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砂帶機領域,尤其涉及PLC柔性控制下的自動砂帶機。
背景技術:磨削是工件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工序,但不得不重視拋光工序的生產環境惡劣,嚴重影響工人健康。因此,磨削機器的研發不斷進行著。當前,砂帶機等磨削機器的發展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甚至已經開始攻堅葉片、汽車輪轂、水龍頭等異型工件的拋磨工序,拋光打磨機器人、拋光打磨數控機床等由此而生。但目前這類自動化設備研發還處于初級階段,只能拋磨一些簡單表面,而且設備昂貴,無法普及,同時加工質量也無法保證。而傳統磨削機,又過于笨重,加工精度全靠工人感覺,加工效率低,粉塵很大,工作時還有一定危險,長時間工作更是容易引起工人的疲勞感,影響工人健康同時更污染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加工精度高,并且提高加工效率的自動砂帶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PLC柔性控制下的自動砂帶機,包括機體,所述機體上設有打磨帶,所述機體上還安裝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底座、夾緊裝置與PLC控制器,所述底座上設有供打磨帶穿過的滑槽,所述夾緊裝置包括龍門側板、龍門頂板、步進電機、聯軸器、絲杠、肋板與頂針機構,所述龍門頂板安裝在龍門側板上,所述龍門側板安裝在底座上,所述步進電機通過聯軸器驅動絲杠,所述步進電機與龍門頂板連接,所述肋板上設有與絲杠配合的螺紋孔以及與龍門側板配合的微型導軌,所述肋板上與頂針機構連接,所述頂針機構上設有傳感器,所述底座還設有固定板與下擋板,所述固定板設置在底座的底部,所述固定板上設有定位氣缸,所述下擋板用于阻擋工件運動,所述下擋板通過前限位氣缸控制,所述PLC控制器接收傳感器的信號并控制步進電機、定位氣缸以及前限位氣缸。作為優選,所述底座上還安裝有導入導軌,所述導入導軌上安裝有兩組氣缸活塞桿,所述兩組氣缸活塞桿呈前后設置,所述PLC控制器接收傳感器的信號并控制氣缸活塞桿。作為優選,所述頂針機構包括頂針板與頂針,所述頂針板與肋板連接,所述頂針與頂針板連接,所述傳感器設置在頂針上。作為優選,所述頂針上設有傳感器來定位工件上表面,實時反饋工件底面加工情況,利用三點一面原理,所述傳感器呈三角形位置布置三組。作為優選,所述底座上還設有兩組固定氣缸,所述固定氣缸設置在底座的兩側,所述PLC控制器接收傳感器的信號并控制固定氣缸。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人無需直接近距離在機器上磨削工件,降低了工人手動操縱的技術要求以及安全隱患,改善其生產加工環境,同時,通過PLC控制器控制,配合三點定位的傳感器的實時監控,在保證工件加工精度的前提下,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時,設備的成本并沒有較大的提高,可以廣泛的引用到當前的各種平面磨光加工中去,減輕了工人的工作壓力,釋放了勞動力。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PLC柔性控制下的自動砂帶機的結構示意圖一;圖2為本實用新型PLC柔性控制下的自動砂帶機的結構示意圖二。圖中:1、底座;2、龍門側板;3、龍門頂板;4、步進電機;5、聯軸器;6、絲杠;7、肋板;8、微型導軌;9、固定板;10、下擋板;11、定位氣缸;12、前限位氣缸;13、導入導軌;14、氣缸活塞桿;15、頂針板;16、頂針;17、固定氣缸。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至圖2所示,本案例實施的PLC柔性控制下的自動砂帶機,包括機體,所述機體上設有打磨帶,所述機體上還安裝有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包括底座1、夾緊裝置與PLC控制器,所述底座1上設有供打磨帶穿過的滑槽,所述夾緊裝置包括龍門側板2、龍門頂板3、步進電機4、聯軸器5、絲杠6、肋板7與頂針16機構,所述龍門頂板3安裝在龍門側板2上,所述龍門側板2安裝在底座1上,所述步進電機4通過聯軸器5驅動絲杠6,所述步進電機4與龍門頂板3連接,所述肋板7上設有與絲杠6配合的螺紋孔以及與龍門側板2配合的微型導軌8,所述肋板7上與頂針16機構連接,所述頂針16機構上設有傳感器,所述底座1還設有固定板9與下擋板10,所述固定板9設置在底座1的底部,所述固定板9上設有定位氣缸11,所述下擋板10用于阻擋工件運動,所述下擋板10通過前限位氣缸12控制,所述PLC控制器接收傳感器的信號并控制步進電機4、定位氣缸11以及前限位氣缸12;所述底座1上還安裝有導入導軌13,所述導入導軌13上安裝有兩組氣缸活塞桿14,所述兩組氣缸活塞桿14呈前后設置,所述PLC控制器接收傳感器的信號并控制氣缸活塞桿14;所述頂針16機構包括頂針板15與頂針16,所述頂針板15與肋板7連接,所述頂針16與頂針板15連接,所述傳感器設置在頂針16上,所述頂針16上設有傳感器來定位工件上表面,實時反饋工件底面加工情況,利用三點一面原理,所述傳感器呈三角形位置布置三組;所述底座1上還設有兩組固定氣缸17,所述固定氣缸17設置在底座1的兩側,所述PLC控制器接收傳感器的信號并控制固定氣缸17。導入軌道上裝有兩組氣缸活塞桿14,把工件依次送入導入導軌13上,活塞桿下降控制加工順序,確保工件加工的依次進行;在下擋板10的作用下,能夠阻止工件繼續運動,PLC控制器控制步進電機4轉動,進電機4通過聯軸器5驅動絲杠6,絲杠6能夠帶動肋板7沿著微型導軌8向下運動,微型導軌8能夠防止肋板7發生偏移,肋板7帶動頂針板15與頂針16移動,同時設置在固定板9的定位氣缸11運動,將工件夾緊,固定氣缸17的設置,能夠將工件固定的更加牢固,頂針16上設有三組傳感器,傳感器呈三角形位置布置,利用力的相互作用原理,確定三處傳感器的受力情況,PLC控制器實時監測工件加工情況,PLC控制器確認工件加工完成,控制前限位氣缸12,前限位氣缸12抬起下擋板10,工件在傳動帶的作用力下滑槽。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