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鋼材的制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是一個海洋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擁有著18000多公里的海岸線和近300萬平方公里的管轄海域。要對這些海洋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就必然離不開海上基礎設施的建設。由于海洋嚴酷的腐蝕環境,鋼鐵構筑物在此環境中使用的腐蝕問題十分嚴重,為了使鋼鐵免受侵蝕,我們通常會對鋼鐵表面進行防護處理,其中鋼鐵表面的熱鍍鋅是一種保護鋼鐵非常有效的商業化手段。例如,軍民用海底通信電纜、電力電纜和光纜的鎧裝護層通常由一到兩層熱鍍鋅鋼絲制成;跨海和近海懸索大橋的斜拉索往往使用多股熱浸鍍鋼絲或鋼絞線。隨著熱鍍鋅制品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相應地,有關于熱鍍鋅制品在各種腐蝕環境中的腐蝕機理研究陣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
與其他保護性鍍層相比,熱浸鍍鋅鍍層具有耐蝕性好、粘附性強、外觀均勻光滑等眾多優點。但是熱浸鍍鋅鍍層在海水中的耐腐蝕性不能維持很長時間,而且只是采用單純的鍍鋅層并不能提高鋼材的抗震性能,不能完全應付海洋的極端天氣,因此,研究一種具有強耐海水腐蝕和抗震性能高的鋼材具有廣大的市場前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該技術采用在水蒸氣高溫反應條件下制備滲透劑,然后將該滲透劑和鋼料粉、鋁粉、鉻粉進行球磨后,在高頻真空熔爐中反應生成合金鋼材,最后采用等離子重熔技術在合金鋼材的表面鍍膜。本發明制備的鍍膜合金鋼材具有極高的耐海水腐蝕性和抗震性,具有廣大的市場推廣價值。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滲透劑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20~35份碳酸鈣和35~50份硅酸鈣置于蒸汽養護箱中,在溫度為150~200℃、壓力為0.4~0.8mpa和研磨速度為40r/min的水蒸氣環境條件下反應140~200h,干燥后,加入50~70份甲基硅油并進行均質處理后,得到滲透劑;
(2)合金鋼材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1000份鋼料粉、20~30份鋁粉和15~20份鉻粉放入高能球磨機中以450~600r/min的速度球磨20~30h,在球磨過程中,每球磨10min,停止5min,如此反復循環至球磨結束,得到金屬混合物,將金屬混合物與3~8份滲透劑混合后,放入高頻真空熔爐中,充入惰性氣體,以50~60℃/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2300~2400℃進行熔融,然后以1~2℃/min的冷卻速度進行澆鑄成型,接著在650~800℃的溫度下保溫6~8h,最后用錘式鍛造機進行鍛造處理后,得到合金鋼材;
(3)合金鋼材的鍍層處理:按重量份數計,將合金鋼材進行清洗處理后,在合金鋼材表面涂覆一層鍍層金屬混合物,放入等離子熔煉設備中,通入氦氣,在電流為100~150a、電壓為20~25v、噴涂距離為8mm和重熔束斑直徑為0.1~0.3mm的條件下反應4~6h,然后在650~750℃下保溫4~6h,進行退化處理后,得到鍍膜合金鋼材。
在本發明中,作為進一步說明,步驟(3)所述的鍍層金屬混合物由下述方法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78~100份鋅粉、11~23份鎢粉和41~62份硅酸鈉相混合,經過紅外處理后,在溫度為35~51℃、攪拌速度為100~200r/min和微波頻率為300~500mhz的條件下反應15~30min,然后以升溫速率為30~40℃/min的條件升溫至400~700℃反應1~2h,最后升溫至1000℃反應2h,得到鍍層金屬混合物。
