有利于提高切割機的切割精度。
在加工時可以先將兩條所述實心長軌座、所述中間定位座12直接焊接在不同的上部橫向主梁151上并在這些上部橫向主梁151下面加裝斜撐式豎立柱154,在經過退火處理后以所述轉角定位鐵塊38的定位底端面為基準再加工所述頂端定位水平面110;當然也可以所述頂端定位水平面120為基準加工所述頂端定位水平面110,而所述頂端定位水平面120選擇所述轉角定位鐵塊38的定位底端面為加工基準。
為了能夠快速地收集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如圖2和圖4所示,將所述隧道腔16的上部入料口160設置在所述中間定位座12的側邊位置,當然所述中間定位座12還可以直接橫跨在所述隧道腔16的上部入料口160上。這樣,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液體廢物或固態廢物能夠以最短爬行距離甚至直接落入到所述隧道腔16內,從而能夠快速并大量地收集所述液體廢物或固態廢物,還能夠減少所述液體廢物或固態廢物在進入所述隧道腔16內前的污染范圍。
第三部分,是位于所述前定位座11上的直線導軌安裝座5及安裝在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上的直線導軌231結構。
直接支撐所述送料夾頭總成23的是直線導軌,而所述直線導軌231從理論上講可以直接安裝在所述前定位座11上,但是所述前定位座11是焊接固定在所述機架1后先經過退火處理再通過機加工加工出其他的結構特征,為此如果把所述直線導軌231的定位槽54設置在所述前定位座11上會提高加工難度,而且也難以滿足為所述直線導軌231提供穩定支撐。鑒于此,本發明還針對所述直線導軌231提出另一種新型的定位和支撐結構,即通過直線導軌安裝座5間接安裝定位在所述前定位座11上。
(3.1)如圖9所示,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是獨立于所述機架1以及所述前定位座11但安裝在所述前定位座11上的支撐定位座,為此,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具有獨立的結構特征,能夠獨立于所述機架1、所述前定位座11而獨立制造、獨立加工,并按照自身結構的特點和性能需求采用有別于所述機架1的制造工藝、制造材料。這樣一來解決了所述機架1與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需要一體制造、加工所帶來的難題,也解決了需要巨大的運輸空間、包裝材料等難題。
如圖8到圖12所示,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包括有一體成型的豎立臂部50和位于所述豎立臂部50下部的橫向底臂部51,這樣,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能夠采用一體鑄造成型并進一步精加工的工藝制造,結構簡單,省去事后過多的組裝工序。而且鑄造成型的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具有結構穩定不易變形的特點使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具有優異的結構強度、結構穩定性和支撐強度,使安裝在其上面的所述直線導軌231具有更為之理想的平穩度,從而最終也就提高了所述直線導軌231的導向和定位精度。
為了能夠把所述直線導軌231安裝到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上,在所述豎立臂部50上設置有用于定位所述直線導軌231的定位槽54,所述定位槽54沿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軸向延伸;所述定位槽54的槽口朝上布置包括水平槽底面542和左豎立槽側面541,所述左豎立槽側面541垂直于所述水平槽底面542,所述水平槽底面542上布置有第一槽底螺紋孔56。
其中,所述定位槽54的槽口朝上布置包括水平槽底面542和左豎立槽側面541,這樣,所述水平槽底面542能夠作為所述直線導軌231的支撐面,也是所述直線導軌231的水平方向的基準定位面,依靠所述水平槽底面542能夠給予安裝到其上的所述直線導軌231在水平方向上的支撐以及從整體上給予水平度的校正使整條所述直線導軌231具有基本一致的水平度。而所述左豎立槽側面541是所述直線導軌231的矯直基準面,借助所述左豎立槽側面541能夠為安裝到其上的所述直線導軌231提供在左、右方向上的直線度的調整基準從而使整條所述直線導軌231左、右方向上的具有基本一致的直線度。
其次,所述左豎立槽側面541垂直于所述水平槽底面542,為此所述左豎立槽側面541與所述水平槽底面542之間是相互垂直的布局關系。當以所述水平槽底面542為基準加工面時,垂直所述水平槽底面542的方向進行加工即可加工出所述左豎立槽側面541。這樣可以簡化所述左豎立槽側面541的加工,降低所述左豎立槽側面541的加工難度和檢驗難度。
如圖10所示,所述橫向底臂部51的下部還具有用于定位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的水平定位架底面510,所述水平定位架底面510平行于所述水平槽底面542,當把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安裝到所述前定位座11的頂端定位水平面110上時,所述水平定位架底面510成為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與所述前定位座11之間的結合定位面,還成為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的基準定位面。其次,由于所述水平定位架底面510與所述水平槽底面542之間是相互平行的,這樣,所述水平定位架底面510還成為所述水平槽底面542的加工基準面,能夠以所述水平定位架底面510為基準加工所述水平槽底面542,并校正所述水平槽底面542的水平度。
