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自動調整裝置,尤其是指一種通過傳動單元將驅動組件所產生的動力傳送至傳動體,而后再通過傳動體帶動護持單元上下移動,再通過壓制部及護持部相互夾持鉆頭,借此,可有效達到固定鉆頭及自動調整高低以符合不同規格鉆頭進行研磨的調整裝置。
背景技術:
現今的PC板鉆孔制程,大都是利用鉆孔設備來進行自動抓取鉆針、鏜鉆加工以完成者,在鉆孔實務中,由于需求的鉆孔數量極多且鏜鉆加工深度需求不一,因此,如何有效控制鉆孔設備鏜鉆時的進刀加工深度與精度,也是一門重要的技術課題;
再者,通常鉆頭進行一段期間的鉆孔作業后,也會有磨耗以使其鉆頭鈍化,如此,若需重復利用的話,則需將其鉆頭進行研磨的作業,才可使其鋒利以再次利用,而若須有效進行研磨的作業,則需通過一護持裝置有效固定鉆頭,之后再由一研磨裝置將其鉆頭研磨,借以也可有效達到研磨鉆頭的功效;
然而,通常鉆頭各有不同大小的規格以供不同需求的使用,而在研磨不同規格的鉆頭時,也需通過手動調整該護持裝置,以調整其高低的位置,借以才可有效達到研磨不同規格鉆頭的功效,再者,當手動調整該護持裝置時,因需調整的幅度非常微小,因此要將該護持裝置調整至準確的位置固非易事;
如此,本發明人有鑒于此,乃發明一種全自動調整裝置,借此,有效達到固定鉆頭及自動調整高低以符合不同規格鉆頭進行研磨的功效,以摒除現有產品的缺陷,增進其功效。
技術實現要素:
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全自動調整裝置,主要包括一本體,該本體一側設有一驅動組件,該驅動組件一端與一傳動單元連接,該傳動單元另一端與一傳動體連接,該傳動體一面與該本體連接,該傳動體另一面與一護持單元連接,該護持單元一側設有一壓制部及一護持部;
如上所述的壓制部,其中,該壓制部設于該護持部的上方相鄰處;
如上所述的護持單元,其中,該護持單元一端設有一使動組件;
如上所述的使動組件,其中,該使動組件為氣缸;
如上所述的傳動單元,其中,該傳動單元為皮帶輪;
如上所述的驅動組件,其中,該驅動組件為伺服馬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過傳動單元將驅動組件所產生的動力傳送至傳動體,而后再通過傳動體帶動護持單元上下移動,再通過壓制部及護持部相互夾持鉆頭,借此,可有效達到固定鉆頭及自動調整高低以符合不同規格鉆頭進行研磨的功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護持狀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壓制狀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調整狀態圖。
附圖標記說明
1 本體
2 驅動組件
3 傳動單元
4 傳動體
5 護持單元
51 使動組件
52 壓制部
53 護持部
6 鉆頭
7 研磨機
71 研磨部。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一本體1,該本體1一側設有一驅動組件2,該驅動組件2一端與一傳動單元3連接,該傳動單元3另一端與一傳動體4連接,該傳動體4一面與該本體1連接,該傳動體4另一面與一護持單元5連接,該護持單元5一端設有一使動組件51,該護持單元5一側設有一壓制部52及一護持部53,該壓制部52設于該護持部53的上方相鄰處;
請參閱圖2至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護持狀態圖及壓制狀態圖,如圖所示,將一鉆頭6放置于該護持部53的一面以護持該鉆頭6的刃面部,而該鉆頭6的另一面則由該壓制部52下壓以固定該鉆頭6,該護持部53的一端相鄰處設有一研磨機7,該研磨機7一側設有至少一研磨部71,該研磨部71與該護持部53相正對且具有預定的間距,如此,通過該護持部53及該壓制部52固定該鉆頭,再由該研磨部71研磨該鉆頭6的刀刃,即可有效達到研磨鉆頭的功效;
請參閱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調整狀態圖,如圖所示,當所需研磨的鉆頭規格不同時,則需將需調整的數值輸入一控制單元內,而該控制單元與該本體1相電性連接,如此,當該控制單元下達調整的命令時,該驅動組件2會產生一動力,而通過該驅動組件2所產生的動力即可使得該傳動單元3進行動作,進而使得該傳動體4進行位移的動作以調整該護持單元5的上下位置,如此,即可有效達到自動調整高低以符合不同規格鉆頭進行研磨的功效。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全自動調整裝置,可有效改善現有護持裝置的種種缺陷;進而本實用新型更進步、更便利、更符合使用者所需,確已符合新型專利申請條件,依法提出專利申請。
但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因此,凡依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及說明書內容所做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