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研磨設備自動化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打磨機。
背景技術:
在產品的制備過程中常常通過打磨工藝對產品的表面進行磨光處理,打磨就是利用砂輪、砂紙等砂粒固定的工具對產品表面進行機械磨制,其目的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成品去除毛刺、表面銹蝕處理、成品表面拋光、打磨洗凈工作、成品表面清光、去除氧化薄膜等等。隨著生產自動化的迅速發展,機器人打磨機由于其具有節省時間、降低勞動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改善工作環境、減少產品差異等優勢而被廣泛應用。
在自動化打磨生產線上,打磨裝置帶動打磨器件對待加工產品進行打磨處理。一般在打磨過程中,操作員需要等待產品打磨加工完成后再從夾具中拆卸已加工產品,然后再把待加工產品安裝到夾具中,接著在進行下一輪的打磨加工。因此在打磨過程中,操作員是處于空閑的狀態,需要等待產品加工完成后才進行上下料,生產效率低下。
現有的打磨機只安裝有一個打磨器件對產品進行打磨加工,打磨器件在使用一定時間后,需要進行更換,避免降低打磨品質。目前大多采用人工將用過的打磨器件從打磨裝置上取下來,再換上新的打磨器件,因此需要一定人力去做打磨器件更換的操作,降低了生產加工效率。同時,一個打磨器件一般只能對一個待加工產品進行打磨加工,大大降低了生產加工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生產加工效率的打磨機。
為了實現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打磨機,包括工作臺、送料裝置和打磨裝置,送料裝置和打磨裝置分別安裝在工作臺上,送料裝置用于放置產品,其中,打磨裝置包括移動控制機構、升降控制機構、第一連接件、旋轉控制機構以及打磨夾具,移動控制機構安裝在工作臺上并與升降控制機構連接,移動控制機構控制升降控制機構水平移動,升降控制機構與第一連接件連接,升降控制機構控制第一連接件豎直移動,第一連接件與打磨夾具連接,旋轉控制機構控制打磨夾具旋轉,打磨夾具用于安裝打磨器件。
由此可見,移動控制機構控制升降控制機構水平移動,伴隨著第一連接件帶動打磨夾具同步水平移動,升降控制機構控制第一連接件豎直移動,同時帶動打磨夾具豎直移動,并且旋轉控制機構控制打磨夾具旋轉運動,傳動性能可靠。并且,打磨夾具上可安裝多個打磨器件同時對多個產品進行打磨加工,大大提高生產加工效率。
一個優選的方案是,移動控制機構包括第一電機、第一同步帶、第一主動輪、第一從動輪、滑軌、滑塊和第二連接件,第一電機設置在工作臺上,滑軌安裝在工作臺上,第一電機與第一主動輪并控制第一主動輪旋轉,第一同步帶連接在第一主動輪和第一從動輪之間,滑塊可移動地與滑軌配合設置,第二連接件連接在滑塊和第一同步帶之間,第一殼組件安裝在滑塊上。
由此可見,第一電機控制第一主動輪旋轉運動,通過第一同步帶的移動從而驅動第一從動輪旋轉,同步帶動第二連接件移動,從而控制滑塊在滑軌上水平移動,結構簡單,傳動平穩,提高打磨機的生產加工穩定性。
進一步的方案是,移動控制機構還包括第一分割器和第一光電感應器, 第一分割器設置在滑塊上,第一光電感應器安裝在工作臺上,第一光電感應器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分割器可移動地插入第一凹槽內。
由此可見,第一分割器可移動地插入第一凹槽內,第一光電感應器用于檢測第一分割器往復移動的停止點,控制精度高,提高滑塊水平移動的穩定性。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升降控制機構包括移動板、絲桿和第二電機,第二電機位于第一殼組件的頂端,絲桿與第二電機連接,移動板套在絲桿上,第二電機控制絲桿旋轉,移動板與第一連接件連接。
由此可見,第二電機位于第一殼組件的頂端,絲桿與第二電機連接,移動板套在絲桿上,第二電機控制絲桿旋轉,移動板與第一連接件連接,傳動性能可靠,提高移動板豎直移動的穩定性。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升降控制機構還包括第二分割器和第二光電感應器,第二分割器設置在移動板上,第二光電感應器設置在第一殼組件上,第二光電感應器設有第二凹槽,第二分割器可移動地插入第二凹槽內。