而為了能夠靈活調整所述直線導軌231在左、右方向上的直線度,需進一步對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的結構進行改進,具體方案如圖11和圖12所示,所述豎立臂部50上還設置有用于定位側邊擠壓塊7的調節槽55,所述調節槽55位于所述定位槽54的右側邊并沿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軸向延伸,所述調節槽55的槽口朝上布置包括調節槽底面552和槽右側面551,在所述調節槽底面552上布置有第二槽底螺紋孔57;所述調節槽底面552低于所述水平槽底面542。
(3.2)下面結合附圖12對所述直線導軌231的定位和調節結構作介紹。如圖12所示,所述直線導軌231安裝在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的定位槽54內并且所述直線導軌231的左側邊頂靠所述定位槽54的左豎立槽側面541;所述直線導軌231上設置有對應于所述第一槽底螺紋孔56的沉頭孔,沉頭螺絲6穿過所述沉頭孔連接到所述第一槽底螺紋孔56將所述直線導軌231固定到所述水平槽底面542上從而實現對所述直線導軌231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和調節,從而也就能夠調整所述直線導軌231段在上、下方向上位置,進而使整體所述直線導軌231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一致的水平度,進而抵消由于長期使用導致所述直線導軌231的變形。
另外,在所述調節槽55中懸空設置有所述側邊擠壓塊7,所述側邊擠壓塊7上設置有擠壓塊孔,所述側邊擠壓塊7的左側71頂壓住所述直線導軌231的右側邊2310,所述側邊擠壓塊7的右側72頂壓在所述調節槽55的槽右側面551上,螺絲61穿過所述擠壓塊孔連接到所述第二槽底螺紋孔57將所述側邊擠壓塊7定位到所述直線導軌231與所述槽右側面551之間,從而實現對所述直線導軌231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和直線度之調節。
其中,在所述調節槽55中懸空設置有所述側邊擠壓塊7,為此,所述側邊擠壓塊7的底端73與所述調節槽55的調節槽底面552之間預留有調節空間H,這樣不僅便于靈活地上、下調整所述側邊擠壓塊7從而改變不同的調節量,而且也能夠提高所述側邊擠壓塊7本身的彈性量,改善所述側邊擠壓塊7的調節彈性。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直線導軌231的右側邊2310下部設置有突出邊,所述槽右側面551是傾斜的斜面,所述側邊擠壓塊7的兩邊分別頂壓在所述突出邊和所述斜面上。這樣,借助所述斜面,當所述側邊擠壓塊7上、下調整移動的同時也在調整所述側邊擠壓塊7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從而調整所述直線導軌231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3.3)為了進一步提高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的結構強度和支撐穩定性,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在整體上大致呈π狀,包括所述橫向底臂部51及同時固連在所述橫向底臂部51上的左、右豎立臂部(50、50a),左、右所述豎立臂部(50、50a)上分別設置有所述定位槽(54、54a)以及所述調節槽(55、55a)。這樣,呈π狀的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能夠同時安裝一對所述直線導軌(231、231a),為此能夠為滑動設置在其上面的送料夾頭總成23提高平穩的支撐。另外,所述定位槽54與定位槽54a,以及所述調節槽55與調節槽55a分別具有類似的結構,為此再不對所述定位槽54a和調節槽55a另外作介紹。
其中,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在整體上大致呈π狀,上述特征定義了所述直線導軌231的整體造型形狀,而在實際的應用中,當把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安裝到所述前定位座11的頂端定位水平面110上后,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在整體上大致呈倒置的π狀。這樣,所述左、右豎立臂部50都是統一依靠所述橫向底臂部51來定位的,從而使所述左、右豎立臂部50的定位槽54的所述水平槽底面542具有了統一的定位基準面。其次,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在整體上大致呈π狀的結構,也使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具有非常好的結構強度和支撐穩定性。為此,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獨特的π狀結構,能夠從結構形狀上對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支撐強度和支撐穩定性進行了改進。
(3.4)如圖9和圖10所示,所述橫向底臂部51的兩邊還分別設置有螺栓通孔(53、53a),所述螺栓通孔(53、53a)位于左、右所述豎立臂部(50、50a)的外側。這樣,能夠便于把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通過緊固件鎖緊安裝到所述前定位座11上。其中,位于左、右所述豎立臂部50之間的一側定位為內側,相反的一側的為外側。
(3.5)如圖9和圖10所示,位于左、右所述豎立臂部(50、50a)之間的所述橫向底臂部51上間隔設置有窗格孔52。這樣,所述窗格孔52的設置不僅能夠減少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的耗材量,還能夠提高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的結構強度。
