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雙曲彎鋼化玻璃生產,尤其是涉及一種雙曲彎鋼化玻璃冷卻用風柵裝置,本發明還涉及采用該風柵裝置冷卻雙曲彎鋼化玻璃的方法。
背景技術:
鋼化玻璃是一種預應力玻璃,具有高強度、良好的熱穩定性及使用安全等優點,因而在高層建筑門窗、玻璃幕墻、采光頂棚、汽車玻璃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現有鋼化玻璃按其生產工藝分為物理鋼化玻璃和化學鋼化玻璃,在物理鋼化玻璃生產過程中通常采用風柵對從加熱爐中出來的玻璃進行迅速冷卻。目前,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鋼化玻璃的結構、外觀要求越來越多樣化。而不同形狀的雙曲彎鋼化玻璃生產時,均需要將風柵按照待鋼化的玻璃具體形狀進行調整。現有一些風柵由于不能調整高度,當生產不同形狀的雙曲彎鋼化玻璃時就需要更換成不同出風曲面的風柵,增加了投資成本,存放拆卸下的風柵還占用空間;并且該類風柵拆卸時需要將出風板上的軟風管一個一個拆除,然后才能將出風板拆除,工作量大,停工時間長;還有一些風柵的格柵成排設置,每排格柵為一整體,由于雙曲彎玻璃為曲面結構,雖然對格柵進行多次調整(調整時間可長達一個多小時),但出風面仍與待鋼化的雙曲彎玻璃形狀相差很大,不能滿足生產要求,冷卻過程中容易造成雙曲彎鋼化玻璃受熱不均,導致雙曲彎鋼化玻璃破碎,大大降低了雙曲彎鋼化玻璃的成品率,尤其是對于厚度較薄如厚度3.2mm的雙曲彎鋼化玻璃,現有厚度為3.2mm的雙曲彎鋼化玻璃的成品率僅有70%~75%。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調整及拆卸方便的風柵裝置,本發明還提供采用該裝置冷卻雙曲彎鋼化玻璃的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下述技術方案:
本發明所述的風柵裝置,包括上、下間隔對稱設置且結構相同的上風柵和下風柵,所述上/下風柵包括通過螺栓固連在支架上的出風板,所述出風板內部開設有與外部風路系統相連通的空腔,在出風板表面設置有多個呈矩陣排布且結構相同的高度調節單元,所述高度調節單元包括豎直設置的調整螺套,所述調整螺套的下端通過鉸鏈與出風板鉸連為一體,所述調整螺套的上端旋擰有調整螺桿,所述調整螺桿的頂部套裝有連接塊;
所述出風板上每四個相鄰調整螺套圍成的矩形空間內固定設置有與所述出風板內腔相連通的第一鋼化管接頭,所述第一鋼化管接頭的上部出風口通過軟風管與頂部柵格組件上均勻開設的出風孔相連通;
橫向依次排列的連接塊和柵格組件通過橫向鋼絲連為一體,縱向依次排列的柵格組件通過縱向鋼絲連為一體,在所述橫向鋼絲與縱向鋼絲的交叉位置處設置有十字定位套,所述十字定位套對從其中穿出的所述橫向鋼絲與縱向鋼絲進行定位。
所述連接塊的截面呈梯形,延伸出連接塊的調整螺桿上開設的銷孔內插裝有限位銷軸;所述連接塊的前后兩端分別開設有穿設所述橫向鋼絲的第一通孔。
所述柵格組件包括空腔結構的柵格本體,所述柵格本體的底部密封固設有與所述軟風管相連通的第二鋼化管接頭,所述柵格本體的頂部為凹凸面,在柵格本體的凸起上開設有用于穿設所述橫向鋼絲的第二通孔,多個所述出風孔間隔交錯設置在凸起上。
所述柵格本體的相鄰兩凸起之間形成通風凹槽,所述十字定位套卡放在所述通風凹槽內。
所述橫向鋼絲的左右兩端均設置有緊固套。
所述調整螺桿的端頭為四角端頭。
一種采用上述風柵裝置冷卻雙曲彎鋼化玻璃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上風柵和下風柵的出風板通過螺栓分別安裝在支架上,然后將外部風路系統與上風柵和下風柵的出風板內腔相連通,完成上、下風柵的固定安裝;
第二步,初調:將玻璃托模移放至上、下風柵之間,然后根據玻璃托模的形狀,分別調節上、下風柵的出風曲面,具體調節方法為:通過旋擰各調整螺桿,使端部的連接塊隨之升降,連接塊通過橫向鋼絲帶動每個柵格組件升降,使柵格組件上開設的出風孔沿玻璃托模的曲面進行排列,形成與玻璃托模曲面一致的出風曲面;
第三步,精調:將雙曲鋼化玻璃樣品放入第二步使用的玻璃托模上,然后按照雙曲彎玻璃的具體形狀,通過調節調整螺桿對柵格組件再次進行調整,使柵格組件上開設的出風孔組成的出風曲面與雙曲玻璃的形狀完全一致,完成精確調整;
