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鑄模具,尤其涉及一種筆桿頭的壓鑄模具。
背景技術:壓鑄模具是鑄造液態模鍛的一種方法,是一種在專用的壓鑄模鍛機上完成的工藝。它的基本工藝過程是:金屬液先低速或高速鑄造充型進模具的型腔內,模具有活動的型腔面,它隨著金屬液的冷卻過程加壓鍛造,既消除毛坯的縮孔縮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內部組織達到鍛態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綜合機械性能得到顯著的提高。如今,圓珠筆的使用已經非常普及,市場上普通的圓珠筆筆桿一般為塑料制品,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筆桿頭很容易磨損和開裂,因此為了加強筆桿頭的強度和耐磨性,很多筆桿頭都采用了金屬材料,采用壓鑄模具出模,而筆桿頭位于筆桿的前端,屬于外觀零件,而筆桿頭在壓鑄過程中必須要有進澆口,目前很多筆桿頭的壓鑄模具將進澆口設置于接近外觀面的邊沿或者螺紋面上,這種位置上的澆口在切斷澆口時很容易破壞筆桿頭的外觀效果并且難以自動斷澆口,針對這種情況,有必要開發一種金屬筆桿頭的壓鑄模具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金屬筆桿頭的壓鑄模具,來解決普通金屬筆桿頭壓鑄時澆口位置容易影響外觀和難以自動斷澆口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金屬筆桿頭的壓鑄模具,包括模框、上模、下模、頂出機構和側滑塊若干個,所述模框設置有位 于其中心的十字形方槽,所述十字形方槽具有一個位于其中心的方形通孔,所述十字形方槽將模框前端分割成四塊相互對稱的凸包,所述凸包均設置有一個圓形通孔用于模具的安裝定位,所述上模位于十字形方槽的上部,所述下模位于十字形方槽的中心及下部,下模的中心設置有若干個型腔用于壓鑄料充填成型,所述型腔的進澆口位于金屬筆桿頭的頭部有利于其成型并且不影響外觀,所述型腔還設置有溢流槽利于壓鑄成型時型腔內氣體的排出,下模還設置有位于其四個角的四個缺口并且四個缺口與十字形方槽相對應,所述頂出機構位于下模的下端用于將壓鑄零件壓鑄完成后從型腔中頂出,所述側滑塊分別位于十字形方槽的左側和右側,側滑塊可以在十字形方槽中左右移動。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如下:進一步的,所述模框還設置有若干個限位槽用于上模和下模的定位。進一步的,所述上模還包括上模定位板、上模脫模板和鑲針,所述上模定位板設置有兩根筋條與模框的限位槽相對應,上模定位板與模框螺紋相連,所述上模脫模板位于上模定位板的上端,上模定位板可以上下移動,所述鑲針貫穿上模定位板和上模脫模板,鑲針頭部伸入下模的型腔內。進一步的,所述下模還包括下模板、鑲塊和底板,所述下模板位于十字形方槽的中心并且與模框螺紋相連,所述鑲塊位于下模板中心的內部,所述底板位于下模板的下端并與其螺紋相連。進一步的,所述側滑塊還包括固定板、側底板和側鑲塊,所述固定板和側底板螺紋相連并且可以左右移動,所述側鑲塊一端設置有掛臺用于其相對于固定板和側底板的定位,側鑲塊的另一端伸入下模并且其端面相互完全貼靠。進一步的,所述的鑲針、鑲塊和側滑塊組合形成了筆桿頭的型腔。與現有技術相比,這種金屬筆桿頭的壓鑄模具,其澆鑄口設置于筆桿前端,有利于壓鑄時液態金屬在型腔內的流動,溢流槽的設置方便壓鑄時型腔內氣體的排出,這種模具在脫模時可以實現澆口的自動切斷,可以省去后續的澆口切斷工作,簡化了生產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另外產品螺紋部分的成型采用兩個滑塊拼接的方式,螺紋部分脫模方式結構簡單,零件加工方便,多個型腔的設置,提高了生產效率,有利于大批量生產,另外這種具有多個型腔的壓鑄模具,其生產效率高,在批量生產時,可以達到每4秒鐘完成一次充模。