在本發明中,作為進一步說明,步驟(1)所述的硅酸鈣和所述的碳酸鈣均為納米級粉末。
在本發明中,作為進一步說明,步驟(2)所述的錘式鍛造機的錘擊速度為4~7m/s,鍛打力為1600kn。
在本發明中,作為進一步說明,步驟(2)所述的惰性氣體為氮氣、氬氣和氦氣中的任意一種。
在本發明中,作為進一步說明,所述的紅外處理的方法為用遠紅外線照射處理15~30min。
部分原料的功能介紹如下:
碳酸鈣,在本發明中為制備滲透劑的主要原料,主要用于和硅酸鈣反應生成碳化硅。
硅酸鈣,是由氧化鈣和二氧化硅在高溫下煅燒熔融而成的化合物,在本發明中為制備滲透劑的主要原料,主要用于和碳酸鈣反應生成碳化硅。
甲基硅油,無色、無味、不易揮發,甲基硅油具有卓越的耐熱性、電絕緣性、耐候性、疏水性、生理惰性和較小的表面張力,還具有低的黏溫系數,較高的抗壓縮性。在本發明中甲基硅油為制備滲透劑的原料,用于對碳化硅進行充分分散。
鋼料粉,在本發明中用作制備合金鋼材的基體材料。
鋁粉,在本發明中用作制備合金鋼材的材料,用于增加合金鋼材中的鋁元素。
鉻粉,在本發明中用作制備合金鋼材的材料,用于增加合金鋼材中的鉻元素。
鋅粉,在本發明中用作制備合金鋼材鍍層金屬的材料,用于在合金鋼材的表面鍍上鋅金屬。
鎢粉,在本發明中用作制備合金鋼材鍍層金屬的材料,用于在合金鋼材的表面鍍上鎢金屬。
硅酸鈉,是一種水溶性硅酸鹽,其水溶液俗稱水玻璃,是一種礦黏合劑,在本發明中用作粘合鋅粉和鎢粉的粘合劑。
氮氣、氬氣和氦氣,在本發明中為惰性氣體的原料來源,用以保護原材料不被空氣中的氧氣所氧化。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采用高溫高壓水蒸氣反應法制備滲透劑,使滲透劑具有多孔結構,進而能為后續的金屬鋁、鐵和鉻之間的相容性的提高提供前提條件。本發明采用碳酸鈣和硅酸鈣在高溫高壓的水蒸氣環境中反應生成具有多孔結構的碳化硅,然后充分分散在甲基硅油中,形成滲透劑。本發明采用將碳酸鈣和硅酸鈣在150~200℃的高溫下和0.4~0.8mpa的高壓條件下,能夠將碳酸鈣和硅酸鈣逐漸分解,加上不斷研磨充分接觸的條件下,再加上水蒸氣不斷的滲透作用,能夠生成具有多孔結構的碳化硅,最后在甲基硅油的分散作用下,能夠避免碳化硅之間的團聚作用,充分懸浮在甲基硅油中,形成穩定性高的滲透劑。
2.本發明制備的合金鋼材中不同金屬元素之間結合緊密、相容性高,便于后續的鍍鋅處理步驟的進行。本發明先采用混合金屬粉末球磨的方式進行初步混合,為后續的熔融相容提供前提條件;然后本發明采用在熔融條件下,將鋁金屬和鉻金屬在滲透劑的作用下進一步滲透進以鐵元素、碳元素、硅元素為主要成分的鋼材內部,促進合金鋼材的形成。滲透劑中碳化硅的多孔結構能夠使互不相融的鋁、鐵和鉻金屬的之間的接觸面積大大增加,并且通過在高壓熔融的條件下,鋁金屬和碳化硅生成硅化鋁晶體,鉻金屬和碳化硅生成硅化鉻晶體,鐵金屬和碳化硅生成硅化鐵晶體,根據相似相容的原理,使得鋁、鐵和鉻金屬之間的相容性增加,再加上高溫高壓的極端條件,使鋁金屬和鉻金屬能夠高度分散在鐵金屬中,進而形成高度相融合的合金鋼材。與此同時,合金鋼材的制成能夠提高鋼料對于其它金屬的相容性,為后續的鍍鋅步驟的進行提供了前提條件。本發明所采用的各個技術手段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所產的的總的效果遠遠高于單個技術手段所產生的效果的簡單加和。
3.本發明采用等離子重熔的技術手段對合金鋼材的表面進行鍍膜處理,能夠高效的將鋅金屬和鎢金屬鍍到合金鋼材的表面,提高合金鋼材的耐腐蝕性和抗震性。本發明采用等離子束為高熱能源使難以熔融的鎢金屬容易進入熔融狀態,使鎢金屬和鋅金屬的相容性提高,而鎢金屬和鋅金屬在高溫條件下能分別與硅酸鈉反應生成硅酸鎢和硅酸鋅,在合金材料的表面形成致密的鍍膜,進而提高合金鋼材的耐腐蝕性,其產生的耐腐蝕性遠遠高于單純的采用鍍鋅膜的技術手段;于此同時,難以熔融的鎢金屬的使用也可以使等離子重熔技術中容易燒傷金屬的的缺陷的狀況得到緩解,降低等離子重熔技術對于鋼材的傷害,提高了合金鋼材的使用壽命。
