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產制造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洗衣機滾筒旋轉式自動壓裝軸承油封設備。
背景技術:
本壓裝設備是為了滾筒洗衣機自動化裝配而研發的專用設備。現有滾筒壓裝方式大多采用簡易的壓裝設備手工壓裝。現有手工壓裝技術中,可實現壓裝簡單的單一產品裝置,但沒有考慮產品規格和工藝要求的不同性,且沒有檢測手段,從而使得壓裝出來的產品品質不一和質量不穩定。手工壓裝的最大問題是:
1.壓裝質量不穩定。根據海爾集團滾筒洗衣機質量控制部門統計,報廢率達4.5%。報廢時洗衣機筒體、傳動軸、軸承統統報廢,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2.生產成本高(用工多)、工人勞動強度大。由于采用人工壓裝,工件的上下料搬運、壓裝的質量控制全部需要工人獨立操作。因此需要很多工人,且勞動強度很高。
3.效率低、物流不暢。由于采用人工壓裝,零件輸送不暢,每個壓裝工位需要放置大量的零部件和成品。物流極其不暢,且占用很大的場地,人均產出的效率值很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化程度高,壓裝效率高,便利性、安全性高,適合連續操作的洗衣機滾筒旋轉式自動壓裝軸承油封設備。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洗衣機滾筒旋轉式自動壓裝軸承油封設備,包括機架總成、上軸承壓裝模塊、油封壓裝模塊、下油封壓裝模塊、自動供料模塊、油封黃油加注模塊、旋轉輸送模塊,所述的機架總成中心安裝有旋轉輸送模塊;所述的旋轉輸送模塊左側設有油封壓裝模塊;所述的旋轉輸送模塊右側設有上軸承壓裝模塊與下油封壓裝模塊;所述的上軸承壓裝模塊與下油封壓裝模塊結構相同且對立式安裝于機架總成上;所述的上軸承壓裝模塊與下油封壓裝模塊正面設有兩層相互固定的自動供料模塊;所述的油封壓裝模塊正面設有一層自動供料模塊;所述的油封壓裝模塊正面的自動供料模塊側面設有油封黃油加注模塊。
作為優選,所述的上軸承壓裝模塊包括安裝架、伺服電機、滾珠絲桿機構、導桿、油缸、卸力彈簧、電磁吸盤、電子尺、定位座,所述的安裝架上安裝有滾珠絲桿機構并與伺服電機連接,滾珠絲桿機構的滾珠螺母通過卸力彈簧連接定位座,定位座上安裝有油缸,油缸連接保壓機構,油缸的活塞桿向下連接電磁吸盤,且定位座上方安裝有導桿,定位座下方安裝有電子尺,導桿定位安裝在安裝架上。
作為優選,所述的油封壓裝模塊包括安裝架b、伺服電機b、滾珠絲桿機構b、導桿b、卸力彈簧b、電磁吸盤b、電子尺b、定位座b,所述的安裝架b上安裝有滾珠絲桿機構b并與伺服電機b連接,滾珠絲桿機構b的滾珠螺母b通過卸力彈簧b連接定位座b,定位座b下方安裝有電磁吸盤b與電子尺b,且定位座b上方安裝有導桿b,導桿b定位安裝在安裝架b上。
作為優選,所述的供料模塊包括鏈式環形輸送機,所述的鏈式環形輸送機左端安裝有推送機構。
作為優選,所述的油封黃油加注模塊包括油脂存儲罐、輸送泵、排油管、加注頭、定位座、氣缸,所述的定位座固定于鏈式環形輸送機上,定位座頂部安裝有氣缸,氣缸底部連接有加注頭,加注頭通過排油管接油脂存儲罐,所述的排油管上安裝有計量電磁閥。
作為優選,所述的旋轉輸送模塊包括工位工裝板、旋轉工作臺、工裝定位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改變及完善現有壓裝設備的制造結構,提高壓裝產品的品質,提高自動化程度,減員增效,降低成本,提高滾筒壓裝的便利性、安全性和壓裝的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上軸承壓裝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油封壓裝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自動供料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油封黃油加注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旋轉輸送