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無擦傷成形的模具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產品外觀質量的要求也更為嚴格.沖壓模具制造出來的成形產品都會有一道擦痕,通常做法都是產品直接摩擦R成形90度,成形過程中,角度難以達到負角度甚至達不到90度,影響產品角度公差 導致產品報廢、浪費大量人力和物力。無擦傷模具結構可以解決角度偏大,產品擦傷影響外觀,還有節省人工費用的問題。因而,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以上缺陷,提供一種屏蔽罩無擦傷成形模具,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通過插塊沖頭的第一斜面與旋轉擺塊的第二斜面配合后旋轉擺動彎曲產品,成形固定塊整平產品不彎曲的平面,完全避免了零件與產品的摩擦,使產品外觀更漂亮,高了生產效率,節省人工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
屏蔽罩無擦傷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的底面設有一上夾板,上夾板的下方設有成型固定板,成型固定板固定在上夾板的下表面,位于成型固定板的側面設有插塊沖頭,成型固定板的高度高于插塊沖頭的高度,插塊沖頭的頭端設有第一斜面;所述下模的表面設有下夾板,在下夾板上設有用于放置產品的壓料板和固定塊,壓料板的右側往內凹陷設有一卡位,固定塊的左側設有一安裝位,該安裝位與卡位對應設置,安裝位上設有一旋轉擺塊,該旋轉擺塊的兩側通過轉動軸可上下擺動地設在安裝位上,并在該旋轉擺塊上設有與插塊沖頭的第一斜面匹配的第二斜面,所述下模上還設有等高彈簧柱和擺動頂桿,等高彈簧柱和擺動頂桿分別穿透下模并延伸至表面與壓料板和旋轉擺塊緊貼。合模時,插塊沖頭和旋轉擺塊通過第一斜面與第二斜面配合后旋轉擺動彎曲產品,成形固定塊整平產品不彎曲的平面,壓料板夾住產品后,旋轉擺塊開始旋轉,模具合閉壓緊后,完成整個過程,完全避免了零件與產品的摩擦;分模后,壓料板和旋轉擺塊的底面由等高彈簧柱和擺動頂桿頂起,此時壓料板和旋轉擺塊為復位狀態。
作為優選地,所述上模的底面設有上模限位柱,下模的表面設有與上模限位柱相匹配的下模限位柱。
作為優選地,所述上模的內部具有中心導孔,所述下模的表面往上延伸設有與中心導孔配合的導柱。
本實用新型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上模與下模上設置插塊沖頭和旋轉擺塊,通過插塊沖頭的第一斜面與旋轉擺塊的第二斜面配合后旋轉擺動彎曲產品,成形固定塊整平產品不彎曲的平面,完全避免了零件與產品的摩擦,使產品外觀更漂亮,分模后等高彈簧柱和擺動頂桿分別穿頂起使壓料板和旋轉擺塊復位,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省人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合模狀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分模狀態示意圖。
圖中,1為上模,2為下模,3為上夾板,4為成型固定板,5為插塊沖頭,6為下夾板,7為壓料板,8為固定塊,9為旋轉擺塊,10為等高彈簧柱,11為擺動頂桿,12為上模限位柱,13為下模限位柱,14導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實施例,參照圖1~圖2,其實施結構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的底面設有一上夾板3,上夾板3的下方設有成型固定板4,成型固定板4固定在上夾板3的下表面,位于成型固定板4的側面設有插塊沖頭5,成型固定板4的高度高于插塊沖頭5的高度,插塊沖頭5的頭端設有第一斜面;所述下模2的表面設有下夾板6,在下夾板6上設有用于放置產品的壓料板7和固定塊8,產品放置在壓料板7上,壓料板7的右側往內凹陷設有一卡位,固定塊8的左側設有一安裝位,該安裝位與卡位對應設置,安裝位上設有一旋轉擺塊9,該旋轉擺塊9的兩側通過轉動軸可上下擺動地設在安裝位上,并在該旋轉擺塊9上設有與插塊沖頭5的第一斜面匹配的第二斜面,所述下模2上還設有等高彈簧柱10和擺動頂桿11,等高彈簧柱10和擺動頂桿11分別穿透下模2并延伸至表面與壓料板7和旋轉擺塊9緊貼。
所述上模1的底面設有上模限位柱12,下模2的表面設有與上模限位柱12相匹配的下模限位柱13。所述上模1的內部具有中心導孔,所述下模2的表面往上延伸設有與中心導孔配合的導柱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在上模1與下模2上設置插塊沖頭5和旋轉擺塊9,通過插塊沖頭5的第一斜面與旋轉擺塊9的第二斜面配合后旋轉擺動彎曲產品,成形固定塊8整平產品不彎曲的平面,完全避免了零件與產品的摩擦,使產品外觀更漂亮,分模后等高彈簧柱10和擺動頂桿11分別穿頂起使壓料板7和旋轉擺塊9復位,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省人工成本。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