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沖壓模具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汽車鈑金件的側整模具。
背景技術:
沖壓機是沖壓工藝中不可缺少的機械設備,廣泛用于電子、通訊、電腦、家用電器、汽車等五金零部件的沖壓成型。
零件的側整模具是零件成型工藝的具體實施工具,汽車上所有的鈑金件都是通過一定的模具結構來實現實際生產的。
在現有技術中,需要側整形零件通常是自制斜契模具來完成實際生產。汽車鈑金件中不可避免的要用到需要側整形的零件,由于側整形模具,其模具結構復雜,設計周期長,所用到的標準件數量多、價格貴,調試成本很大,在車身試制行業已經毫無優勢可言。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汽車鈑金件的側整模具,能夠有效解決解決側整模具設計周期較長,提高模具制作的效率,并大大節約了模具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汽車鈑金件的側整模具,包括側整工裝和壓機,壓機包括上床臺和下床臺,側整工裝設于下床臺上,側整工裝的一端上設有側滑塊,另一端上設有靠背,上床臺設于側整工裝上方,側整工裝上還設有側整模具,側整模具包括凸模、壓料芯、頂出器和側整刀塊,側整刀塊能夠水平移動設置于側滑塊上,凸模固設于靠背上,且與側整刀塊相對設置,頂出器連于凸模的上表面,壓料芯設于頂出器的上方,并連于壓機上;
所述凸模與側整刀塊相對的面為具有外凸的型面,凸模和頂出器的上表面均為不規則的型面,且頂出器的上表面與壓料芯的下表面相匹配;
所述側整刀塊與凸模相對的面為向內凹的型面。
所述頂出器的上表面包括產品型面、導向孔和限位平臺,產品型面與壓料芯下表面相匹配,限位平臺用以保證凸模產品型面與頂出器型面同時和壓料芯下表面型面相匹配,導向孔與凸模的上表面相匹配。
所述凸模的上表面設有與頂出器的導向孔相匹配的向外凸起的矩形導向面,以及縱向導向孔。
所述凸模外凸的型面一側上包括產品型面和水平導向孔。
所述側整刀塊向內凹的型面一側包括與凸模產品型面相匹的產品型面,以及與凸模水平導向孔相匹的向外凸起的矩形水平導向面。
所述壓料芯的下表面包括與頂出器產品型面相匹的產品型面,以及與凸模縱向導向孔相匹的向外凸起的矩形限位面。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實用新型不需要氮氣彈簧或者導向類標準件,從而大大節省了加工成本、鑄件成本和設計成本,最為重要的是節省了大量的試制周期時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頂出器結構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凸模結構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壓料芯結構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側整刀塊結構的示意圖;
圖6是實施例中需側整的鈑金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請結合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汽車鈑金件的側整模具,包括側整工裝1和壓機2,壓機2包括上床臺201和下床臺202,側整工裝1設于下床臺202上,側整工裝1的一端上設有側滑塊3,另一端上設有靠背4,上床臺202設于側整工裝1上方,上述為現有技術,在此就不再贅述。與現有技術不同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側整工裝上還設有側整模具,側整模具包括凸模5、壓料芯6、頂出器7和側整刀塊8,側整刀塊8能夠水平移動設置于側滑塊3上,凸模5固設于靠背4上,且與側整刀塊8相對設置,將凸模5固定不動,也可防止側向力,頂出器7連于凸模5的上表面,壓料芯6設于頂出器7的上方,并連于壓機2上。
請結合圖2所示,所述頂出器7的上表面為不規則的型面,且與壓料芯6的下表面相匹配。
較佳的,所述頂出器7的上表面包括產品型面701、導向孔702和限位平臺703,產品型面701和限位孔702用以與壓料芯6下表面相匹配,限位平臺703用以保證凸模5產品型面與頂出器7型面同時和壓料芯6下表面型面相匹配,導向孔702與凸模5的上表面相匹配。
請結合圖3所示,所述凸模5與側整刀塊8相對的面為具有外凸的型面,凸模5的上表面為不規則的型面。
較佳的,凸模5的上表面設有與頂出器7的導向孔702相匹配的向外凸起的矩形導向面501,以及縱向導向孔,凸模5外凸的型面上包括產品型面502和水平導向孔。
請結合圖4所示,所述壓料芯6的下表面包括與頂出器7產品型面701相匹的產品型面601,以及與凸模5縱向導向孔相匹的向外凸起的矩形限位面602。
請結合圖5所示,所述側整刀塊8與凸模5相對的面為向內凹的型面。
較佳的,所述側整刀塊8向內凹的型面包括與凸模5的產品型面502相匹的產品型面801,以及與凸模5的水平導向孔相匹的向外凸起的矩形水平導向面802。
需要側整的鈑金件,如圖6所示,如側圍外板,一般分為三個角度進行側整,如圖6中所示的三個虛線箭頭方向,此側圍外板需要設計三套本實用新型的側整模具,在三套側整模具的側整刀塊8中設置足夠的交刀量以確保整形過渡區域產品不會有質量缺陷。
使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汽車鈑金件的側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凸模5安裝固定在壓機2的下床臺202上,并與側整工裝1一端上設置的靠背4相抵,用以防止側向力;
S2.將頂出器7安裝在凸模5的上表面上,側整刀塊8安裝在側整工裝1的側滑塊3上,壓料芯6安裝在壓機2的上床臺201上;
S3.將需要側整的零件放入模具中,壓機2下床臺202的頂桿頂起頂出器7,壓機2上床臺201開始往下壓,使壓料芯6的下表面接觸零件表面;
S4.壓機2上床臺201開始運動,使壓料芯6對零件開始壓料工作,側整工裝1通過側滑塊3同時帶動側整刀塊8進行側整運動;
S5.側整工作結束后,側整刀塊8回退,壓料芯6回退,頂出器7也回退,取出零件。
較佳的,所述步驟S2中側整刀塊8根據零件所需側整的大小或方向來選擇數量。
另外,本實用新型中的凸模5和靠背4可以設計成鍵槽插入式,使得現在安裝十分方便,側整刀塊8和側整工裝1之間設計導板導向和V形導向,可以抵消側整刀塊8垂直方向的側向力,保證了側整刀塊8垂直方向相對凸模5的位置精度,以減少型面研配的時間。而且由于本實用新型模具整體的體積較小,側整運動時只能支撐零件的部分型面,其余部分可以設計輔助支撐,以確保零件側整時的穩定性。
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用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