由此可見,第二分割器可移動地插入第二凹槽內,第二光電感應器用于檢測第二分割器往復移動的停止點,控制精度高,提高移動板豎直移動的穩定性。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旋轉控制機構包括第三電機、第二主動輪、第二同步帶、第二從動輪和張緊輪,第三電機安裝在移動板上,第三電機與第二主動輪連接并控制第二主動輪旋轉,第二同步帶連接在第二主動輪和第二從動輪之間,張緊輪設置在第二主動輪和第二從動輪之間并與第二同步帶配合設置,第二從動輪與打磨夾具連接。
由此可見,張緊輪設置在第二主動輪和第二從動輪之間并與第二同步帶配合設置,利用張緊輪對第二同步帶進行自動調整張緊力,使傳動性能穩定安全可靠。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送料裝置包括第一控制機構、旋轉盤以及兩個上料機構,第一控制機構安裝在工作臺上并與旋轉盤連接,第一控制機構控制旋轉盤旋轉,兩個上料機構以旋轉盤的軸線為中心線地鏡像設置在旋轉盤上,上料機構包括第二控制機構和工件夾具,第二控制機構控制工件夾具旋轉,工件夾具用于放置產品。
由此可見,第一控制機構安裝在工作臺上并與旋轉盤連接,兩個上料機構以旋轉盤的軸線為中心線地鏡像設置在旋轉盤上,第一控制機構控制旋轉盤旋轉運動,伴隨著旋轉盤帶動兩個上料機構旋轉,打磨機能在產品打磨加工的同時操作員可進行上下料,縮短生產時間,提高生產加工效率。
更進一步的方案是,上料機構還包括壓緊機構,壓緊機構可豎直移動地設置在工件夾具的上方。
由此可見,壓緊機構可豎直移動地設置在工件夾具的上方,用于壓緊工件夾具上的產品,提高加工精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打磨機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打磨機實施例的送料裝置第一視角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打磨機實施例的送料裝置的右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打磨機實施例的送料裝置第一局部結構分解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打磨機實施例的送料裝置第二局部結構分解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打磨機實施例的送料裝置的局部仰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打磨機實施例的打磨裝置第一視角結構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打磨機實施例的打磨裝置第二視角結構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打磨機實施例的打磨裝置局部結構分解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打磨機實施例的打磨裝置后視圖。
圖11是圖10在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打磨機實施例的打磨裝置主視圖。
圖13是圖12在A-A處的剖視圖。
圖14是圖12在B-B處的剖視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打磨機實施例的打磨裝置工作狀態結構圖。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1是打磨機1的結構圖。打磨機1包括工作臺4、送料裝置2以及打磨裝置3,送料裝置2和打磨裝置3分別設置在工作臺4上,送料裝置2用于安裝產品(未標示),送料裝置2將待加工產品(未標示)輸送至加工工作區域并且同時將已加工產品(未標示)輸出至上下料區域,打磨裝置3對送料裝置2上的待加工產品進行打磨加工。