第四步,利用風柵吊掛裝置調節上、下風柵之間的位置,使上風柵和下風柵的出風曲面距離待鋼化雙曲彎玻璃的兩側表面在設計范圍內,然后用電控反饋機構標記上、下風柵此時的位置,完成上、下風柵的就位作業;
第五步,啟動風路系統中的空氣壓縮裝置和氣體輸送裝置,同時向上、下風柵的出風板輸送冷卻空氣,冷卻空氣經軟風管進入柵格組件中并通過出風孔同時噴射到待鋼化雙曲彎玻璃的兩側表面,對待鋼化雙曲彎玻璃進行冷卻。
與現有風柵裝置相比,本發明的風柵裝置具有以下優點:
(1)上、下風柵的出風板通過螺栓和支架固連為一體,可將上、下風柵整體拆卸,安裝、拆卸簡單,勞動強度低,有效縮短不同版副大小風柵裝置的更換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2)上、下風柵的出風曲面由矩陣排列的多個柵格組件上的出風孔排列構成,柵格組件之間通過縱向和橫向鋼絲連為一體,每個柵格組件的高度、角度均可通過調整螺桿進行調節,可確保上、下風柵的出風曲面與待鋼化的雙曲彎玻璃的曲面形狀保持一致。
(3)實際制作時,柵格組件的頂部可設計為凹凸面,每列通風凹槽形成排風風道,有助于將雙曲彎鋼化玻璃上的熱氣排放出去,加快了冷熱傳遞速率,有效縮短了冷卻時間,進而降低電能消耗,節約了能源;將相鄰兩凸起上的出風孔交錯設置,可使待鋼化雙曲彎玻璃兩側表面受熱均勻,有效提高雙曲彎玻璃的成品率,進而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
(4)由橫向鋼絲和縱向鋼絲帶動的柵格組件形成的曲面可通過調整螺桿調節成多種不同曲面形狀,因而本發明的風柵裝置可用于冷卻多種曲面形狀不同但版副大致相同的雙曲彎鋼化玻璃,提高了風柵裝置的利用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采用本發明的風柵裝置對雙曲彎玻璃進行冷卻,由于可以將上、下風柵的出風曲面與待鋼化的雙曲彎玻璃的曲面形狀調整為一致,保證冷卻時雙曲彎鋼化玻璃兩面受熱均勻,避免了由于受熱不均而導致玻璃的碎裂,大大提高了雙曲彎鋼化玻璃的成品率,尤其是對于厚度為3.2mm的雙曲彎鋼化玻璃,其成品率可提高到95%以上,實現了安全生產的同時,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B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下風柵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C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所述連接塊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所述連接塊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沿D-D線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所述柵格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所述柵格組件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圖10中沿E-E線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所述的風柵裝置,包括上、下間隔對稱設置且結構相同的上風柵和下風柵,所述上/下風柵包括通過螺栓固連在支架1上的出風板2,所述出風板2內部開設有與外部風路系統相連通的空腔,在出風板2表面設置有42個按六排、七列排布且結構相同的高度調節單元:本發明的高度調節單元包括豎直設置的調整螺套3,調整螺套3的下端通過鉸鏈4與出風板2鉸連為一體,調整螺套3的上端旋擰有調整螺桿5,調整螺桿5的頂部套裝有連接塊6,對應地,連接塊6也呈六排、七列排布(當然,根據實際需要,高度調節單元也可以是其它排數和列數的矩陣結構);
如圖4所示,出風板2上每四個相鄰調整螺套3圍成的矩形空間內固定設置有與出風板2空腔相連通的第一鋼化管接頭7.1,第一鋼化管接頭7.1上部的出風口通過軟風管8與頂部柵格組件上均勻開設的出風孔9相連通,軟風管8將出風板2和柵格組件連通起來形成上、下風柵的冷卻風道,軟風管8為波紋軟管,柵格組件的出風孔9朝向待鋼化雙曲彎玻璃表面,安裝完成后,第一鋼化管接頭7.1呈五排、六列排布,對應地,柵格組件也呈五排、六列排布(第一鋼化管接頭7.1及柵格組件的排數和列數均比高度調節單元的排數、列數始終少一);
