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械加工領域,具體涉及超細五方鉸刀的磨削方法。
背景技術:
鉸刀具有一個或多個刀齒、用以切除已加工孔表面薄層金屬的旋轉刀具, 具有直刃或螺旋刃的旋轉精加工刀具,用于擴孔或修孔使用,經(jīng)過絞刀加工后的孔可以獲得精確的尺寸和形狀。鉸刀用于鉸削工件上已鉆削(或擴孔)加工后的孔,主要是為了提高孔的加工精度,降低其表面的粗糙度,是用于孔的精加工和半精加工的刀具,加工余量一般很小。用來加工圓柱形孔的鉸刀比較常用。用來加工錐形孔的鉸刀是錐形鉸刀,比較少用。按使用情況來看有手用鉸刀和機用鉸刀,機用鉸刀又可分為直柄鉸刀和錐柄鉸刀。手用的則是直柄型的。鉸刀結構大部分由工作部分及柄部組成。工作部分主要起切削和校準功能,校準處直徑有倒錐度。而柄部則用于被夾具夾持,有直柄和錐柄之分。而鉸刀的生產(chǎn)直接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對于五方鉸刀的加工存在一定的難度。
磨削能獲得很高的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不但可以加工軟材料,如未淬火鋼、鑄鐵等,而且可以加工硬度很高的材料,如淬火鋼、硬質(zhì)合金、高速鋼等普通金屬刀具很難加工,甚至不能加工的材料,一般情況下,磨削時切削深度較小,在一次行程中能切除的金屬層較薄,而五方鉸刀的磨削,現(xiàn)有技術采用的是直接磨削至成形,且在磨削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振動與讓刀現(xiàn)象,會造成刀齒刃帶前后寬度不等刃帶磨鋒,對于超細五方鉸刀的磨削上述方法并不適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操作簡單,能夠保證加工質(zhì)量和加工精度,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生產(chǎn)成本,提高產(chǎn)品合格率的超細五方鉸刀的磨削方法。
本發(fā)明超細五方鉸刀的磨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機床床頭頂尖及錐體鞘套拆下,將帶動卡盤旋轉的螺桿固定,安裝卡盤,并且緊固,然后將五方定位套安裝在機床上,當卡盤旋轉時帶動定位套旋轉,當用手扳動定位套時,卡盤轉動到和定位套相同角度的位置上;
第二步,將工件裝卡在卡盤上,卡盤卡住工件柄部的4/5位置,開始磨削,每一刀的進給量為0.02mm-0.03mm,且每一次進給量將五個面全部磨削完,然后利用千分尺測量尺寸,進行檢驗,再進行第二次進給量上刀,直至最終把尺寸磨削合格。
優(yōu)選地,第二步中磨削分為粗磨和精磨,粗磨留余量0.05mm-0.08mm,磨削完成一次后對工件進行檢測,檢測工件的圓跳動及表面粗糙度,然后再次進行再次磨削,至粗磨完成后進行精磨,修整砂輪,金剛石在超越邊緣3mm~5mm后才換向,將砂輪邊緣修光或修小圓,且每次精磨將五個面全部磨削完成后在進行下一次磨削。
本發(fā)明操作簡單,能夠保證加工質(zhì)量和加工精度,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生產(chǎn)成本,提高產(chǎn)品合格率。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本發(fā)明超細五方鉸刀的磨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機床床頭頂尖及錐體鞘套拆下,將帶動卡盤旋轉的螺桿固定,安裝卡盤,并且緊固,然后將五方定位套安裝在機床上,當卡盤旋轉時帶動定位套旋轉,當用手扳動定位套時,卡盤轉動到和定位套相同角度的位置上;
第二步,將工件裝卡在卡盤上,卡盤卡住工件柄部的4/5位置,開始磨削,每一刀的進給量為0.02mm-0.03mm,且每一次進給量將五個面全部磨削完,然后利用千分尺測量尺寸,進行檢驗,再進行第二次進給量上刀,直至最終把尺寸磨削合格。
實施例二:本發(fā)明超細五方鉸刀的磨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機床床頭頂尖及錐體鞘套拆下,將帶動卡盤旋轉的螺桿固定,安裝卡盤,并且緊固,然后將五方定位套安裝在機床上,當卡盤旋轉時帶動定位套旋轉,當用手扳動定位套時,卡盤轉動到和定位套相同角度的位置上;
第二步,將工件裝卡在卡盤上,卡盤卡住工件柄部的4/5位置,開始磨削,每一刀的進給量為0.02mm-0.03mm,且每一次進給量將五個面全部磨削完,然后利用千分尺測量尺寸,進行檢驗,再進行第二次進給量上刀,直至最終把尺寸磨削合格。
第二步中磨削分為粗磨和精磨,粗磨留余量0.05mm-0.08mm,磨削完成一次后對工件進行檢測,檢測工件的圓跳動及表面粗糙度,然后再次進行再次磨削,至粗磨完成后進行精磨,修整砂輪,金剛石在超越邊緣3mm~5mm后才換向,將砂輪邊緣修光或修小圓,且每次精磨將五個面全部磨削完成后在進行下一次磨削。
本發(fā)明操作簡單,能夠保證加工質(zhì)量和加工精度,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生產(chǎn)成本,提高產(chǎn)品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