參見圖2、圖3、圖4、圖5和圖6,圖2是打磨機1的送料裝置2第一視角結構圖,圖3是打磨機1的送料裝置2的右視圖,圖4和圖5是打磨機1的送料裝置2不同局部結構分解圖,圖6是打磨機1的送料裝置2局部仰視圖。送料裝置2包括第一控制機構21、旋轉盤22以及兩個上料機構5,第一控制機構21安裝在工作臺4上并與旋轉盤22連接,兩個上料機構5以旋轉盤22的軸線為中心線地鏡像設置在旋轉盤22上,第一控制機構21控制旋轉盤22旋轉運動,伴隨著旋轉盤22帶動兩個上料機構5旋轉。
上料機構5包括框架組件51、盒組件52、隔板55、第二控制機構53、兩個工件夾具54和兩個壓緊機構56,框架組件51安裝在旋轉盤22上,盒組件52設置在框架組件51的底端,框架組件51、盒組件52和隔板55圍成一端開口的腔體,該開口遠離旋轉盤22的軸心方向設置,第二控制機構53設置在盒組件52的內部,兩個工件夾具54位于腔體內并分別設置在盒組件52上,兩個工件夾具54分別與第二控制機構53連接,第二控制機構53控制工件夾具54旋轉運動,工件夾具51用于放置待加工產品,兩個壓緊機構56可豎直移動地設置在框架組件51的頂端,壓緊機構56用于壓緊工件夾具54上的產品。
壓緊機構56包括壓緊頭563和氣缸561,氣缸561安裝在框架組件51的頂端,壓緊頭563位于腔體內,氣缸561的活塞桿562與壓緊頭563連接,氣缸561控制活塞桿562上下移動,同步活塞桿562帶動壓緊頭563上下移動。當氣缸561控制活塞桿562向下移動時,伴隨著活塞桿562帶動壓緊頭563向下移動從而壓緊工件夾具54上的產品。當氣缸561控制活塞桿562向上移動時,伴隨著活塞桿562帶動壓緊頭563向上移動從而松開工件夾具54上的產品。
上料機構5還包括驅動機構,驅動機構為驅動電機57,驅動電機57位于隔板55處并安裝在盒組件52上。第二控制機構53包括主動輪531、同步帶533、兩個從動輪532和兩個第一張緊輪534,主動輪531與驅動電機57連接,兩個從動輪532并排設置在盒組件52內部,同步帶533連接在主動輪531和兩個從動輪532之間,兩個第一張緊輪534分別設置在主動輪531和兩個從動輪532之間,兩個第一張緊輪534分別與同步帶533配合設置,兩個從動輪532分別與兩個工件夾具54連接。驅動電機57控制主動輪531旋轉,伴隨著主動輪531帶動同步帶533移動,通過第一張緊輪534對同步帶533移動張緊力的調整,同時同步帶533的移動帶動了從動輪532旋轉,同步從動輪532控制工件夾具54旋轉運動。
送料裝置2的第一控制機構21控制旋轉盤22旋轉運動,以旋轉盤22的軸線為中心線地鏡像設置在旋轉盤22上的兩個上料機構5,其中第一上料機構5a的工件夾具54裝夾的產品在進行打磨加工的同時可對第二上料機構5b的工件夾具54進行安裝待加工產品。當第一上料機構5a工件夾具54上的產品完成了打磨加工工藝后,第一控制機構21控制旋轉盤22旋轉,第二上料機構5b旋轉至打磨加工區域,打磨器件將對第二上料機構5b工件夾具54上的待加工產品進行打磨加工。同時,第一上料機構5a旋轉至上下料區域,控制壓緊機構56松開工件夾具54上的已加工產品,操作員對已加工產品進行下料,并且對第一上料機構5a的工件夾具54進行安裝待加工產品,接著控制壓緊機構56壓緊工件夾具54上的待加工產品。此時,位于打磨加工區域的第二上料機構5b的第二控制機構53控制工件夾具54旋轉,位于上下料區域的第一上料機構5a的第二控制機構53停止控制工件夾具54旋轉。
參見圖7、圖8、圖9、圖10、圖11、圖12、圖13、圖14和圖15,圖7和圖8是打磨機1的打磨裝置3不同視角結構圖,圖9是打磨機1的打磨裝置3局部結構分解圖,圖10是打磨機1的打磨裝置3后視圖,圖11是圖10在A處的局部放大圖,圖12是打磨機1的打磨裝置3主視圖,圖13是圖12在A-A處的剖視圖,圖14是圖12在B-B處的剖視圖,圖15是打磨機1的打磨裝置3工作狀態結構圖。打磨裝置3包括移動控制機構32、第一殼組件31、升降控制機構、第一連接件33、第二殼組件34、旋轉控制機構38以及兩個打磨夾具35,移動控制機構32安裝在工作臺4上并與第一殼組件31連接,移動控制機構32控制第一殼組件31水平移動,升降控制機構設置在第一殼組件31的內部并與第一連接件33連接,第一連接件33位于第一殼組件31的側面,升降控制機構控制第一連接件33豎直移動,第二殼組件34與第一連接件33連接,兩個打磨夾具35分別并排地設置在第二殼組件34上,旋轉控制機構38設置在第二殼組件34的內部并與兩個打磨夾具35連接,旋轉控制機構38控制兩個打磨夾具35旋轉運動,打磨夾具35用于安裝多個打磨器件36,本實施例的打磨夾具35安裝了三個打磨器件36。移動控制機構32控制第一殼組件31水平移動,伴隨著第一連接件33帶動第二殼組件34水平移動,打磨夾具35同步水平移動。升降控制機構控制第一連接件33豎直移動,第一連接件33同時帶動第二殼組件34和打磨夾具35豎直移動,并且位于第二殼組件34內部的旋轉控制機構38控制打磨夾具35旋轉運動。
