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拋光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內孔拋光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鋼管的使用場合越來越多,在生產鋼管時,一般需要對鋼管的內外表面進行拋光,避免生產時產生的氧化皮毛刺等雜質積存于鋼管上導致污染,由于鋼管的規(guī)格眾多,長度也大不相同,在鋼管拋光時往往是通過一根細長的拋光軸深入鋼管內部進行拋光,由于細長的拋光軸自身剛性差,往往會因其自重發(fā)生彎曲,導致拋光軸變形,因此一般內孔拋光機會在拋光軸懸空的一端設置支撐部對拋光軸的末端進行支撐,避免拋光軸端部下垂導致變形彎曲,但此方式雖然對拋光軸末端進行支撐避免了拋光軸端部彎曲的缺陷,但在拋光長度更長的拋光機上,拋光軸的中段依舊剛性極差,在拋光時及容易因拋光軸彎曲跟隨著拋光軸的轉動產生離心力,使拋光軸發(fā)生劇烈的晃動及震動,導致管道內壁發(fā)生刮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內孔拋光裝置,拋光時拋光軸支撐性強,晃動少,工作噪音小,可拋光大長徑比的管材內孔。
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內孔拋光裝置,包括機架、拋光滑臺及固定式導向機構,所述拋光滑臺位于機架長度方向的端部,所述機架沿其長度方向設有滑軌;所述拋光滑臺上設有拋光裝置,所述拋光裝置上設有拋光軸,所述拋光軸末端設有拋光頭,所述拋光裝置在拋光滑臺上呈一組或多組設置,所述拋光滑臺在滑軌上呈可滑動設置;所述固定式導向機構設置于拋光滑臺相對的機架一端,所述固定式導向機構與拋光滑臺之間還設有移動式導向機構,所述移動式導向機構包括移動固定架以及設置于移動固定架上的上導輪及下導輪,所述拋光軸從上導輪與下導輪之間穿過,所述上導輪與下導輪的外圓表面設有與拋光軸相切以此限制拋光軸徑向晃動的環(huán)形凹槽,所述上導輪與下導輪跟拋光裝置的拋光軸數(shù)量呈等數(shù)設置,所述移動導向機構還設有與滑軌接觸配合滑動的移動滾輪。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導輪與下導輪之間的中心距可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式導向機構與機架呈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式導向機構包括固定架以及設置于固定架上的上固定導輪及下固定導輪,所述拋光軸從上固定導輪與下固定導輪之間穿過且延伸至機架外側,所述上固定導輪與下固定導輪的外圓表面設有與拋光軸相切以此限制拋光軸徑向晃動的環(huán)形凹槽。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上固定導輪與下固定導輪之間的中心距可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固定式導向機構上設有柔性連接件,所述柔性連接件分別連接于移動式導向機構及拋光滑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拋光軸兩端及中部對拋光軸進行支撐,可有效避免拋光軸轉動時因自身剛性差導致拋光軸中段彎曲,加上拋光軸轉動時在離心力作用下放大拋光軸的彎曲程度,從而產生巨大的震動及晃動的缺點;同時作為中段支撐的移動式導向機構在柔性連接件的連接下在完成管道拋光后拋光滑臺復位時拉直柔性連接件,使通過柔性連接件相連的動移動式導向機構回歸至拋光軸的中部對其進行支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A部大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B部大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C部放大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環(huán)形凹槽與拋光軸配合的剖視圖。
圖中標號含義:10-機架;11-滑軌;20-拋光滑臺;21-拋光裝置;22-拋光軸;30-固定式導向機構;31-固定架;32-上固定導輪;33-下固定導輪;34-固定導輪調節(jié)孔;40-移動式導向機構;41-移動固定架;42-上導輪;43-下導輪;44-移動滾輪;45-移動導輪調節(jié)孔;50-柔性連接件;51-環(huán)形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參考圖1至圖5,如圖1至圖5所示的一種內孔拋光裝置,包括機架10、拋光滑臺20及固定式導向機構30,所述拋光滑臺20位于機架10長度方向的端部,所述機架10沿其長度方向設有滑軌11;所述拋光滑臺20上設有拋光裝置21,所述拋光裝置21上設有拋光軸22,所述拋光軸22末端設有拋光頭,所述拋光裝置21在拋光滑臺20上呈一組或多組設置,所述拋光滑臺20在滑軌11上呈可滑動設置;所述固定式導向機構30設置于拋光滑臺20相對的機架10一端,所述固定式導向機構30與拋光滑臺20之間還設有移動式導向機構40,所述移動式導向機構40包括移動固定架41以及設置于移動固定架41上的上導輪42及下導輪43,所述拋光軸22從上導輪42與下導輪43之間穿過,所述上導輪42與下導輪43的外圓表面設有與拋光軸22相切以此限制拋光軸22徑向晃動的環(huán)形凹槽51,所述上導輪42與下導輪43跟拋光裝置21的拋光軸22數(shù)量呈等數(shù)設置,所述移動導向機構40還設有與滑軌11接觸配合滑動的移動滾輪44。
本實施例中,所述用于固定上導輪42與下導輪43的移動固定架41上設有移動導輪調節(jié)孔45,所述上導輪42與下導輪43的中心距通過移動導輪調節(jié)孔45調節(jié)。
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式導向機構30與機架10呈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式導向機構30包括固定架31以及設置于固定架31上的上固定導輪32及下固定導輪33,所述拋光軸22從上固定導輪32與下固定導輪33之間穿過且延伸至機架10外側,所述上固定導輪32與下固定導輪33的外圓表面設有與拋光軸22相切以此限制拋光軸22徑向晃動的環(huán)形凹槽51。
本實施例中,所述用于固定上固定導輪32與下固定導輪33的固定架31上設有固定導輪調節(jié)孔34,所述上固定導輪32與下固定導輪33的中心距通過固定導輪調節(jié)孔34調節(jié)。
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式導向機構30上設有柔性連接件50,所述柔性連接件50分別連接于移動式導向機構40及拋光滑臺20。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型,上述假設的這些改進和變型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