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人造材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耐熱餐具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據悉出于環保的要求,歐盟將逐步禁止生產、進口含有重金屬的瓷器產品。目前比較成功的是美國的康寧和法國的弓箭公司,他們開發出的乳白玻璃器皿可以替代傳統瓷器,但同時也存在熔化和晶化溫度高、能耗大、成型加工適應性差等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耐熱餐具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具有成型適應性好,且晶化后熱膨脹系數低,機械強度高,耐急冷急熱。用此材料所制備的餐具有耐沖擊、易清洗、對微波透射性強等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耐熱餐具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石英砂10-20份、大同土5-7份、鉀長石4-6份、長石粉5-7份、聚乳酸4-6份、磷酸鈣生物陶瓷粉5-15份、硝酸鈰6-8份、氨基模顆粒25-27份、麻纖維素14-16份、鈦白粉6-10份、食用色素0.1-0.3份、木質纖維5-15份、改性助劑1-3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石英砂10份、大同土5份、鉀長石4份、長石粉5份、聚乳酸4份、磷酸鈣生物陶瓷粉5份、硝酸鈰6份、氨基模顆粒25份、麻纖維素14份、鈦白粉6份、食用色素0.1份、木質纖維5份、改性助劑1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石英砂15份、大同土6份、鉀長石5份、長石粉6份、聚乳酸5份、磷酸鈣生物陶瓷粉10份、硝酸鈰7份、氨基模顆粒26份、麻纖維素15份、鈦白粉8份、食用色素0.2份、木質纖維10份、改性助劑2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石英砂20份、大同土7份、鉀長石6份、長石粉7份、聚乳酸6份、磷酸鈣生物陶瓷粉15份、硝酸鈰8份、氨基模顆粒27份、麻纖維素16份、鈦白粉10份、食用色素0.3份、木質纖維15份、改性助劑3份。
進一步:本發明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原材料按照配比分配;
步驟二、先在電熔煉爐中將將石英砂在1500-1550℃的溫度下進行熔化,然后按上述比例分別加入長石粉、大同土、鉀長石并進行攪拌,使整個配合料進行熔化并均勻混合,并在1550-1580℃下澄清均化,以獲得優良的適合成型加工要求的均勻的熔液;
步驟三、在1300~1500℃溫度下利用壓制成型的方式,配合特制的模具壓制成一定形狀的產品;
步驟四、壓制的成品采用間歇回轉式火拋光機對產品進行表面拋光;
步驟五、熱處理包括核化和晶化二個階段,成型后的制品首先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核化,形成足夠的微晶晶核,適宜的核化溫度范圍為650~750℃,核化時間為3~3.5小時,然后在較高的溫度下進行晶化,使晶核進一步長大,形成微晶玻璃,適宜的晶化溫度為950~1000℃,晶化時間為3~4小時。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具有成型適應性好,晶化后熱膨脹系數低,機械強度高,耐急冷急熱;
2、用此材料所制備的餐具有耐沖擊、易清洗、對微波透射性強等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耐熱餐具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石英砂10-20份、大同土5-7份、鉀長石4-6份、長石粉5-7份、聚乳酸4-6份、磷酸鈣生物陶瓷粉5-15份、硝酸鈰6-8份、氨基模顆粒25-27份、麻纖維素14-16份、鈦白粉6-10份、食用色素0.1-0.3份、木質纖維5-15份、改性助劑1-3份。
實施例二:
一種耐熱餐具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石英砂10份、大同土5份、鉀長石4份、長石粉5份、聚乳酸4份、磷酸鈣生物陶瓷粉5份、硝酸鈰6份、氨基模顆粒25份、麻纖維素14份、鈦白粉6份、食用色素0.1份、木質纖維5份、改性助劑1份。
實施例三:
一種耐熱餐具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石英砂15份、大同土6份、鉀長石5份、長石粉6份、聚乳酸5份、磷酸鈣生物陶瓷粉10份、硝酸鈰7份、氨基模顆粒26份、麻纖維素15份、鈦白粉8份、食用色素0.2份、木質纖維10份、改性助劑2份。
實施例四:
一種耐熱餐具材料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石英砂20份、大同土7份、鉀長石6份、長石粉7份、聚乳酸6份、磷酸鈣生物陶瓷粉15份、硝酸鈰8份、氨基模顆粒27份、麻纖維素16份、鈦白粉10份、食用色素0.3份、木質纖維15份、改性助劑3份。
實施例五:
一種耐熱餐具材料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原材料按照配比分配;
步驟二、先在電熔煉爐中將將石英砂在1500-1550℃的溫度下進行熔化,然后按上述比例分別加入長石粉、大同土、鉀長石并進行攪拌,使整個配合料進行熔化并均勻混合,并在1550-1580℃下澄清均化,以獲得優良的適合成型加工要求的均勻的熔液;
步驟三、在1300~1500℃溫度下利用壓制成型的方式,配合特制的模具壓制成一定形狀的產品;
步驟四、壓制的成品采用間歇回轉式火拋光機對產品進行表面拋光;
步驟五、熱處理包括核化和晶化二個階段,成型后的制品首先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核化,形成足夠的微晶晶核,適宜的核化溫度范圍為650~750℃,核化時間為3~3.5小時,然后在較高的溫度下進行晶化,使晶核進一步長大,形成微晶玻璃,適宜的晶化溫度為950~1000℃,晶化時間為3~4小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