如圖4、圖5所示,以圖4中的上下方向為縱向方向,以圖4中的左右方向為橫向方向,橫向依次排列的連接塊6和柵格組件通過橫向鋼絲10.1連為一體,縱向依次排列的柵格組件通過縱向鋼絲10.2連為一體,橫向鋼絲10.1的左右兩端均設置有緊固套16,用于對橫向鋼絲10.1進行固定,在橫向鋼絲10.1與縱向鋼絲10.2的交叉位置處設置有十字定位套11,十字定位套11對從其中穿出的所述橫向鋼絲10.1與縱向鋼絲10.2進行定位;由橫向鋼絲10.1和縱向鋼絲10.2帶動的柵格組件的出風孔9形成的出風曲面更加直觀,可通過調整螺桿5快速調節出風曲面的形狀,使上、下風柵的出風曲面與待鋼化的雙曲彎玻璃的曲面形狀一致,確保待鋼化的玻璃受熱均勻、提高成品率,同時有效縮短調節時間。
如圖5-8所示,所述連接塊6的截面呈梯形,延伸出連接塊6的調整螺桿5上開設有銷孔12,銷孔12內插設有限位銷軸,防止連接塊6脫落;連接塊6的前后兩端分別開設有穿設所述橫向鋼絲10.1的第一通孔13.1,即每排連接塊6上穿設兩根橫向鋼絲10.1。
如圖9-11所示,柵格組件包括空腔結構的柵格本體14,柵格本體14底部密封固設有底板,底板上開設有進氣口,進氣口處焊接有與軟風管8相連通的第二鋼化管接頭7.2,柵格本體14的頂部為凹凸面,柵格本體14的頂部設置有四個凸起,每個凸起上開設有兩個間隔設置的第二通孔13.2和三個間隔設置的出風孔9,第二通孔13.2水平橫向設置,出風孔9豎直開設,相鄰兩凸起上的出風孔9交錯設置,可使待鋼化的雙曲彎玻璃表面受熱均勻,提高成品率,同時實現安全生產;
如圖9、圖11所示,柵格本體14的相鄰兩凸起之間形成通風凹槽15,柵格本體上的四個凸起形成三個通風凹槽15,對應地,每列柵格組件的通風凹槽15形成三道排風通道,便于冷卻雙曲彎玻璃時熱空氣的流通,加快冷卻速率,降低能耗;如圖4、圖5所示,十字定位套11分別卡放在柵格本體14兩端的通風凹槽15內,每個柵格組件上均設有兩個橫向鋼絲10.1和兩個縱向鋼絲10.2,所以每排柵格組件上卡放有兩排十字定位套11,每列柵格組件上卡放有兩列十字定位套11。實際制造時,柵格本體14的凸起個數可根據實際需要來確定,對應地,每個柵格組件上的十字定位套11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來確定。
實際制造時,調整螺桿5的端頭可設計成四角端頭,這樣即可與專用套筒扳手相配合,還有利于提高調節調整螺桿5的速度。
采用本發明的風柵裝置冷卻雙曲彎鋼化玻璃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將上風柵和下風柵的出風板2通過螺栓分別安裝在支架2上,然后將外部風路系統與上風柵和下風柵的出風板2內腔相連通,完成上、下風柵的固定安裝;
第二步,初調:將玻璃托模移放至上、下風柵之間,然后根據玻璃托模的形狀,分別調節上、下風柵的出風曲面,具體調節方法為:通過旋擰各調整螺桿5,使端部的連接塊6隨之升降,連接塊6通過橫向鋼絲10.1帶動每個柵格組件升降,使柵格組件上開設的出風孔9沿玻璃托模的曲面進行排列,形成與玻璃托模曲面一致的出風曲面;
第三步,精調:將雙曲鋼化玻璃樣品放入第二步使用的玻璃托模上,然后按照雙曲彎玻璃的具體形狀,通過調節調整螺桿5對柵格組件再次進行調整,使柵格組件上開設的出風孔9組成的出風曲面與雙曲玻璃的形狀完全一致,完成精確調整;
第四步,利用風柵吊掛裝置調節上、下風柵之間的位置,使上風柵和下風柵的出風曲面距離待鋼化雙曲彎玻璃的兩側表面在設計范圍內,然后用電控反饋機構標記上、下風柵此時的位置,完成上、下風柵的就位作業;
第五步,啟動風路系統中的空氣壓縮裝置和氣體輸送裝置,同時向上、下風柵的出風板輸送冷卻空氣,冷卻空氣經軟風管進入柵格組件中并通過出風孔9同時噴射到待鋼化雙曲彎玻璃的兩側表面,對待鋼化雙曲彎玻璃進行冷卻。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 “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是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