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一種雙面臥式鏜床,具體涉及一種加工能力拓展后的雙面臥式鏜床。
背景技術:
1、隨著風電市場競爭的加劇及風電技術的發展,在很多風電設備中的連體軸承座升級為軸承座與機架一體式結構,因此,軸承座小端內孔距離工件尾端面距離增大;而現有的雙面臥式鏜床由于其第一加工部和第二加工部之間的距離過遠,因此,不能滿足雙面加工的需求,如何在現有設備基礎上進行快速、低成本改造,滿足連體軸承座的加工需求,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面臥式鏜床,該雙面臥式鏜床具有加長懸臂,可以適應軸承座與機架一體式結構的加工,相對于現有的雙面臥式鏜床,加工能力得到了拓展。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3、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雙面臥式鏜床,包括第一加工部和第二加工部,在第一加工部的懸臂上連接有加長懸臂,第一加工部的傳動主軸上連接過渡主軸,過渡主軸穿過加長懸臂與數控平旋盤相連;在加長懸臂的底部設置對其進行支撐的輔助支撐,頂部和側部設置有防變形拉桿,防變形拉桿的一端固定在加長懸臂上,另外一端固定在第一加工部的主體框架上;在第一加工部上還設置有配重結構,所述的配重結構設置與加長懸臂設置在第一加工部的兩相對側。
4、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加長懸臂為錐形懸臂。
5、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錐形懸臂的大直徑端通過一圈螺栓與第一加工部的懸臂連接。
6、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輔助支撐設在錐形懸臂的小直徑端底部。
7、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防變形拉桿沿著加長懸臂的錐度傾斜設置。
8、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輔助支撐包括支撐座和設置在支撐座上雙斜墊塊。
9、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過渡主軸的一端通過傳動主軸內孔定心,另外一端通過設置在加長懸臂上的固定軸承定心。
10、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加長懸臂與第一加工部的懸臂可拆卸式連接。
11、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的配重結構包括多個疊加在一起的配重塊。
12、上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1.本實用新型簡化設備設計,加工部前移,增加加長懸臂,現有設備結構不做調整,可恢復原設備狀態使用,可根據加工需求拆卸加長懸臂后,復原設備原始狀態使用,增加設備通用性。
14、2.本實用新型簡化過渡主軸結構,原傳動主軸內孔定心新增的過渡主軸一端,另一靠近平旋盤側通過位于加長懸臂內的軸承定心,降低加長懸臂處重量,有利于保證設備精度。
15、3.本實用新型增加拉桿防變形設計,在加長懸臂的上側、左側和右側分別增加拉桿各一件,用于解決加長懸臂的自重下垂和加工過程中左右擺動趨勢影響設備加工精度,提高設備剛性和穩定性。
16、4.本實用新型根據設備結構形式,在其靠近加工內孔處增加輔助支撐。輔助支撐采用雙斜墊塊導向的形式,用于增加設備整體剛性,提高切削部加工時的穩定性,提高設備精度。
17、5.采用豎向疊加式配重結構。增加過渡懸臂及數控平旋盤前置使床頭箱部重心前移,由上及下放置積木式累加配重塊,方便調整床頭箱的重心位置,提高加工過程中的運行穩定性。
1.一種雙面臥式鏜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加工部和第二加工部,在第一加工部的懸臂上連接有加長懸臂,第一加工部的傳動主軸上連接過渡主軸,過渡主軸穿過加長懸臂與數控平旋盤相連;在加長懸臂的底部設置對其進行支撐的輔助支撐,頂部和側部設置有防變形拉桿,防變形拉桿的一端固定在加長懸臂上,另外一端固定在第一加工部的主體框架上;在第一加工部上還設置有配重結構,所述的配重結構設置與加長懸臂設置在第一加工部的兩相對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面臥式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長懸臂為錐形懸臂。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面臥式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錐形懸臂的大直徑端通過一圈螺栓與第一加工部的懸臂連接。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面臥式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輔助支撐設在錐形懸臂的小直徑端底部。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雙面臥式鏜床,其特征在于,防變形拉桿沿著加長懸臂的錐度傾斜設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面臥式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輔助支撐包括支撐座和設置在支撐座上雙斜墊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面臥式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渡主軸的一端通過傳動主軸內孔定心,另外一端通過設置在加長懸臂上的固定軸承定心。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面臥式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長懸臂與第一加工部的懸臂可拆卸式連接。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面臥式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結構包括多個疊加在一起的配重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