4.本發明制備的鍍層金屬混合物的活性程度高,能為后續進行的合金鋼材鍍膜步驟的進行提供前提條件。本發明先采用遠紅外線處理的技術手段,使鍍層金屬混合物獲得能量,活性得到激發;然后采用微波處理的技術手段進一步提高原料的活性;接著采用快速升溫的方式,使鋅粉、鎢粉和硅酸鈉相互混合,形成糊狀;最后在1000℃高溫條件下,鋅粉和鎢粉保持在最大程度的活性,以便于后續進行的合金鋼材的鍍膜步驟的進行,提高鍍膜效率。本發明所采用的各個技術手段能做到相互配合、層層遞進,所產生的總的效果遠遠高于當技術手段所產生的效果的簡單加和。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1.前期的準備
鍍層金屬混合物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78份鋅粉、11份鎢粉和41份硅酸鈉相混合,用遠紅外線照射處理15min,在溫度為35℃、攪拌速度為100r/min和微波頻率為300mhz的條件下反應15min,然后以升溫速率為30℃/min的條件升溫至400℃反應1h,最后升溫至1000℃反應2h,得到鍍層金屬混合物。
將上述前期制備而得的物質用于下述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上。
2.一種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滲透劑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20份納米碳酸鈣和35份納米硅酸鈣置于蒸汽養護箱中,在溫度為150℃、壓力為0.4mpa和研磨速度為40r/min的水蒸氣環境條件下反應140h,干燥后,加入50份甲基硅油并進行均質處理后,得到滲透劑;
(2)合金鋼材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1000份鋼料粉、20份鋁粉和15份鉻粉放入高能球磨機中以450r/min的速度球磨20h,在球磨過程中,每球磨10min,停止5min,如此反復循環至球磨結束,得到金屬混合物,將金屬混合物與3份滲透劑混合后,放入高頻真空熔爐中,充入氮氣,以50℃/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2300℃進行熔融,然后以1℃/min的冷卻速度進行澆鑄成型,接著在650℃的溫度下保溫6h,最后用錘式鍛造機以錘擊速度為4m/s,鍛打力為1600kn的條件進行鍛造處理后,得到合金鋼材;
(3)合金鋼材的鍍層處理:按重量份數計,將合金鋼材進行清洗處理后,在合金鋼材表面涂覆一層鍍層金屬混合物,放入等離子熔煉設備中,通入氦氣,在電流為100a、電壓為20v、噴涂距離為8mm和重熔束斑直徑為0.1mm的條件下反應4h,然后在650℃下保溫4h,進行退化處理后,得到鍍膜合金鋼材。
實施例2:
1.前期的準備
鍍層金屬混合物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85份鋅粉、14份鎢粉和47份硅酸鈉相混合,用遠紅外線照射處理20min,在溫度為40℃、攪拌速度為130r/min和微波頻率為352mhz的條件下反應18min,然后以升溫速率為33℃/min的條件升溫至485℃反應1.5h,最后升溫至1000℃反應2h,得到鍍層金屬混合物。
將上述前期制備而得的物質用于下述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上。
2.一種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滲透劑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25份納米碳酸鈣和39份納米硅酸鈣置于蒸汽養護箱中,在溫度為163℃、壓力為0.6mpa和研磨速度為40r/min的水蒸氣環境條件下反應145h,干燥后,加入53份甲基硅油并進行均質處理后,得到滲透劑;