移動控制機構32包括第一電機321、第一同步帶325、第一主動輪324、第一從動輪326、滑軌323、滑塊322、第二連接件327、第一分割器328以及第一光電感應器329,第一電機321設置在工作臺4下方,滑軌323安裝在工作臺4上,第一同步帶325、第一主動輪324、第一從動輪326和第一光電感應器329分別位于滑軌323和工作臺4之間,第一主動輪324與第一電機321連接,第一同步帶325連接在第一主動輪324和第一從動輪326之間,滑塊322可移動地與滑軌323配合設置,第二連接件327位于滑塊322的下方并與第一同步帶325固定連接,第一殼組件31安裝在滑塊322上,第一分割器328設置在滑塊322的下方,第一光電感應器329在相對第一分割器328位置地安裝在工作臺4上,第一光電感應器329設有第一凹槽,第一分割器328可移動地插入第一凹槽內,第一光電感應器329用于檢測第一分割器328往復移動的停止點。第一電機321控制第一主動輪324旋轉運動,通過第一同步帶325的移動從而驅動第一從動輪326旋轉,同步帶動第二連接件327移動,從而控制滑塊322在滑軌323上水平移動。
升降控制機構包括移動板314、絲桿312、螺母313、第二電機311、第二分割器315以及第二光電感應器316,第二電機311位于第一殼組件31的頂端,絲桿312與第二電機311連接,第二電機311控制絲桿312旋轉,螺母313安裝在移動板314上,螺母313套在絲桿312上配合設置,第一連接件33與移動板314連接,第二分割器315設置在移動板314上,第二光電感應器316在相對第二分割器315位置地設置在第一殼組件31上,第二光電感應器316設有第二凹槽,第二分割器315可移動地插入第二凹槽內,第二光電感應器316用于檢測第二分割器315往復移動的停止點。打磨裝置3還包括兩個伸縮罩37,兩個伸縮罩37可伸縮地分別位于第一連接件33的上下兩側。第二電機311控制絲桿312正反轉,伴隨著絲桿312與螺母313的配合正反轉,從而移動板314帶動第一連接件33上下移動。
旋轉控制機構38包括第三電機381、第二主動輪382、第二同步帶383、兩個第二從動輪384以及兩個第二張緊輪385,第三電機381安裝在移動板314的上方,第二主動輪382位于移動板314的下方并與第三電機381連接,第二殼組件34與第一殼組件31的內腔聯通設置,兩個第二從動輪384并排設置在第二殼組件34內部,第二同步帶383連接在第二主動輪382和兩個第二從動輪384之間,兩個第二張緊輪385分別設置在第二主動輪382和兩個第二從動輪384之間,兩個第二張緊輪385分別與第二同步帶383配合設置,兩個第二從動輪384分別與兩個打磨夾具35連接,兩個打磨夾具35分別可安裝三個打磨器件36。第三電機381控制第二主動輪382旋轉,伴隨著第二主動輪382帶動第二同步帶383移動,通過第二張緊輪385對第二同步帶383移動張緊力的調整,同時第二同步帶383的移動帶動了第二從動輪384旋轉,同步第二從動輪384控制打磨夾具35旋轉運動。
根據工件夾具54上待加工產品的要求,打磨裝置3的升降控制機構控制第一連接件33豎直上下移動,伴隨著打磨夾具35帶動打磨器件36上下移動進行調整上下的位置。對待加工產品打磨加工時,打磨裝置3的移動控制機構32控制第一殼組件31水平移動,伴隨著第一連接件33的水平移動,打磨夾具35帶動打磨器件36水平移動至待加工產品處,可根據打磨加工的精度要求,移動控制機構32可控制打磨器件36的進給量。同時,打磨裝置3的旋轉控制機構38控制打磨夾具35旋轉,打磨夾具35帶動打磨器件36旋轉對待加工產品進行打磨加工。
上述打磨機1在進行產品打磨加工的同時可進行上下料,并且打磨夾具35上可安裝多個打磨器件36同時對多個產品打磨加工,大大提高生產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并非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