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4、5所示,一種洗衣機滾筒旋轉式自動壓裝軸承油封設備,包括機架總成100、上軸承壓裝模塊、油封壓裝模塊、下油封壓裝模塊、自動供料模塊、油封黃油加注模塊、旋轉輸送模塊,所述的機架總成100中心安裝有旋轉輸送模塊;所述的旋轉輸送模塊左側設有油封壓裝模塊;所述的旋轉輸送模塊右側設有上軸承壓裝模塊與下油封壓裝模塊;所述的上軸承壓裝模塊與下油封壓裝模塊結構相同且對立式安裝于機架總成100上;所述的上軸承壓裝模塊與下油封壓裝模塊正面設有兩層相互固定的自動供料模塊;所述的油封壓裝模塊正面設有一層自動供料模塊;所述的油封壓裝模塊正面的自動供料模塊側面設有油封黃油加注模塊。
所述的上軸承壓裝模塊包括安裝架1-1、伺服電機1-2、滾珠絲桿機構1-3、導桿1-4、油缸1-5、卸力彈簧1-6、電磁吸盤1-7、電子尺1-8、定位座1-9,所述的安裝架1-1上安裝有滾珠絲桿機構1-3并與伺服電機1-2連接,滾珠絲桿機構1-3的滾珠螺母通過卸力彈簧1-6連接定位座1-9,定位座1-9上安裝有油缸1-5,油缸1-5連接保壓機構1-10,油缸1-5的活塞桿向下連接電磁吸盤1-7,且定位座1-9上方安裝有導桿1-4,定位座1-9下方安裝有電子尺1-8,導桿1-4定位安裝在安裝架1-1上。
所述的油封壓裝模塊包括安裝架b2-1、伺服電機b2-2、滾珠絲桿機構b2-3、導桿b2-4、卸力彈簧b2-5、電磁吸盤b2-6、電子尺b2-7、定位座b2-8,所述的安裝架b2-1上安裝有滾珠絲桿機構b2-3并與伺服電機b2-2連接,滾珠絲桿機構b2-3的滾珠螺母b通過卸力彈簧b2-5連接定位座b2-8,定位座b2-8下方安裝有電磁吸盤b2-6與電子尺b2-7,且定位座b2-8上方安裝有導桿b2-4,導桿b2-4定位安裝在安裝架b2-1上。
所述的供料模塊包括鏈式環形輸送機3-1,所述的鏈式環形輸送機3-1左端安裝有推送機構3-2。
所述的油封黃油加注模塊包括油脂存儲罐4-1、輸送泵4-2、排油管4-3、加注頭4-4、定位座4-5、氣缸4-6,所述的定位座4-5固定于鏈式環形輸送機3-1上,定位座4-5頂部安裝有氣缸4-6,氣缸4-6底部連接有加注頭4-4,加注頭4-4通過排油管4-3接油脂存儲罐4-1,所述的排油管4-3上安裝有計量電磁閥4-7。
所述的旋轉輸送模塊包括工位工裝板5-1、旋轉工作臺5-2、工裝定位機構5-3。
本實用新型的工位工裝板5-1用于承載待裝配筒體,隨后工位工裝板5-1利用旋轉工作臺5-2與工裝定位機構5-3循環轉動,依次經過上軸承壓裝模塊與下軸承壓裝模塊之間完成上下軸承的同步壓裝以及經過油封壓裝模塊底部完成油封的壓裝。操作方便,效率高。當上軸承壓裝模塊、下軸承壓裝模塊、油封壓裝模塊全部完成操作時,旋轉工作臺5-2旋轉一個工位;將裝配好的筒體,撤下換上新的筒體,可實現連續的筒體裝配,生產效率高。
上軸承壓裝模塊正面的自動供料模塊負責向上軸承壓裝模塊輸送軸承,上軸承在鏈式環形輸送機3-1上運行至推送機構3-2處時,推送機構3-2推動一個軸承至上軸承壓裝模塊下方,同時上軸承壓裝模塊的油缸1-5與電磁吸盤1-7在滾珠絲桿機構1-3與卸力彈簧1-6作用下向下移,電磁吸盤1-7啟動并吸取軸承等待工位工裝板5-1運送筒體到來,當筒體隨工位工裝板5-1運行至電磁吸盤1-7底部時,上軸承壓裝模塊再次起動伺服電機1-2將軸承下降到合適的位置。此時油缸1-5開始出力,油缸1-5內的活塞桿將電磁吸盤1-7上的軸承壓入筒體中,完成裝配。其中伺服電機1-2、滾珠絲杠機構1-3、導桿1-4保證了軸承傳遞的準確性和快速性;油缸1-5保證了壓裝力的穩定性和平穩性;電子尺1-8保證了壓裝的準確性,可檢測是否對準筒體實現反饋,否則將發生聲光報警;保壓機構1-10保證了油缸1-5的出力均衡的施加在軸承上;卸力彈簧1-6保證了壓裝力不會傳遞到滾珠絲杠機構1-3上而損壞滾珠絲杠。
同理可知油封壓裝模塊、下軸承壓裝模塊的實現方式。因安裝油封時無需過大壓力,因此油封壓裝模塊移除了油缸1-5,滾珠絲杠機構b2-3運動時直接將油封壓入筒體。且上軸承壓裝模塊與下軸承壓裝模塊對立式設置,可實現上下軸承的同時壓裝。油封黃油加注模塊的加注頭4-4跟隨氣缸4-6上下移動,控制輸送泵4-2運行即可往油封工裝內注油,使用方便。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