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五金件加工設備領域,具體為一種管狀五金件高效打磨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現如今市場以及社會的發展,五金配件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而通用的管狀的五金配件包括軸承、托輥、滾筒等等。這些配件在加工時大多都需要進行打磨。針對五金配件的加工需要運用進行打磨,市場上出現了許多用于管狀五金件的打磨裝置。
但是,目前市場上管狀五金件打磨裝置結構復雜,打磨效率低下,使得生產成本過于高昂;且在進行管狀五金配件的打磨時,由于管狀五金配件多為夾持定位,從而在打磨時出現管狀五金配件產生搖晃,造成管狀五金配件的打磨效果差;且市場上管狀五金配件打磨裝置散熱效果差,難以滿足市場及五金配件的加工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管狀五金件高效打磨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管狀五金件高效打磨裝置,包括底座和防護罩,底座的頂端套設有防護罩,防護罩上設有滑動門,滑動門上設有觀察窗,防護罩的頂端設有切削液箱,切削液箱的頂端設有進水管,底座的頂端面設有第一階梯腔、凸臺和第二階梯腔,凸臺設在底座的中部,第一階梯腔設在凸臺的左側,第二階梯腔設在凸臺的右側,第一階梯腔上固定連接基座,基座的頂端固定連接打磨管,打磨管內孔包括打磨孔和限位孔,限位孔設在打磨孔的左側,打磨孔內圓面設有打磨層,打磨孔內裝有管狀五金件,管狀五金件與打磨孔之間是滑動連接,限位孔內設有噴頭,噴頭通過支架固定在限位孔內孔壁上,噴頭通過連接水管與切削液箱的底部貫通連接,連接水管上設有水泵,水泵固定在防護罩的頂端;凸臺的頂端設有滑槽軌,第二階梯腔上固定連接第二電機,滑槽軌內設有絲杠,絲杠通過軸承與滑槽軌的側壁轉動連接,絲杠一端突出滑槽軌與第二電機的電機軸固定連接,絲杠上設有與滑槽軌相配合的移動座,移動座與絲杠是滑動連接,移動座在滑槽軌上可自由的來回滑動,移動座的頂端固定連接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電機軸固定連接轉軸,轉軸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與管狀五金件相配合的打磨輥,轉軸靠近打磨輥的一端套設有擋板,擋板是圓形板,底座一側設有開關盒,開關盒分別與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水泵連接,開關盒上分別設有第一電機、第二電機和水泵的手動控制開關;底座內設有廢水腔,廢水腔底部貫通連接排水管,排水管上設有控制閥,廢水腔的頂壁均勻的設有若干滲水孔,廢水腔通過滲水孔與第一階梯腔貫通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限位孔的內孔直徑小于管狀五金件的外圓面直徑。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滑槽軌的橫截面是T型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限位孔的內孔直徑大于打磨輥的直徑。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擋板的直徑小于打磨孔的內孔直徑,且大于管狀五金件的外圓面直徑。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打磨層的厚度為2mm~5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打磨輥對管狀五金件內圓面進行打磨,同時打磨輥與管狀五金件之間的摩擦力帶動管狀五金件在打磨孔內轉動,打磨孔對管狀五金件外圓面進行打磨,使得使得管狀五金件內外圓面同時被打磨,打磨效率大幅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管狀五金件高效打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防護罩,3-第一階梯腔,4-凸臺,5-第二階梯腔,6-基座,7-打磨管,8-打磨孔,9-限位孔,10-支架,11-噴頭,12-滲水孔,13-廢水腔,14-排水管,15-切削液箱,16-進水管,17-水泵,18-連接水管,19-管狀五金件,20-打磨輥,21-擋板,22-轉軸,23-第一電機,24-滑槽軌,25-第二電機,26-絲杠,27-開關盒,28-移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一種管狀五金件高效打磨裝置,包括底座1和防護罩2,所述底座1的頂端套設有防護罩2,所述防護罩2上設有滑動門(圖中未畫出),所述滑動門上設有觀察窗,防護罩2的頂端設有切削液箱15,所述切削液箱15的頂端設有進水管16,所述底座1的頂端面設有第一階梯腔3、凸臺4和第二階梯腔5,所述凸臺4設在底座1的中部,所述第一階梯腔3設在凸臺4的左側,所述第二階梯腔5設在凸臺4的右側,所述第一階梯腔3上固定連接基座6,所述基座6的頂端固定連接打磨管7,所述打磨管7內孔包括打磨孔8和限位孔9,所述限位孔9設在打磨孔8的左側,所述打磨孔8內圓面設有打磨層,打磨孔8內裝有管狀五金件19,所述管狀五金件19與打磨孔8之間是滑動連接,所述限位孔9的內孔直徑小于管狀五金件19的外圓面直徑,所述限位孔9內設有噴頭11,所述噴頭11通過支架10固定在限位孔9內孔壁上,所述噴頭11通過連接水管18與切削液箱15的底部貫通連接,所述連接水管18上設有水泵17,所述水泵17固定在防護罩2的頂端;所述凸臺4的頂端設有滑槽軌24,所述滑槽軌24的橫截面是T型結構,所述第二階梯腔5上固定連接第二電機25,所述滑槽軌24內設有絲杠26,所述絲杠26通過軸承與滑槽軌24的側壁轉動連接,絲杠26一端突出滑槽軌24與第二電機25的電機軸固定連接,絲杠26上設有與滑槽軌24相配合的移動座28,所述移動座28與絲杠26是滑動連接,移動座28在滑槽軌24上可自由的來回滑動,移動座28的頂端固定連接第一電機23,所述第一電機23的電機軸固定連接轉軸22,所述轉軸22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與管狀五金件19相配合的打磨輥20,所述限位孔9的內孔直徑大于打磨輥20的直徑,所述轉軸22靠近打磨輥20的一端套設有擋板21,所述擋板21是圓形板,擋板21的直徑小于打磨孔8的內孔直徑,且大于管狀五金件19的外圓面直徑;所述底座1一側設有開關盒27,所述開關盒27分別與第一電機23、第二電機25和水泵17連接,開關盒27上分別設有第一電機23、第二電機25和水泵17的手動控制開關;所述底座1內設有廢水腔13,所述廢水腔13底部貫通連接排水管14,所述排水管14上設有控制閥,所述廢水腔13的頂壁均勻的設有若干滲水孔12,廢水腔13通過滲水孔12與第一階梯腔3貫通連接。
所述打磨層的厚為2mm~5mm。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把管狀五金件19放入打磨孔8內,然后啟動第二電機25,通過絲杠26把移動座28向打磨管7移動,把打磨輥20送入管狀五金件19的內孔,并關上第二電機25,然后關上滑動門,通過觀察窗觀察,并依次啟動水泵17和第一電機23,從而實現打磨輥20對管狀五金件19內孔進行打磨,打磨輥20帶動管狀五金件19轉動,管狀五金件19的外圓面被打磨孔8打磨,使得管狀五金件19內外圓面同時被打磨,打磨效率大幅提高。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