第四部分,是有關位于所述基礎定位座上的切割夾頭總成21、出料夾頭總成22、所述送料夾頭總成23及所述切割動力頭25等安裝結構。
從長期測試數據可以發現,雖然所述基礎定位座能夠為所述送料夾頭總成23、切割夾頭總成21、出料夾頭總成22提供水平的定位支撐,但是由于制造誤差、裝配誤差以及使用過程中的損耗等因素的影響,所述送料夾頭總成23、切割夾頭總成21、出料夾頭總成22夾頭的夾持中心線的同軸精度仍然不能滿足現代高精度切割的需要。鑒于此,下面對所述切割機的結構作進一步改進。
(4.1)如圖7和圖22所示,所述切割夾頭總成21包括有切割夾支撐座210、設置在所述切割夾支撐座210上的一對切割夾頭(221,221a)及設置在所述切割夾支撐座210上的用于驅動一對所述切割夾頭(221,221a)中的至少一側夾頭移動的切割夾頭驅動器。其中所述切割夾支撐座210直接定位在所述中間定位座12的橫向臂體的頂端定位水平面120上,并通過所述頂端定位水平面120確定一對所述切割夾頭(221,221a)的夾持中心線高度。
其次,所述切割動力頭25包括有切割動力支撐架及定位在所述切割動力支撐架上的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輸出軸上安裝鋸片。所述切割動力頭25通過所述切割動力支撐架定位在所述中間定位座12的軸向臂體上的頂端定位水平面120上。
另外,為了避免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液體廢物例如冷卻液或固態廢物例如鐵屑四處飛濺,在所述機架1上還設置有切料防護罩34,所述切料防護罩34罩蓋在所述切割夾頭總成21及所述切割動力頭25的上方外側,這樣,所述切割夾頭總成21以及切割動力頭25收藏在所述切料防護罩34的罩腔內。在所述切料防護罩34的前側設置有可翻轉式的操作門35,在所述切料防護罩34的右側設置有出料窗340,而所述出料夾頭總成22能夠通過所述出料窗340輸送出完成切割工作的型材。這樣,借助所述切料防護罩34能夠把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物集中在所述切料防護罩34的罩腔內。
(4.2)如圖7、圖8及圖15到圖19所示,所述送料夾總成23包括有送料夾支撐座4、設置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上的一對送料夾頭230及設置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上的用于驅動一對所述送料夾頭230中的至少一側夾頭移動的送料夾頭驅動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通過緊固件鎖定在滑動軸承232上,所述送料夾總成23通過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滑動設置在所述機架1上的送料導軌231上并連接傳動連接塊233,外部驅動器的輸出軸234連接到所述傳動連接塊233上從而能夠拖動所述送料夾總成23來回走動。
上述所披露的所述送料夾總成23的結構是一種傳統的安裝結構,一對所述送料夾頭230的夾持中心線不能靈活地調整,從而當一對所述切割夾頭(221,221a)的夾持中心線出現變化時無法及時調整一對所述送料夾頭230的夾持中心線而使它們的夾持中心線重疊。為此本發明進一步改進為,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下方還安裝有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所述滑動軸承232及所述傳動連接塊233設置在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的下部,這樣外部驅動器的輸出軸234通過拖動所述傳動連接塊233及連接在所述傳動連接塊233上的所述送料夾總成23實現所述送料夾總成23來回走動。進一步的改進方案是,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之間送料高度調整器81,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81能夠調整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并鎖定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高度位置。
下面通過附圖19來簡單介紹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81的結構,如圖19所示,圖中顯示了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81的分解結構示意圖。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81包括旋接并穿過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進而能夠頂壓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底面上的送料螺紋調整件812及旋接在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上的送料鎖定螺母811,還包括自由穿過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后旋接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上的送料鎖定螺栓813,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與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予以鎖緊。
