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粉末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金屬粉末成型體壓制裝置。
背景技術:
粉末冶金是以金屬粉末作為原料,經過成形和燒結,制造金屬材料、復合材料以及各種類型制品的工藝技術。粉末冶金法與生產陶瓷有相似的地方,均屬于粉末燒結技術,因此,一系列粉末冶金新技術也可用于陶瓷材料的制備。由于粉末冶金技術的優點,它已成為解決新材料問題的鑰匙,在新材料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金屬粉末成形后稱為成型體,而在實際生產中往往需要將金屬粉末的一種成型體再經過壓制形成另一種形狀的再壓制體,以滿足實際生產的需要,而現有的相關再壓制設備結構復雜,使用不便捷,操作麻煩,需要耗費工作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金屬粉末成型體壓制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金屬粉末成型體壓制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設有轉盤,所述底座內設有第一驅動電機,所述第一驅動電機的驅動端與轉盤連接,所述轉盤上對稱環繞設有四個載物塊,每個所述載物塊上均設有一個圓柱型固定塊,每個所述圓柱型固定塊上均開設有圓柱型 壓制槽,所述轉盤的上端設有第二驅動端機,且第二驅動電機位于四個載物塊之間,所述第二驅動電機的上端設有轉動載物臺,所述轉動載物臺的上端設有第三驅動電機,所述第三驅動電機上貫穿設有移動桿,且移動桿與第三驅動電機的驅動端連接,所述移動桿的下端貫穿轉動載物臺并向下延伸,所述移動桿的下端設有壓制塊,且壓制塊位于圓柱型壓制槽的上方,所述底座的側面分別設有支撐塊和矩形固定塊,所述矩形固定塊上開設有矩形開槽,所述支撐塊的上端設有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所述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設有第四驅動電機,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上端設有滑道,且滑道與第四驅動電機相連接,所述滑道內設有金屬粉末成型體,所述滑道的遠離第四驅動電機的端口與圓柱型壓制槽相對應,所述第四驅動電機上貫穿設有推動桿,且推動桿的一端延伸至滑道內。
優選地,所述底座采用不銹鋼制成。
優選地,所述壓制塊的大小與圓柱型壓制槽的容積大小相匹配。
優選地,所述金屬粉末成型體呈長方體結構,所述矩形開槽內設有再壓制體,所述再壓制體呈圓柱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中,當工作者使用該設備時,利用第四驅動電機驅動推動桿移動,進而使得推動桿推動金屬粉末成型體移動,使得金屬粉末成型體順著滑道滑落至圓柱型壓制槽內,再通過第三驅動電機驅動移動桿不斷上、下移動,使得壓制塊不斷進、出圓柱型壓制槽,使得壓制塊對金屬粉末成型體實現壓制效果,一端時間后金屬粉末成型體被壓制塊壓制成再壓制體,壓制完一個后,利用第一驅動電機驅動轉 盤轉動,使得下一個圓柱型固定塊位于滑道下方的端口處,再利用第二驅動電機驅動轉動載物臺轉動,使得壓制塊位于靠近滑道的圓柱型固定塊的上方,再通過第四驅動電機推動下一個金屬粉末成型體,利用壓制塊再對這個金屬粉末成型體進行壓制,當內含壓制好再壓制體的圓柱型固定塊轉動至靠近矩形固定塊的處時,將圓柱型固定塊內的再壓制體取至矩形開槽內進行放置;滑道的設置,方便金屬粉末成型體快速進入圓柱型壓制槽內;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的設置,可確保第四驅動電機和滑道結構的穩定;矩形固定塊的設置,便于放置壓制好的再壓制體;第一驅動電機可驅動轉盤轉動,具體結構為成熟的現有技術,在此不多贅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穩固、巧妙、簡單,壓制效果好,使用便捷,操作簡單,可節省工作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值得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金屬粉末成型體壓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金屬粉末成型體壓制裝置中第四驅動電機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支撐塊、3推動桿、4第四驅動電機、5金屬粉末成型體、6滑道、7壓制塊、8移動桿、9第三驅動電機、10轉動載物臺、11轉盤、12再壓制體、13矩形開槽、14矩形固定塊、15載物塊、16圓柱型固定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金屬粉末成型體壓制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1采用不銹鋼制成,經久耐用,使用壽命長,底座1的上端設有轉盤11,底座1內設有第一驅動電機,第一驅動電機的驅動端與轉盤11連接,轉盤11上對稱環繞設有四個載物塊15,每個載物塊15上均設有一個圓柱型固定塊16,每個圓柱型固定塊16上均開設有圓柱型壓制槽,轉盤11的上端設有第二驅動端機,且第二驅動電機位于四個載物塊15之間,第二驅動電機的上端設有轉動載物臺10,轉動載物臺10的上端設有第三驅動電機9,第三驅動電機9上貫穿設有移動桿8,且移動桿8與第三驅動電機9的驅動端連接,移動桿8的下端貫穿轉動載物臺10并向下延伸,移動桿8的下端設有壓制塊7,且壓制塊7位于圓柱型壓制槽的上方,壓制塊7的大小與圓柱型壓制槽的容積大小相匹配,底座1的側面分別設有支撐塊2和矩形固定塊14,矩形固定塊上開設有矩形開槽13,支撐塊2的上端設有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第一支撐桿的上端設有第四驅動電機4,第二支撐桿的上端設有滑道6,且滑道6與第四驅動電機4相連接,滑道6內設有金屬粉末成型體5,滑道6的遠離第四驅動電機4的端口與圓柱型壓制槽相對應,第四驅動電機4上貫穿設有推動桿3,且推動桿3的一端延伸至滑道6內,金屬粉末成型體5呈長方體結構,矩形開槽13內設有再壓制體12,再壓制體12呈圓柱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中,當工作者使用該設備時,利用第四驅動電機4驅動推動桿3移動,進而使得推動桿3推動金屬粉末成型體5移動,使得金屬粉末成型體5順著滑道6滑落至圓柱型壓制槽內,再通過第三驅動電機9驅動移動桿8不斷上、下移動,使得壓制塊7不斷進、出圓柱型壓制槽,使得壓制塊7對金屬粉末成型體5實現壓制效果,一端時間后金屬粉末成型體5被壓制塊7壓制成再壓制體12,壓制完一個后,利用第一驅動電機驅動轉盤11轉動,使得下一個圓柱型固定塊16位于滑道6下方的端口處,再利用第二驅動電機驅動轉動載物臺10轉動,使得壓制塊7位于靠近滑道6的圓柱型固定塊16的上方,再通過第四驅動電機4推動下一個金屬粉末成型體5,利用壓制塊7再對這個金屬粉末成型體5進行壓制,當內含壓制好再壓制體12的圓柱型固定塊16轉動至靠近矩形固定塊14的處時,將圓柱型固定塊16內的再壓制體12取至矩形開槽13內進行放置;滑道6的設置,方便金屬粉末成型體5快速進入圓柱型壓制槽內;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的設置,可確保第四驅動電機4和滑道6結構的穩定;矩形固定塊14的設置,便于放置壓制好的再壓制體12;第一驅動電機可驅動轉盤11轉動,具體結構為成熟的現有技術,在此不多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