(2)合金鋼材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1000份鋼料粉、26份鋁粉和17份鉻粉放入高能球磨機中以500r/min的速度球磨24h,在球磨過程中,每球磨10min,停止5min,如此反復循環至球磨結束,得到金屬混合物,將金屬混合物與4份滲透劑混合后,放入高頻真空熔爐中,充入氬氣,以52℃/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2340℃進行熔融,然后以1.5℃/min的冷卻速度進行澆鑄成型,接著在700℃的溫度下保溫6.5h,最后用錘式鍛造機以錘擊速度為5m/s,鍛打力為1600kn的條件進行鍛造處理后,得到合金鋼材;
(3)合金鋼材的鍍層處理:按重量份數計,將合金鋼材進行清洗處理后,在合金鋼材表面涂覆一層鍍層金屬混合物,放入等離子熔煉設備中,通入氦氣,在電流為110a、電壓為22v、噴涂距離為8mm和重熔束斑直徑為0.15mm的條件下反應4.5h,然后在658℃下保溫4.5h,進行退化處理后,得到鍍膜合金鋼材。
實施例3:
1.前期的準備
鍍層金屬混合物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83份鋅粉、13份鎢粉和50份硅酸鈉相混合,用遠紅外線照射處理17min,在溫度為41℃、攪拌速度為136r/min和微波頻率為355mhz的條件下反應22min,然后以升溫速率為33℃/min的條件升溫至600℃反應1.5h,最后升溫至1000℃反應2h,得到鍍層金屬混合物。
將上述前期制備而得的物質用于下述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上。
2.一種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滲透劑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30份納米碳酸鈣和34份納米硅酸鈣置于蒸汽養護箱中,在溫度為169℃、壓力為0.7mpa和研磨速度為40r/min的水蒸氣環境條件下反應170h,干燥后,加入52份甲基硅油并進行均質處理后,得到滲透劑;
(2)合金鋼材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1000份鋼料粉、26份鋁粉和17份鉻粉放入高能球磨機中以540r/min的速度球磨23h,在球磨過程中,每球磨10min,停止5min,如此反復循環至球磨結束,得到金屬混合物,將金屬混合物與4份滲透劑混合后,放入高頻真空熔爐中,充入氦氣,以57℃/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2380℃進行熔融,然后以1.4℃/min的冷卻速度進行澆鑄成型,接著在730℃的溫度下保溫7h,最后用錘式鍛造機以錘擊速度為6m/s,鍛打力為1600kn的條件進行鍛造處理后,得到合金鋼材;
(3)合金鋼材的鍍層處理:按重量份數計,將合金鋼材進行清洗處理后,在合金鋼材表面涂覆一層鍍層金屬混合物,放入等離子熔煉設備中,通入氦氣,在電流為125a、電壓為21v、噴涂距離為8mm和重熔束斑直徑為0.2mm的條件下反應4.5h,然后在700℃下保溫5.5h,進行退化處理后,得到鍍膜合金鋼材。
實施例4:
1.前期的準備
鍍層金屬混合物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86份鋅粉、15份鎢粉和45份硅酸鈉相混合,用遠紅外線照射處理23min,在溫度為40℃、攪拌速度為160r/min和微波頻率為375mhz的條件下反應23min,然后以升溫速率為35℃/min的條件升溫至650℃反應2h,最后升溫至1000℃反應2h,得到鍍層金屬混合物。
將上述前期制備而得的物質用于下述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上。
2.一種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滲透劑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28份納米碳酸鈣和42份納米硅酸鈣置于蒸汽養護箱中,在溫度為160℃、壓力為0.7mpa和研磨速度為40r/min的水蒸氣環境條件下反應155h,干燥后,加入57份甲基硅油并進行均質處理后,得到滲透劑;
