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零件成型方法,特別是一種沖壓件成型方法。
背景技術:
在汽車制造過程中,會應用到一些如圖1所示的殼體類的沖壓件1,該沖壓件1為四分之一盒形結構,其側面及底面需加工工藝孔,如某車型的門檻連接板,且通常左、右側的門檻連接板互為對稱結構。
如果按照常規沖壓成型工藝加工該沖壓件1,即單件成型或是左右件合并成型,則進行在后工序如沖孔時,往往對沖壓件1的定位會比較困難,繼而造成該沖壓件1的整體成型困難,不能滿足沖壓零件的質量要求;且常規的沖壓成型工藝材料利用率低,效率低,生產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沖壓件成型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它能夠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保證后續工序中對沖壓件的準確定位。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沖壓件成型工藝,用于四分之一盒形結構的沖壓件的成型,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落料,在坯料上排布拉伸料片,所述拉伸料片用于成型四個所述沖壓件;
步驟二:拉伸,將所述拉伸料片拉伸成合并件,所述合并件包括一體的四個所述沖壓件,所述合并件具有工藝補充部,所述工藝補充部包括所述合并件邊緣的第一工藝補充部和相鄰兩個所述沖壓件之間的第二工藝補充部,所述第二工藝補充部包括底部工藝補充部、頂部工藝補充部及側面工藝補充部,所述頂部工藝補充部包括中心工藝補充部和間隙工藝補充部;
步驟三:第一次修邊,去除所述第一工藝補充部、所述底部工藝補充部及所述間隙工藝補充部;
步驟四:第一次沖孔,在四個所述沖壓件的底部和頂部均加工第一工藝孔;
步驟五:中心分離,去除所述中心工藝補充部;
步驟六:第二次沖孔,在四個所述沖壓件的側面加工第二工藝孔;
步驟七:第二次修邊:去除側面工藝補充部,得到四件獨立的所述沖壓件。
前述的沖壓件成型方法,優選地,所述步驟一中,所述拉伸料片的四角根據所述沖壓件的尺寸設計成圓角。
前述的沖壓件成型方法,優選地,所述步驟二中,將結構相同的兩個所述沖壓件在對角位置進行拉伸。
前述的沖壓件成型方法,優選地,所述步驟六中的第二次沖孔采用側向沖孔工藝。
前述的沖壓件成型方法,優選地,所述步驟七中第二次修邊采用側向修邊工藝。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沖壓件成型方法,該成型方法采用四件合并拉伸,使該四分之一盒形類沖壓件的成型更加簡單;先在條形料上對拉伸料片進行排樣,可以有效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采取分步的修邊、沖孔工藝,保證了后續工序中對沖壓件的準確定位;且該成型方法加工一次,可成型四件沖壓件,生產效率高。
進一步地,拉伸料片的四角設計成圓角,有利于對拉伸料片的拉伸,四角為圓形的拉伸料片進行拉伸時,四角壓料面積小,拉伸料片在拉伸過程中料片流動阻力小,有利于沖壓件的拉伸成型。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中得到的沖壓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沖壓件成型方法中使用的拉伸料片的排樣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沖壓件成型方法中拉伸后的合并件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沖壓件成型方法中拉伸后的合并件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第一次修邊后的合并件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第一次修邊后的合并件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第一次沖孔部位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沖壓件,2-拉伸料片,3-坯料,4-合并件,41-第一工藝補充部,42-第二工藝補充部,421-底部工藝補充部,422-頂部工藝補充部4221-中心工藝補充部,4222-間隙工藝補充部,423-側面工藝補充部,43-第一工藝孔,44-第二工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發明,而不能解釋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本發明的實施例:一種沖壓件成型方法,為便于理解,本實施例選用的沖壓件1為如圖1所示的四分之一盒形結構的門檻連接板,且左、右門檻連接板為對稱結構,其側面及底面需要加工工藝孔。