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渦旋式冷機壓縮機的主芯件,具體地說是一種通過上下開模、設置內澆道且采用縫隙澆道和直澆道相結合的渦旋式冷機壓縮機靜盤鑄造模具。
背景技術:
國內現有重力鑄造模具通常采用左右開模結構,澆口與冒口均在上面,直接澆鑄鋁件,無內澆道。取件時,用榔頭錘砸單柱的頂出桿,頂出桿方可取出毛坯鋁件。現有重力鑄造模具的具體結構是:左右開模,模具笨重,員工勞動強度大,而且左右開模車合一起時,容易跑鋁,造成燙傷。因無內澆口直接澆鑄,澆鑄時完全靠人來控制澆鑄速度,無法定量控制,造成澆口部位溫度過高,產生熱裂。因靜盤(靜盤)渦旋中心部位屬于厚大位置,冒口在大基因的邊緣,距離較遠,無法按順序凝固的原則,進行補縮與冷卻,因縮孔、疏松、熱裂等鑄造缺陷,造成廢品率達70%以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通過上下開模、設置內澆道且采用縫隙澆道和直澆道相結合的渦旋式冷機壓縮機靜盤鑄造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的:
一種渦旋式冷機壓縮機靜盤鑄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鑄造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渦旋澆注腔的尾端設有內澆口,且內澆口與上模上貫通上模的外澆道相對應使得鋁水通過外澆道、內澆口進入渦旋澆注腔內進行澆注。
所述的上模上設有貫通上模的冒口且冒口正對渦旋澆注腔的中部,使得鋁水通過外澆道、內澆口進入渦旋澆注腔內進行澆注后能夠通過冒口進行補加鋁水。
所述上模的底部設有定位銷且下模上設有能夠與定位銷間隙配合的銷孔,上模的定位銷和下模的銷孔間隙配合后通過上模的自重實現合型。
所述的下模中設有能夠將毛坯件頂出的螺桿頂出機構。
所述的螺桿頂出機構能夠將定位銷頂出銷孔以便于搬離上模。
所述的上模上設有搬運機構以便于將上模搬離下模。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下開模且下模固定在操作臺上固定不動,澆注件頂出時靠下模上設置的孔用螺旋桿向上旋出,上模的定位銷與下模的銷孔間隙配合后通過上模的自重實現合型、無縫隙,最終實現安全、平穩的澆注過程。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渦旋澆注腔的尾端增設內澆口和外澆道連通,實現了縫隙澆道與直澆道相結合的方式,使澆鑄鋁水時,鋁水通過內澆口進入渦旋澆注腔內,其過程流速平穩、流量定量,能夠有效控制鋁水溫度的變化,最終實現按順序凝固的原則;另外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渦旋澆注腔的中部的厚大位置的上模方位處對應設置貫通的冒口,能夠通過冒口直接補加入鋁水,進行澆鑄與補縮,克服了原模具的縮孔、疏松、熱裂等鑄造缺陷,按現有年產900萬件的產量中,其產品合格率達94.5%以上。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渦旋式冷機壓縮機靜盤鑄造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渦旋式冷機壓縮機靜盤鑄造模具的上模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渦旋式冷機壓縮機靜盤鑄造模具的下模結構示意圖。
其中:1—上模;11—外澆道;12—冒口;13—定位銷;2—下模;21—渦旋澆注腔;22—內澆口;23—銷孔;3—靜盤毛坯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3所示:一種渦旋式冷機壓縮機靜盤鑄造模具,鑄造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的渦旋澆注腔21的尾端設有內澆口22,且內澆口22與上模1上貫通上模1的外澆道11相對應使得鋁水通過外澆道11、內澆口22進入渦旋澆注腔21內進行澆注;另外在上模1上設有貫通上模1的冒口12且冒口12正對渦旋澆注腔21的中部,使得鋁水通過外澆道11、內澆口22進入渦旋澆注腔21內進行澆注后能夠通過冒口12進行補加鋁水。
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在上模1的底部設有定位銷13且下模2上設有能夠與定位銷13間隙配合的銷孔23,上模1的定位銷13和下模2的銷孔23間隙配合后通過上模1的自重實現合型。另外在下模2中設有能夠將毛坯件頂出的螺桿頂出機構,螺桿頂出機構能夠將定位銷13頂出銷孔23以便于搬離上模1;或者在上模1上設有搬運機構以便于將上模1搬離下模2。
本實用新型的渦旋式冷機壓縮機靜盤鑄造模具使用時,首先將模具預熱250℃~300℃,接著噴涂料后合型;從外澆道11處澆入660℃~690℃的鋁液并將鐵夕內的余料回倒入保溫爐中;接著用少許660℃~690℃的鋁液從冒口12處慢慢澆入,直至冒口12處的鋁水按近滿到口部;靜置冷卻后搬動螺旋桿旋出螺桿頂住下模2的頂出板,慢慢旋動以頂出靜盤毛坯件3;用鐵手鉗夾住靜盤毛坯件3,取出后檢查靜盤毛坯件3質量;把靜盤毛坯件3放入鐵制的周轉筐內;用氣槍噴出壓縮空氣清理模型腔;目測查看模腔涂料是否完好,則完成一次靜盤鑄造過程。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下開模且下模2固定在操作臺上固定不動,澆注件頂出時靠下模2上設置的孔用螺旋桿向上旋出,上模1的定位銷13與下模2的銷孔23間隙配合后通過上模1的自重實現合型、無縫隙,最終實現安全、平穩的澆注過程;同時通過在渦旋澆注腔21的尾端增設內澆口22和外澆道11連通,實現了縫隙澆道與直澆道相結合的方式,使澆鑄鋁水時,鋁水通過內澆口22進入渦旋澆注腔21內,其過程流速平穩、流量定量,能夠有效控制鋁水溫度的變化,最終實現按順序凝固的原則;另外通過在渦旋澆注腔21的中部的厚大位置的上模1方位處對應設置貫通的冒口12,能夠通過冒口12直接補加入鋁水,進行澆鑄與補縮,克服了原模具的縮孔、疏松、熱裂等鑄造缺陷,按現有年產900萬件的產量中,其產品合格率達94.5%以上。
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按照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之內;本實用新型未涉及的技術均可通過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