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倒角沖切裝置的的結構設計和應用技術領域,特別提供了一種孔內壁側倒角沖切裝置。
背景技術:
連接器中的大量殼體都存在在殼體孔腔三橫孔的內倒角的加工工藝,具體參見附圖1,因為內壁空間局限,采用鉆削方式進行倒角加工,至使倒角偏斜,殼體孔越小,偏的角度越大。特別是當倒角部位用于鉚接卡銷用,由于倒角偏斜容易導致鉚接不牢靠,鉚接力不合格,存在質量隱患。
人們迫切希望獲得一種技術效果優良的孔內壁側倒角沖切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技術效果優良的孔內壁側倒角沖切裝置。解決殼體腔三孔內倒角偏斜問題及其導致的鉚接問題。
所述孔內壁側倒角沖切裝置構成如下:孔內壁倒角沖切裝置構成如下:下固定板1、插板2、下沖頭3、支柱4、第一銷子5、上固定板6、上沖頭7、第二銷子8、螺栓9、第三銷子10和導柱11;其中,所述支柱4為截面是非對稱橢圓的柱狀結構,非對稱橢圓的兩個半弧接觸端有R5倒角結構43,非對稱橢圓的一面的半弧能夠與被沖零件內徑定位配合接觸,非對稱橢圓的兩半弧接觸端R5倒角結構43的形式,保證零件能夠順利插入、取出。支柱4包括軸向臺階通孔41和第一徑向通孔42,軸向臺階通孔41和第一徑向通孔42貫穿相通,下沖頭3的一端是與被沖零件側壁倒角吻合的圓錐尖結構31,用來沖切側壁倒角。下沖頭3的中部設置有第二徑向通孔32,下沖頭3圓錐尖結構31的一端插在第一徑向通孔42的一端內側,第一銷子5位于靠近第一徑向通孔42一端的軸向臺階通孔41內側,第一銷子5與下沖頭3的第二徑向通孔32相連接,第一銷子5用于對下沖頭3進行定位和固定,下沖頭3通過穿入下沖頭3的第二徑向通孔32的第一銷子5實現與支柱4之間的定位、拆卸,螺栓9位于軸向臺階通孔41的另一端內側,支柱4通過第二銷子8和螺栓9與插板2相連,插板2的下端與下固定板1相連接,上固定板6和下固定板1安裝在沖床上,導柱11的兩端分別與上固定板6和下固定板1相連,上沖頭7的上端通過兩個第三銷子10與上固定板6相連接,所述上沖頭7的下端為凹槽結構71,凹槽結構71與被沖零件外徑配合接觸。
所述支柱4上設置有臺階45,臺階45到下沖頭3軸線的縱向距離等于零件的孔內壁倒角軸線到零件端面的孔距,零件端面靠在支柱上臺階45處。實現零件的軸向定位。
所述支柱4截面非對稱橢圓長半徑面為零件內孔的貼合面,長半徑尺寸與被沖零件內孔半徑尺寸相符,短半徑比長半徑小1.5mm,能夠保證零件面定位同時方便零件順利插入。
支柱4的軸向臺階通孔41遠離下沖頭3一端的孔大,用于將銷子打出支柱外,以方便更換下沖頭3。
所述孔內壁側倒角沖切裝置加工對于不同尺寸的類似零件,只需重新選擇下沖頭3、支柱4、上沖頭7,其它結構均不需重新設計和制作。即可實現不同零件的內壁倒角沖切。
所述孔內壁側倒角沖切裝置針對在孔壁內倒角的結構件提供了一種快捷、一致性好的加工方法,解決了舊的鉗工鉆削加工帶來的內倒角偏斜的問題,對于保證零件內倒角的加工質量以及滿足卡銷鉚接力要求,提高產品的質量穩定性方面尤其重要,對于其它類似零件結構加工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帶內壁側倒角殼體的被沖切零件示意圖;
圖2為支柱主視圖;
圖3為支柱右剖視圖;
圖4為支柱上視圖;
圖5為上沖頭主視圖;
圖6為下沖頭主視圖;
圖7為下沖頭與支柱配合主視圖;
圖8為孔內壁倒角沖切裝置主視圖;
圖9為孔內壁倒角沖切裝置右視圖;
圖10為孔內壁倒角沖切裝置三維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所述孔內壁側倒角沖切裝置構成如下:孔內壁倒角沖切裝置構成如下:下固定板1、插板2、下沖頭3、支柱4、第一銷子5、上固定板6、上沖頭7、第二銷子8、螺栓9、第三銷子10和導柱11;其中,所述支柱4為截面是非對稱橢圓的柱狀結構,非對稱橢圓的兩個半弧接觸端有R5倒角結構43,非對稱橢圓的一面的半弧能夠與被沖零件內徑定位配合接觸,非對稱橢圓的兩半弧接觸端R5倒角結構43的形式,保證零件能夠順利插入、取出。支柱4包括軸向臺階通孔41和第一徑向通孔42,軸向臺階通孔41和第一徑向通孔42貫穿相通,下沖頭3的一端是與被沖零件側壁倒角吻合的圓錐尖結構31,用來沖切側壁倒角。下沖頭3的中部設置有第二徑向通孔32,下沖頭3圓錐尖結構31的一端插在第一徑向通孔42的一端內側,第一銷子5位于靠近第一徑向通孔42一端的軸向臺階通孔41內側,第一銷子5與下沖頭3的第二徑向通孔32相連接,第一銷子5用于對下沖頭3進行定位和固定,下沖頭3通過穿入下沖頭3的第二徑向通孔32的第一銷子5實現與支柱4之間的定位、拆卸,螺栓9位于軸向臺階通孔41的另一端內側,支柱4通過第二銷子8和螺栓9與插板2相連,插板2的下端與下固定板1相連接,上固定板6和下固定板1安裝在沖床上,導柱11的兩端分別與上固定板6和下固定板1相連,上沖頭7的上端通過兩個第三銷子10與上固定板6相連接,所述上沖頭7的下端為凹槽結構71,凹槽結構71與被沖零件外徑配合接觸。
所述支柱4上設置有臺階45,臺階45到下沖頭3軸線的縱向距離等于零件的孔內壁倒角軸線到零件端面的孔距,零件端面靠在支柱上臺階45處。實現零件的軸向定位。
所述支柱4截面非對稱橢圓長半徑面為零件內孔的貼合面,長半徑尺寸與被沖零件內孔半徑尺寸相符,短半徑比長半徑小1.5mm,能夠保證零件面定位同時方便零件順利插入。
支柱4的軸向臺階通孔41遠離下沖頭3一端的孔大,用于將銷子打出支柱外,以方便更換下沖頭3。
所述孔內壁側倒角沖切裝置加工對于不同尺寸的類似零件,只需重新選擇下沖頭3、支柱4、上沖頭7,其它結構均不需重新設計和制作。即可實現不同零件的內壁倒角沖切。
將孔內壁側倒角沖切裝置安裝在沖床上,將被沖切零件套入支柱4將零件帶三孔一頭的端面與支柱4臺階45接觸靠平,保證三孔與沖頭中心位置統一,上沖頭運行沖切動作,完成三孔內倒角沖切。
所述孔內壁側倒角沖切裝置針對在孔壁內倒角的結構件提供了一種快捷、一致性好的加工方法,解決了舊的鉗工鉆削加工帶來的內倒角偏斜的問題,對于保證零件內倒角的加工質量以及滿足卡銷鉚接力要求,提高產品的質量穩定性方面尤其重要,對于其它類似零件結構加工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