其中,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旋接并穿過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進而能夠頂壓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底面上,上特征定義了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送料夾支撐座4之間的連接關系,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之間是螺紋旋接的關系,而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與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之間是從下往上上頂支撐的關系,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上頂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底面上。當借用工具擰轉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時,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依靠自身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之間的螺紋旋接的關系以及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給予的支撐作用下在上、下方向上移動。而在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在上、下方向上移動的過程頂壓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底面,從而調整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高度位置。當完成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高度調整后,借用工具把所述送料鎖定螺母811擰緊在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上從而防止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松動,進而固定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高度位置。
其中,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自由穿過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后旋接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上,上述特征定義了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與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之間的連接關系。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之間是自由穿套的關系,也就是說在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穿過和脫離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的過程中,以及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在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上作上、下移動的過程中,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之間不存在明顯的作用力的關系,至少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并不會阻礙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動。另外,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與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之間是螺紋旋接的關系,通過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與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予以鎖緊。
當需要調整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高度時,先松開所述送料鎖定螺母811以及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松開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后,即解除了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與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之間的鎖定,此時通過工具擰轉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即可調整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高度。而由于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之間是自由穿插的關系,為此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能夠在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上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移動而不會阻礙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移動。
而為了使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能夠自由穿過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在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的軸向中心上設置有送料調整光孔8121,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穿過所述送料調整光孔8121鎖定到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上。其中,所述送料調整光孔8121是不帶螺紋的通孔,為此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與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之間也就不存在螺紋連接關系。當然,所述送料調整光孔8121還可以設置在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上。
實質上,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81與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之間還可以采用另一種連接方式從而形成第二種調整方案,所述第二種調整方案與圖24所示的調整方案類似,為此省略附圖。在上述第二種調整方案中,需要對圖18所示的送料夾支撐座4的結構稍微作改動,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底部設置水平延伸壁。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從上往下旋接并穿過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水平延伸壁進而能夠頂壓在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的頂端面上,所述送料鎖定螺母811擰緊在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上從而防止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松動,進而固定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高度位置。而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自由穿過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水平延伸壁后旋接在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上。而為了使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能夠自由穿過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進一步地在所述送料螺紋調整件812的軸向中心或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水平延伸壁上設置有送料調整光孔8121,所述送料鎖定螺栓813穿過所述送料調整光孔8121鎖定到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上。
(4.3) 另外,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還可以實現橫向晃動(所述橫向是垂直所述送料夾的夾持中心線的方向)。如圖15和圖16所示,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包括滑動底座41以及晃動設置在所述滑動底座41上方的晃動座40,所述滑動底座41的下方設置所述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及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81。這樣,所述滑動底座41和所述晃動座40之間是上、下疊合設置的安裝關系,能夠充分使用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垂直空間而減少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在水平方向上的占有空間。其次,在上、下方向上所述晃動座40的投影面積大于所述滑動底座41的投影面積。這樣從上往下看,所述晃動座40完全遮蓋了所述滑動底座41,從而使所述滑動底座41完全收藏在所述晃動座40的正下方的空間內,為此所述晃動座40能夠遮擋工作過程中飛濺出來并落入到所述晃動座40所在區域的廢物,從而減少或避免所述廢物飛濺到所述滑動底座41上,這樣,所述晃動座40成為能夠為所述滑動底座41遮擋所述廢物的保護傘。另外,所述晃動座40具有比所述滑動底座41更大的支撐面積,能夠同時安裝更多的功能性構件,例如所述送料夾230及其感測器等。
如圖16所示,所述滑動底座41具有上下開口的收納區域410,在所述收納區域410中水平設置有滑動軸42、滑動設置在所述滑動軸42上的滑套件46以及能夠讓所述滑套件46晃動復位的復位彈簧45,所述晃動座40固連在所述滑套件46上,所述滑動軸42固連在所述滑動底座41上。
