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起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起模裝置,特別是一種可以適應多種不同模具的起模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起模一般都是通過撬棒或者將模具預先安裝在機械伸縮臂上,局限性較大,而且操作不方便,通過撬棒的方法打開模具還會造成模具的損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適應多種模具,并且通過機械能進行模具開啟的起模裝置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方法實現(xiàn)的:
一種起模裝置,包括底座、起模滑塊、導軌、工作臺、伸縮機構、支撐盤、氣缸和壓緊機構,所述工作臺設置在底座的兩邊,所述底座為一個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面和工作臺在一個水平面上,所述壓緊機構設置在底座凹槽的兩側面,所述支撐盤通過伸縮機構與底座的凹槽底面連接,所述起模滑塊為一個開口處為銳角的U型斜塊,所處起模滑塊開口處朝向底座與工作臺滑動連接,所述起模滑塊的閉口處連接有氣缸,所述的氣缸的另一端與工作臺剛性連接。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所述伸縮機構為氣缸或者螺桿。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所述壓緊機構包括螺桿、托盤和操作桿,所述螺桿的一端插入底座并且與垂直連接,所述操作桿垂直設置在螺桿的另一端。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所述起模滑塊的數量至多為二個。一種起模裝置的使用方法,將鑄造模具放入底座的凹槽中,調整伸縮機構,使支撐盤升高或下降,是模具的開模縫與工作臺平面在一直線上,然后通過壓緊機構將模具壓緊,操作氣缸推動起模滑塊打開模具取得鑄件,最后升高支撐盤,取出模具。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兩邊設置U型塊并且與氣缸連接,使用機械能,將模具頂開,減少了因為撬棒而導致的模具的損壞,同時相比于專用起模機,節(jié)省了耗材,適用性更加廣泛。
圖1是本發(fā)明所述起模裝置的結構總圖。圖2是本發(fā)明所述的U型起模滑塊的俯視圖。圖中1、伸縮機構;2、螺桿;3、操作桿;4、托盤;5、起模滑塊;6、支撐盤;7、底座;8、工作臺;9、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
一種起模裝置,包括底座7、起模滑塊5、導軌、工作臺8、伸縮機構1、支撐盤6、氣缸9和壓緊機構,壓緊機構包括螺桿2、操作桿3、托盤4,所述工作臺8設置在底座7的兩邊,所述底座7為一個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面和工作臺8在一個水平面上,所述壓緊機構設置在底座7凹槽的兩側面,所述支撐盤6通過伸縮機構I與底座7的凹槽底面連接,所述起模滑塊5為一個開口處為銳角的U型斜塊,所處起模滑塊5開口處朝向底座與工作臺滑動連接,所述起模滑塊5的閉口處連接有氣缸9,所述的氣缸9的另一端與工作臺8剛性連接;本發(fā)明通過兩邊設置U型塊并且與氣缸連接,使用機械能,將模具頂開,減少了因為撬棒而導致的模具的損壞,同時相比于專用 起模機,節(jié)省了耗材,適用性更加廣泛,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權利要求
1.一種起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起模滑塊、導軌、工作臺、伸縮機構、支撐盤、氣缸和壓緊機構,所述工作臺設置在底座的兩邊,所述底座為一個凹槽,所述凹槽的上端面和工作臺在一個水平面上,所述壓緊機構設置在底座凹槽的兩側面,所述支撐盤通過伸縮機構與底座的凹槽底面連接,所述起模滑塊為一個開口處為銳角的U型斜塊,所處起模滑塊開口處朝向底座與工作臺滑動連接,所述起模滑塊的閉口處連接有氣缸,所述的氣缸的另一端與工作臺剛性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機構為氣缸或者螺桿。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緊機構包括螺桿、托盤和操作桿,所述螺桿的一端插入底座并且與垂直連接,所述操作桿垂直設置在螺桿的另一端。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模滑塊的數量至多為二個。
5.一種起模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鑄造模具放入底座的凹槽中,調整伸縮機構,使支撐盤升高或下降,是模具的開模縫與工作臺平面在一直線上,然后通過壓緊機構將模具壓緊,操作氣缸 推動起模滑塊打開模具取得鑄件,最后升高支撐盤,取出模具。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起模裝置,包括底座、U型起模滑塊、工作臺、氣缸,通過設置在工作臺上的U型起模滑塊,使用氣缸推動,通過機械力開啟模具,減少了因為撬棒而導致的模具的損壞,同時相比于專用起模機,節(jié)省了耗材,適用性更加廣泛,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文檔編號B22D29/06GK103231042SQ20131014718
公開日2013年8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25日
發(fā)明者董建中 申請人:吳江市董鑫塑料包裝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