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成型折彎設備。
背景技術:
金屬板折彎操作是鈑金成型加工中的常見工序,由工人操作折彎機來完成。折彎機分為液壓折彎機和數控折彎機,按運動方式可分為上動式、下動式。折彎機包括支架、工作臺和夾緊板,工作臺置于支架上,工作臺由底座和壓板構成,底座通過皮帶與夾緊板相連,底座由座殼、線圈和蓋板組成,線圈置于座殼的凹陷內,凹陷頂部覆有蓋板。使用時由導線對線圈通電,通電后對壓板產生引力,從而實現對壓板和底座之間薄板的夾持。折彎機可以通過更換折彎機模具,對不同形狀的工件進行折彎加工。
因此,現有折彎設備每折彎一次都是通過折一刀來完成的,因此折彎需要多次定位,其效率低,精度不宜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效率高、定位迅速和加工精度高的成型折彎設備。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成型折彎設備,包括底座、刀座和工件,所述底座的左上端設置有第一刀槽,所述底座上端的中部設置有第二折彎刀,所述底座的右上端設置有第三刀槽,所述第一刀槽、第二折彎刀和第三刀槽在底座的上端呈W字形設置,所述刀座的位于刀座的上方,所述刀座的下端設置有第一折彎刀、第二刀槽和第三折彎刀,所述第二刀槽位于第一折彎刀和第三折彎刀的中部,所述第一折彎刀、第二刀槽和第三折彎刀在刀座的下端呈倒V字形設置,所述刀座的右上方設置有凸塊,所述工件位于底座和刀座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底座與刀座之間設置有間隙,有利于工件在折彎時能夠伸縮。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折彎刀與第二刀槽相對應設置,有利于刀座與底座相嵌合。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折彎刀、第二折彎刀和第三折彎刀的末端皆為光滑設置,能夠避免第一折彎刀、第二折彎刀和第三折彎刀將工件切斷。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折彎刀的左端為凹陷設置,有利于工件能夠在擠壓時能夠伸縮。
作為優選,所述凸座與刀座為一體設置,能夠通過凸座控制刀座。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由于底座的依次設置有第一刀槽、第二折彎刀和第三刀槽,刀座的下端依次設置有第一折彎刀、第二刀槽和第三折彎刀,能夠在使用時,刀座能夠快速定位,并下壓將工件進行一次性三刀折彎,能夠提高加工效率,同時由于定位快以及折彎效率高,其加工精度也隨著刀座與底座的配合運行得到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成型折彎設備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成型折彎設備,包括底座1、刀座2和工件3,所述底座1的左上端設置有第一刀槽4,所述底座1上端的中部設置有第二折彎刀5,所述底座1的右上端設置有第三刀槽6,所述第一刀槽4、第二折彎刀5和第三刀槽6在底座1的上端呈W字形設置,所述刀座2的位于刀座1的上方,所述刀座2的下端設置有第一折彎刀7、第二刀槽8和第三折彎刀9,所述第二刀槽8位于第一折彎刀7和第三折彎刀9的中部,所述第一折彎刀7、第二刀槽8和第三折彎刀9在刀座2的下端呈倒V字形設置,所述刀座2的右上方設置有凸塊10,所述工件3位于底座1和刀座2之間。
所述底座1與刀座2之間設置有間隙,有利于工件3在折彎時能夠伸縮。
述第二折彎刀5與第二刀槽8相對應設置,有利于刀座2與底座1相嵌合。
所述第一折彎刀7、第二折彎刀5和第三折彎刀9的末端皆為光滑設置,能夠避免第一折彎刀7、第二折彎刀5和第三折彎刀9將工件3切斷。
所述第一折彎刀7的左端為凹陷設置,有利于工件3能夠在擠壓時能夠伸縮。
所述凸座10與刀座2為一體設置,能夠通過凸座10控制刀座2。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由于底座的依次設置有第一刀槽、第二折彎刀和第三刀槽,刀座的下端依次設置有第一折彎刀、第二刀槽和第三折彎刀,能夠在使用時,刀座能夠快速定位,并下壓將工件進行一次性三刀折彎,能夠提高加工效率,同時由于定位快以及折彎效率高,其加工精度也隨著刀座與底座的配合運行得到提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