附圖說明圖1示出本實用新型正視圖圖2示出本實用新型右視圖模框1、上模2、下模3、頂出機構4、兩個側滑塊5、十字形方槽11、方形通孔111、凸包12、限位槽13、上模定位板21、上模脫模板22、鑲針23、型腔31、缺口32、下模板31、鑲塊32、底板33、固定板41、側底板42、側鑲塊43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金屬筆桿頭的壓鑄模具,包括模框1、上模2、下模3、頂出機構4和兩個側滑塊5,所述模框1設置有位于其中心的十字形方槽11,所述十字形方槽11將模框1前端分割成四塊相互對稱的凸包12,所述十字形方槽11具有一個位于其中心的方形通孔111,所述凸包12均設置有一個圓形通孔121用于模具的安裝定位,模框1還設置有若干個限位槽13用于上模2和下模3的定位,所述上模2位于十字形方槽11的上部,所述下模3位于十字形方槽11的中心及下部,下模3的中心設置有5個型腔31用于壓鑄料充填成型,所述型腔31的進澆口311位于金屬筆桿頭的頭部有利于其成型并且不影響外觀,型 腔31還設置有溢流槽312利于壓鑄成型時型腔31內氣體的排出,3下模還設置有位于其四個角的四個缺口32并且四個缺口32與十字形方槽11相對應,所述頂出機構4位于下模3的下端用于將壓鑄零件壓鑄完成后從型腔中頂出,所述側滑塊5分別位于十字形方槽11的左側和右側,側滑塊5可以在十字形方槽11中左右移動。所述上模2還包括上模定位板21、上模脫模板22和鑲針23,所述上模定位板21設置有兩根筋條211與模框1的限位槽13相對應,上模定位板21與模框1螺紋相連,所述上模脫模板22位于上模定位板21的上端,上模定位板21可以上下移動,所述鑲針23貫穿上模定位板21和上模脫模板22,鑲針23頭部伸入下模3的型腔內。所述下模3還包括下模板31、鑲塊32和底板33,所述下模板31位于十字形方槽11的中心并且與模框1螺紋相連,所述鑲塊32位于下模板3中心的內部,所述底板33位于下模板31的下端并與其螺紋相連。所述側滑塊4還包括固定板41、側底板42和側鑲塊43,所述固定板41和側底板42螺紋相連并且可以左右移動,所述側鑲塊43一端設置有掛臺431用于其相對于固定板41和側底板42的定位,側鑲塊43的另一端伸入下模3并且其端面相互完全貼靠。所述的鑲針23、鑲塊32和側滑塊43組合形成了筆桿頭的型腔31。這種金屬筆桿頭的壓鑄模具的有益效果是,其工作時,上模鑲針和側滑塊由驅動機構驅動向中心壓緊保持一定的壓緊力,液態金屬從進澆口壓鑄進入型腔充填滿并保持一定壓力,經過冷卻系統冷卻后液態金屬凝固成型,脫模時由驅動機構驅動機構驅動側滑塊向兩側移動,然后由于筆桿頭壓鑄件對上模鑲針具有一個包緊力,通過驅動上模鑲針帶動筆桿頭壓鑄件一起向上運動,而由于流 道具有倒扣不會被鑲針一同拉出,這個過程完成了筆桿頭與澆口的拉斷分離,上模鑲針繼續帶動筆桿頭上移,通過其上模定位板對其的阻擋作用,筆桿頭從鑲針上脫落完成脫模,最后通過頂出機構將流道頂出型腔而完成脫模,由于其進澆口設置于筆桿頭部,澆口自動拉斷,澆口比較隱蔽,不影響產品外觀,不僅省去了后續的澆口切斷工作,簡化了生產工序,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有利于液態金屬壓鑄時的充分充填,同時設置的溢流槽可以有效保證型腔內的氣體在壓鑄時被完全排除,保證產品質量,防止氣泡等不良現象的產生,另外這種壓鑄模具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并且可以保證產品良好的外觀效果,另外設置多個型腔,一次壓鑄即可實現多個筆桿頭的成型,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有利于產品的大批量生產,另外這種具有5個型腔的壓鑄模具,生產效率高,在批量生產時,可以達到每4秒鐘完成一次充模。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做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