(2)合金鋼材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1000份鋼料粉、24份鋁粉和17份鉻粉放入高能球磨機中以530r/min的速度球磨22h,在球磨過程中,每球磨10min,停止5min,如此反復循環至球磨結束,得到金屬混合物,將金屬混合物與4份滲透劑混合后,放入高頻真空熔爐中,充入氮氣,以52℃/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2330℃進行熔融,然后以1.7℃/min的冷卻速度進行澆鑄成型,接著在750℃的溫度下保溫7h,最后用錘式鍛造機以錘擊速度為5m/s,鍛打力為1600kn的條件進行鍛造處理后,得到合金鋼材;
(3)合金鋼材的鍍層處理:按重量份數計,將合金鋼材進行清洗處理后,在合金鋼材表面涂覆一層鍍層金屬混合物,放入等離子熔煉設備中,通入氦氣,在電流為140a、電壓為21v、噴涂距離為8mm和重熔束斑直徑為0.15mm的條件下反應5.5h,然后在730℃下保溫4.5h,進行退化處理后,得到鍍膜合金鋼材。
實施例5:
1.前期的準備
鍍層金屬混合物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96份鋅粉、22份鎢粉和60份硅酸鈉相混合,用遠紅外線照射處理23min,在溫度為50℃、攪拌速度為185r/min和微波頻率為375mhz的條件下反應28min,然后以升溫速率為34℃/min的條件升溫至650℃反應1.5h,最后升溫至1000℃反應2h,得到鍍層金屬混合物。
將上述前期制備而得的物質用于下述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上。
2.一種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滲透劑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33份納米碳酸鈣和46份納米硅酸鈣置于蒸汽養護箱中,在溫度為172℃、壓力為0.7mpa和研磨速度為40r/min的水蒸氣環境條件下反應190h,干燥后,加入56份甲基硅油并進行均質處理后,得到滲透劑;
(2)合金鋼材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1000份鋼料粉、27份鋁粉和18份鉻粉放入高能球磨機中以535r/min的速度球磨23h,在球磨過程中,每球磨10min,停止5min,如此反復循環至球磨結束,得到金屬混合物,將金屬混合物與4份滲透劑混合后,放入高頻真空熔爐中,充入氬氣,以58℃/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2340℃進行熔融,然后以1.3℃/min的冷卻速度進行澆鑄成型,接著在720℃的溫度下保溫7.5h,最后用錘式鍛造機以錘擊速度為5m/s,鍛打力為1600kn的條件進行鍛造處理后,得到合金鋼材;
(3)合金鋼材的鍍層處理:按重量份數計,將合金鋼材進行清洗處理后,在合金鋼材表面涂覆一層鍍層金屬混合物,放入等離子熔煉設備中,通入氦氣,在電流為145a、電壓為22v、噴涂距離為8mm和重熔束斑直徑為0.25mm的條件下反應5.5h,然后在740℃下保溫5h,進行退化處理后,得到鍍膜合金鋼材。
實施例6:
1.前期的準備
鍍層金屬混合物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100份鋅粉、23份鎢粉和62份硅酸鈉相混合,用遠紅外線照射處理30min,在溫度為51℃、攪拌速度為200r/min和微波頻率為500mhz的條件下反應30min,然后以升溫速率為40℃/min的條件升溫至700℃反應2h,最后升溫至1000℃反應2h,得到鍍層金屬混合物。
將上述前期制備而得的物質用于下述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上。