該成型方法采用四件沖壓件1組合后共同拉伸,四件沖壓件1兩兩并排進行組合。該工藝主要包括落料、拉伸、修邊及沖孔等幾個工序,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落料,根據沖壓件1的尺寸確定四件合并拉伸所需的拉伸料片2的尺寸,如圖2所示,并在坯料3上依據所述拉伸料片2的尺寸進行排樣。這樣既可以滿足沖壓件1拉伸的需求,又可以通過排樣最大程度的節約原材料,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二、拉伸,將所述拉伸料片2拉伸成合并件4,如圖3和圖4所示,所述合并件4包括一體的四個所述沖壓件1,所述工藝補充部包括所述合并件4邊緣的第一工藝補充部41和相鄰兩個所述沖壓件1之間的第二工藝補充部42,所述第二工藝補充部42包括底部工藝補充部421、頂部工藝補充部422及側面工藝補充部423,所述頂部工藝補充部422包括中心工藝補充部4221和間隙工藝補充部4222。參照圖3所示,第一工藝補充部41即圖中剖面線部分,底部工藝補充部421即圖中深黑色陰影部分,中心工藝補充部4221即圖中淺黑色陰影部分,間隙工藝補充部4222即圖中柵格線部分,側面工藝補充部423即圖中深黑色陰影部分與柵格線部分之間的空白部分(也是圖6中剖面線部分)。通過該步驟,沖壓件1的整體外形輪廓已經成型。
三、第一次修邊,去除合并件4的第一工藝補充部41、底部工藝補充部421及間隙工藝補充部4222,保證合并件4仍為一個整體。經過第一次修邊后的合并件4如圖5和圖6所示,通過該步驟可以得到沖壓件1的部分邊線造型,本步驟只去除部分第二工藝補充部42,主要是考慮到在后面工序中對沖壓件1的定位穩定性。
四、第一次沖孔,在四個所述沖壓件1的底部和頂部加工第一工藝孔43,該步驟加工的第一工藝孔43參照圖7所示。由于上步驟中只去了部分工藝補充部分41,使得本步驟中可以對沖壓件1進行準確定位,繼而保證了第一工藝孔43的孔位和孔徑,以便其能更好的服務于整車制造。
五、中心分離,去除合并件4的中心工藝補充部4221。由于步驟三中的修邊,都是針對合并件4底部和頂部工藝補充部,即水平方向的工藝補充部,為了加工方便,先去除合并件4頂部剩余的中心工藝補充部4221。
六、第二次沖孔,在四個所述沖壓件1的側面加工第二工藝孔44,第二工藝孔44的位置參照圖6所示。
七、第二次修邊,去除合并件4的側面工藝補充部423,得到四件獨立的沖壓件1。經過該步驟后,四個兩兩相同或對稱的沖壓件1就加工完成了。
該成型方法采用四件合并拉伸,使該四分之一盒形類沖壓件1的成型更加簡單;先在坯料3上對拉伸料片2進行排樣,可以有效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采取分步的修邊、沖孔工藝,保證了后續工序中對沖壓件1的準確定位;且該工藝加工一次,可成型四件沖壓件1,生產效率高。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步驟三和步驟四可以根據模具結構或其他生產需要,進行順序調整;上述步驟五和步驟六和也可以根據模具結構或其他生產需要,進行順序調整,根據模具的設計也可以在一個步驟完成。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可以理解的是,無論步驟間的順序怎么調整或合并、拆分,它都屬于本發明所要保護的范圍內。且本發明實施例僅是以門檻連接板為例進行說明,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還可以用于其他四分之一盒形結構的零件,也可以用于其他結構的零件,只是本發明針對四分之一盒形結構的零件的效果更加顯著。
為了便于拉伸成型,所述步驟一中,所述拉伸料片2的四角根據所述沖壓件1的尺寸設計成圓角。圓角結構有利于對拉伸料片2的拉伸,四角為圓形的拉伸料片2進行拉伸時,四角壓料面積小,拉伸料片2在拉伸過程中料片流動阻力小,有利于沖壓件1的拉伸成型。
為了使原材料的利用率最大化,和加工的穩定性,所述步驟二中,將結構相同的兩個所述沖壓件1在對角位置進行拉伸。設置對角相同是針對選用如門檻連接板這樣具有左右件的實施例,即對角相同,相鄰對稱的組合方式,則整體為對稱結構,加工時更加穩定,材料的利用率更高。
為了提高沖壓件1的加工質量,所述步驟六中的第二次沖孔采用側向沖孔工藝,所述步驟七中第二次修邊采用側向修邊工藝。由于沖壓件1的盒形造型限制,對其側面的孔(即第二工藝孔44)采用側沖孔的方式加工,對其側面的工藝補充部(即側面工藝補充部423)采用側修邊的方式加工,能夠對其更好地定位,進一步保證了沖壓件1的成型質量。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了本發明的構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但本發明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發明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