其中,所述滑動底座41具有開口朝上的收納區域410,定義了所述收納區域410具有開口朝上的開口部,所述開口部也就朝向所述晃動座40,當所述晃動座40蓋封在所述收納區域410的開口部后,所述收納區域410形成一個相對密封的區域,不僅能夠用于收藏所述滑動軸42、所述滑套件46以及所述復位彈簧45等晃動功能性構件,還能夠成為上述晃動功能性構件的保護性外殼,防止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液廢例如冷卻液或者固廢例如鐵屑飛濺粘黏到所述滑動軸42、所述滑套件46以及所述復位彈簧45等晃動功能性構件上而對它們造成損壞。這樣,所述滑動底座41不僅具有滑動支撐功能,還具有收容功能。另外,所述滑動底座41的結構非常簡單,而收藏在其內的滑動軸42、所述滑套件46以及所述復位彈簧45等晃動功能性構件可以采用標準件而不需要特制,為此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它們之間的安裝也非常便捷,從而也簡化整個所述送料夾支撐座4的結構。
其中,滑動設置在所述滑動軸42上的滑套件46以及能夠讓所述滑套件46晃動復位的復位彈簧45,上述特征定義了所述滑套件46的安裝方式,所述滑套件46是滑動設置在滑動軸42上從而能夠依靠所述滑動軸42的導向而橫向左右移動;其次,還定義了所述復位彈簧45的功能,所述復位彈簧45能夠讓所述滑套件46沿所述滑動軸42延伸方向往返晃動并最終驅動所述滑套件46回歸到原始基準位置。而在實際的應用中,在所述滑動軸42上可以設置一個所述復位彈簧45,所述復位彈簧45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所述滑套件46與所述滑動底座41的收納區域的邊框上。又或者,在所述滑動軸46的兩個端部上分別套裝有所述復位彈簧(45、45a),所述復位彈簧(45、45a)被限定在所述滑套件46與所述滑動底座41的收納區域的邊框之間。
其中,所述晃動座40固連在所述滑套件46上,為此,所述滑套件46與所述晃動座40具有一致的移動路徑。當工件出現微量變形或者形狀尺寸上出現加工誤差而使所述工件在輸送過程中碰撞到所述切割夾的夾持爪上時,所述工件將產生作用力牽引所述晃動座40移動偏置到一側,與此同時,所述晃動座40也會帶動所述滑套件46移動偏置從而擠壓或拉伸所述復位彈簧45,繼而使所述復位彈簧45在恢復原狀的過程中驅動所述滑套件46向相反方向移動,如此循環使所述晃動座40在橫向方向上形成左右往返的微量晃動,進而通過晃動的運動方式以及晃動過程中產生的微量振動調整所述工件的軸線方向,從而使工件能夠順暢地進入到所述送料夾的一對夾持爪之間。
而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所述晃動座40在晃動過程中的穩定性,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 如圖15所示,在所述收納區域410增設與所述滑動軸42平行排列的另一個滑動軸,下面把一對所述滑動軸分別命名為第一滑動軸42和第二滑動軸42a,在所述第二滑動軸42a的兩個端部上同樣分別套裝有所述復位彈簧(45、45a)。另外還設置一個與所述滑套件46平行排列的滑套件46a。其中,所述滑套件(46、46a)呈長條狀其兩端分別穿套在所述第一滑動軸42和第二滑動軸42a上。所述復位彈簧45被限定在所述滑套件46與所述滑動底座41的收納區域的邊框之間,所述復位彈簧45a被限定在所述滑套件46a與所述滑動底座41的收納區域的邊框之間。這樣,一對所述滑動軸(42、42a)和一對所述滑套件(46、46a)搭建成一個大致呈矩形的支撐架,為所述晃動座40提供更平穩的支撐。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如圖8所示,所述晃動座40的上表面設置有定位用的燕尾槽401。這樣,借助所述燕尾槽401能夠便捷地安裝一對所述送料夾230,并能夠便捷地調整一對所述送料夾230的位置。當然借助所述燕尾槽401同樣能夠安裝其他的功能性構件。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如圖16所示,所述滑動底座41的收納區域410呈凹坑狀從而具有底壁體411即是下部不敞口的結構,在所述底壁體411上設置有漏物孔412。這樣當進入到所述滑動底座41內的廢物能夠通過所述漏物孔412而排出所述收納區域410,從而能夠防止在所述收納區域410內堆積廢物而影響所述滑動軸42、滑套件46以及復位彈簧45等構件的運作和使用壽命。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如圖16所示,所述晃動座40的下底面呈凹陷狀從而具有凹陷區域400,所述凹陷區域400位于所述收納區域410的上方,并且所述凹陷區域400的投影面積大于所述收納區域410的投影面積。這樣,所述凹陷區域400能夠擴大所述滑動底座41與所述晃動座40之間的收容空間。進一步地,所述滑動底座41的上部伸入到所述凹陷區域400中,所述滑動底座41的上部與所述凹陷區域400的周壁之間預留有讓所述晃動座40能夠晃動的間隙H。
其中,所述滑動底座41的上部伸入到所述凹陷區域400中,這樣,所述滑動底座41的上表面413高于所述凹陷區域400外的所述晃動座40下底面,為此濺落到所述晃動座40上并爬行到所述晃動座40的下底面的廢液并不能沿高處爬行而越過所述滑動底座41的上表面413進而進入所述滑動底座41內。為此所述滑動底座41的上部伸入到所述凹陷區域400中的結構成為所述滑動底座41與所述晃動座40之間的密封結構。
其中,所述滑動底座41的上部與所述凹陷區域400的周壁之間預留有讓所述晃動座40能夠晃動的間隙L,這樣,所述凹陷區域400的設置并不會限制所述晃動座40在合理范圍內晃動。
為了進一步調整型材,在所述晃動座40上還設置有一對導向輪總成39,每對所述導向輪總成39分別包括導向滾輪390及支撐所述導向滾輪390的導向輪支撐架391,一對所述導向輪總成39位于一對所述送料夾頭23的前面并且一對所述導向滾輪390呈V字型排列,一個所述導向滾輪390形成V字的一個邊,這樣進入一對所述送料夾230的型材能夠借助于一對所述導向輪總成39預先整理。