2.一種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滲透劑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35份納米碳酸鈣和50份納米硅酸鈣置于蒸汽養護箱中,在溫度為200℃、壓力為0.8mpa和研磨速度為40r/min的水蒸氣環境條件下反應200h,干燥后,加入70份甲基硅油并進行均質處理后,得到滲透劑;
(2)合金鋼材的制備:按重量份數計,將1000份鋼料粉、30份鋁粉和20份鉻粉放入高能球磨機中以600r/min的速度球磨30h,在球磨過程中,每球磨10min,停止5min,如此反復循環至球磨結束,得到金屬混合物,將金屬混合物與8份滲透劑混合后,放入高頻真空熔爐中,充入氦氣,以60℃/min的升溫速率升溫至2400℃進行熔融,然后以2℃/min的冷卻速度進行澆鑄成型,接著在800℃的溫度下保溫8h,最后用錘式鍛造機以錘擊速度為7m/s,鍛打力為1600kn的條件進行鍛造處理后,得到合金鋼材;
(3)合金鋼材的鍍層處理:按重量份數計,將合金鋼材進行清洗處理后,在合金鋼材表面涂覆一層鍍層金屬混合物,放入等離子熔煉設備中,通入氦氣,在電流為150a、電壓為25v、噴涂距離為8mm和重熔束斑直徑為0.3mm的條件下反應6h,然后在750℃下保溫6h,進行退化處理后,得到鍍膜合金鋼材。
對比例1: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點在于:沒有采用滲透劑;
對比例2: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點在于:沒有采用合金鋼材的制備步驟,而是采用沒有添加其他金屬元素的鋼材;
對比例3: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點在于:合金鋼材的鍍層處理采用的是熱鍍處理手段,而不是等離子重熔處理手段;
對比例4:鍍膜合金鋼材的制備方法的具體步驟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點在于:步驟(3)所采用的是純鋅粉作為鍍層。
對比試驗1:
按照對比例1-4與實施例1-6的方法各制備10000g鍍膜合金鋼材,檢測其耐鹽腐蝕性和屈強比抗震試驗,檢測結果見表1。
中性鹽霧試驗:試樣用丙酮或乙醇浸泡擦洗除去表面油污,自然晾干,在樣片無鍍層處用清漆覆蓋,干燥后用游標卡尺測量其尺寸計算表面積s。然后用電子天平稱試樣重w1,將樣品放置與垂直方向成25±5度角,試樣上邊緣與鹽霧收集器頂端平行放入鹽霧箱,避免鹽霧直接噴射到試樣表面,實驗溶液為(50±5)g/l的nacl溶液,ph值為6.5-7.2,實驗時鹽霧箱內溫度控制在35±2℃,連續噴霧120小時,試驗結束后取出試樣,用去離子水清洗,再用飽和醋酸銨溶液清洗,去離子水沖洗,用丙酮或乙醇擦拭,晾干、稱重標記為w2,每個樣品進行3個平行試驗,按下式計算出腐蝕速率v,取平均值。
v=(w1-w2)/st
式中,v:單位面積腐蝕失重,g/m2·h
w1:試樣初始質量,g
w2:腐蝕試驗后試樣清除腐蝕產物后質量,g
s:試樣表面積,m2
t:鹽霧試驗進行時間,h
屈強比抗震試驗:具體操作方法參考gb50011-2010。
表1:
表1的結果表明:腐蝕速率越快,說明鍍膜合金鋼材的耐海水腐蝕程度越差,對比例3的腐蝕速率最快,實施例2中的腐蝕速率最慢,說明通過采用等離子重熔技術,能夠達到明顯提高鍍膜合金鋼材耐腐蝕的效果;
屈強比越高,說明鍍膜合金鋼材的抗震性能越差,對比例1的屈強比最高,實施例2中的屈強比最低,說明通過添加其他金屬制備合金鋼材,能夠達到明顯提高鍍膜合金鋼材抗震性的效果。
上述說明是針對本發明較佳可行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但實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專利申請范圍,凡本發明所提示的技術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變化或修飾變更,均應屬于本發明所涵蓋專利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