通過上述晃動調整機構,能夠自適應地靈活調整一對所述送料夾230在橫向方向的位置,從而能夠在生產過程中隨機地適配各種變形的型材及前后出現的夾持誤差。
通過上述的結構不僅能夠實現對一對所述送料夾230在橫向方向的位置調整,還能實現對一對所述送料夾230在上下方向的位置調整。
(4.4)如圖2和圖22所示,在所述機架1的前端位置還設置有聚料夾總成24,所述聚料夾頭總成24包括有通過一對支撐腳(242、242a)間接定位到所述機架1上的聚料夾支撐座240、設置在所述聚料夾支撐座240上的一對聚料夾頭(241、241a)及設置在所述聚料夾支撐座240上的用于驅動一對所述聚料夾頭(241、241a)中的至少一側夾頭移動的聚料夾頭驅動器。
為了能夠調整所述聚料夾頭(241、241a)的夾持中心線的上下位置,在所述聚料夾支撐座240的下方設置有所述聚料夾過渡安裝板92,所述聚料夾頭總成24通過所述聚料夾過渡安裝板92定位到一對所述支撐腳(242、242a)上,在所述聚料夾過渡安裝板92與所述聚料夾支撐座240之間設置有聚料高度調整器82,所述聚料高度調整器82能夠調整所述聚料夾支撐座240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并鎖定所述聚料夾支撐座240的高度位置。這樣,借助所述聚料高度調整器82調整所述聚料夾支撐座240高度位置進而調整所述聚料夾頭(241、241a)夾持中心線位置,使所述聚料夾頭(241、241a)與所述送料夾頭(230、230a)的夾持中心線具有更高的同軸精度。而至于所述聚料高度調整器82的調整結構及調整操作過程與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81是類似的,為此不再重復論述。
(4.5)如圖22所示,所述出料夾頭總成22包括有滑動設置在出料導軌221上的出料夾支撐座222、設置在所述出料夾支撐座222上的一對出料夾頭(223、223a)及設置在所述出料夾支撐座222上的用于驅動一對所述出料夾頭(223、223a)中的至少一側夾頭移動的出料夾頭驅動器。為了能夠調整一對所述出料夾頭(223、223a)夾持中心線的位置,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增設所述出料夾總成可調裝置,所述出料夾總成可調裝置包括出料導軌后端調整器和出料導軌前端調整器。
下面結合附圖24先對所述出料導軌后端調整器作介紹。如圖24所示,所述出料導軌后端調整器包括所述后定位座13、位于在所述后定位座13上方的出料夾過渡安裝板93,以及設置在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93與所述后定位座13之間的后高度調整器83,所述出料導軌221的后端221b連接定位在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93上;所述后高度調整器83能夠調整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93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并鎖定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93的高度位置。 其中,所述后高度調整器83的調整結構及調整操作過程是與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81類似的,為此不再重復論述。
所述出料導軌221的后端221b可以直接連接定位在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93上,還可以通過過渡件間接直接連接定位在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93上。如圖24所示,在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93上還設置有出料導軌座224,所述出料導軌221的后端221b定位連接在所述出料導軌座224上并通過所述出料導軌座224定位在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93上。
下面結合附圖25對所述出料導軌前端調整器作介紹。如圖25所示,所述出料導軌前端調整器包括導軌前端定位底座94、位于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94上方的導軌前端支撐座95,以及設置在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94與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95之間的前高度調整器84,所述出料導軌的前端221a連接定位在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95上;所述前高度調整器84能夠調整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95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并鎖定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95的高度位置。
其中,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94可以直接通過焊接或緊固件連接的方式固定定位在所述機架上,又或者采用圖22所示的方案,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94通過固定螺釘88固定在所述中間定位座12上從而間接固連在所述機架上。不論采用何種方式,在調整所述出料導軌221高度的過程中,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94是固定不發生移動的。
其中,所述前高度調整器84可以采用類似送料高度調整器81的調整結構,但是考慮到設置空間以及調整的便捷性,所述前高度調整器84優選采用以下的方案:如圖22、圖23和圖25所示,在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95上設置有上、下方向延伸的長條孔950。所述前高度調整器84包括旋接并穿過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94進而能夠頂壓在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95的底面上的前螺紋調整件841、旋接在所述前螺紋調整件841上的前鎖定螺母842,還包括自由穿過所述長條孔950的前鎖定螺栓843。所述前鎖定螺栓843穿過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95鎖定到所述中間定位座12上,所述前鎖定螺栓843將所述導軌前端支撐座95和中間定位座12予以鎖緊。
這樣,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94和導軌前端支撐座95都是依靠所述中間定位座12進行定位的,在采用這種定位方式的情況下,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94和導軌前端支撐座95都設置為板狀結構,這樣中間定位座12都能夠給予它們穩固定位支撐從而使它們不會傾翻。板狀結構的所述導軌前端定位底座94和導軌前端支撐座95不僅能夠減少耗材,簡化所述出料夾總成可調裝置的結構,還能夠在所述出料導軌前端調整器和出料導軌后端調整器騰出更多的調整空間,利用所述調整空間能夠便捷地調整所述出料導軌前端調整器或出料導軌后端調整器。
綜上所述,通過調整所述出料導軌的前端和后端來協同調整所述出料導軌221的整體高度位置的。這樣,所述出料導軌221實質上只需要通過兩個支撐點來支撐,并通過兩個所述支撐點來調整所述出料導軌的整體高度位置,從而減少了所述出料導軌的支撐面積,也就減少了加工難度和加工成本。
而為了能夠調整一對所述出料夾頭(223、223a)夾持中心線的位置,實際上還可以擇優選擇下列兩種方案之一:
第一種調整方案:該調整方案主要是通過調整所述出料夾支撐座222的高度位置來實現,具體如下:
在所述出料夾支撐座222的下方還設置有出料夾過渡安裝板(圖中未畫出,具體結構可以參考送料夾過渡安裝板91),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滑動設置在所述出料導軌221上;在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與所述出料夾支撐座222之間設置有出料高度調整器,所述出料高度調整器能夠調整所述出料夾支撐座222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并鎖定所述出料夾支撐座222的高度位置。其中,所述出料高度調整器與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81具有類似的功能以及結構,為此不再重復論述。這樣,借助所述出料高度調整器實現對所述出料夾支撐座222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調整以及高度位置的鎖定。
第二種調整方案(具體結構與送料夾頭總成的調整結構是類似的,具體的結構可以參考圖19,為此省略該種調整方案的附圖):該調整方案主要是通過調整所述出料導軌座224的高度位置來實現,當然在調整所述出料導軌座224的高度位置的同時也間接調整所述出料夾支撐座222的位置。具體方案如下:
所述出料導軌221整體安裝定位在所述出料導軌座上。在所述出料導軌座的下方還設置有出料夾過渡安裝板,所述出料導軌座通過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定位在所述后定位座上,在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與所述后定位座之間設置有出料高度調整器,所述出料高度調整器能夠調整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并鎖定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的高度位置。
其中,所述出料夾過渡安裝板可以為獨立于所述出料導軌座但設置在所述出料導軌座的下方的構件,還可以是與所述出料導軌座一體成形。
其中,所述出料高度調整器與所述送料高度調整器81具有類似的功能以及結構,為此不再重復論述。這樣,借助所述出料高度調整器實現對所述出料導軌座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調整以及高度位置的鎖定,進而可以通過所述出料導軌座調整所述出料導軌整體的高度。
第五部分,是有關位于所述風琴式保護罩的安裝結構,如圖1、圖13所示,主要是有關所述風琴式保護罩(36、361)的結構示意圖。
為了避免在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液體廢物例如冷卻液或固態廢物飛濺、粘連在所述送料導軌231等關鍵機構件上而影響設備的精度和使用壽命,如圖1和圖7所示,在所述聚料夾總成24與所述送料夾頭總成23、所述送料夾頭總成23與所述切割動力頭25之間分別安裝有可伸縮的風琴式保護罩(36、361),所述風琴式保護罩(36、361)把所述直線導軌安裝座5、所述直線導軌231等構件收容在其內。
至于所述風琴式保護罩(36、361)的安裝,可以參見圖13和圖14,所述風琴式保護罩36的后端設置有壓塊37,所述壓塊37大致呈門框狀,螺釘穿過所述壓塊37設置的螺釘孔把所述風琴式保護罩36的后端壓緊鎖定在所述聚料夾總成24上。而所述風琴式保護罩36的前端,以及所述風琴式保護罩361同樣采用上述借助所述壓塊壓緊鎖定的方式進行定位,在此不再重復論述。這樣的安裝結構不僅安裝簡單,而且拆卸也便利,便于所述風琴式保護罩(36、361)的更換、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