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旋轉分度臺裝置,更具體地,涉及具有能夠去除蝸輪與蝸桿軸之間所產生的間隙的功能的旋轉分度臺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所謂分度臺裝置指的是安裝至各種機床上并以一定的角度對工件進行旋轉分割來加工工件的裝置。
對此,第10-1994-8812號韓國公開專利公開了“旋轉分度臺”。
上述旋轉分度臺的特征在于:具有臨時組件的軸的上方一體地結合有旋轉臺,軸的下方安裝有端蓋和蝸輪,與蝸輪嚙合的蝸桿結合至步進電機,并且旋轉臺的底面設置有成對的、凹形的內聯接器和外聯接器,其中內聯接器將旋轉臺和外聯接器固定至開設有端口A、B的液壓線的本體,并且軸的外周與本體的內表面處一體地插入并設置有活塞和凸形聯接器。
然而,當上述傳統的旋轉分度臺的蝸輪和蝸桿被長時間使用時,蝸輪與蝸桿的接觸面會由于部分地或局部地接觸而導致蝸輪和蝸桿的不均勻磨損等現象,進而導致蝸輪與蝸桿的嚙合狀態不穩定,并且蝸輪與蝸桿之間會產生間隙(backlash),從而導致旋轉分度臺的效率明顯下降的問題。
此外,存在著蝸輪與蝸桿之間所產生的間隙而使得材料的精密加工變得困難,從而導致完成加工的成品精度顯著下降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因此,本發明旨在解決上述的問題,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如下的旋轉分度臺,即,該旋轉分度臺能夠通過去除蝸輪與蝸桿軸之間所產生的間隙來防止由間隙導致的不均勻磨損,并且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小因反復加工而引起的誤差值,因此能夠提升精密度和位置反復性。
解決方法
為實現本發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旋轉分度臺裝置,該旋轉分度臺裝置包括殼、主軸、一對蝸桿軸、傳動構件和間隙去除構件,其中,殼的內部具有空間部并且殼的一側相隔開地設置有驅動電機和缸,主軸設置在形成于空間部中的貫穿孔中并且主軸的外周面上結合有蝸輪,一對蝸桿軸在空間部設置成與蝸輪嚙合,其中蝸輪位于一對蝸桿軸之間,傳動構件設置在殼的上表面上并且將驅動電機的驅動力傳遞至一對蝸桿軸,間隙去除構件在空間部布置成通過缸來操作,并且間隙去除構件朝著主軸的中心對一對蝸桿軸施壓以去除形成在一對蝸桿軸與主軸之間的間隙。
間隙去除構件由一對擺動構件、固定桿、輪以及致動線構成,其中,一對擺動構件設置在空間部的底部并且與一對蝸桿軸相隔預定間隔,一對擺動構件朝著主軸對一對蝸桿軸施壓,并且一對擺動構件的上表面上分別結合有第一輥,固定桿設置在空間部的底部并且與主軸相隔預定間隔,并且固定桿的上表面上結合有第二輥,輪插入到主軸中,致動線的一端結合至與固定桿相隔預定間隔的固定件,并且致動線的另一端結合至布置于缸的端部處的致動軸,其中,致動線纏繞在第一輥、第二輥以及輪的邊緣面上。
一對擺動構件包括支架、擺動桿以及彈性構件,其中,支架設置在空間部的底部并且支架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突出部,擺動桿鉸接至突出部并且擺動桿的上表面上結合有第一輥,彈性構件設置在擺動桿的高度方向上的預定位置處并且向擺動桿施加彈力,其中,彈性構件由插銷、張力調節螺母以及螺旋彈簧構成,其中,插銷貫穿殼的側面的預定位置并插入到形成于擺動桿的插入孔中,張力調節螺母結合至插銷的端部,并且螺旋彈簧插入到插銷的外周面中并且位于張力調節螺母與擺動桿之間。
固定件與結合至固定件的致動線的端部之間設置有彈簧。
空間部的底部設置有滑塊,其中,滑塊與固定桿相隔預定間隔并且滑塊的內部沿著長度方向形成有狹孔,并且固定件可滑動地結合至滑塊。
傳動構件包括一對帶輪、一對惰輪以及帶,其中,一對帶輪設置在殼的上表面上并且與一對蝸桿軸的端部結合,一對惰輪設置在殼的上表面上并且位于一對帶輪之間,并且帶將一對帶輪和一對惰輪連接至與驅動電機的驅動軸結合的驅動輪。
有益效果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旋轉分度臺裝置能夠通過去除蝸輪與蝸桿軸之間所產生的間隙來防止由間隙導致的不均勻磨損,并且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小由反復加工而引起的誤差值,因此能夠提升精密度及位置反復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旋轉分度臺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的旋轉分度臺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圖1所示的旋轉分度臺裝置的側剖視圖。
圖4是圖1所示的旋轉分度臺裝置的主視圖。
圖5和圖6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旋轉分度臺裝置的主視圖。
附圖標記的說明
110;殼 153a;突出部
112;空間部 154;擺動桿
112a;貫穿孔 154a;第一輥
112b;蝸桿軸保持件 154b;插入孔
114;驅動電機 155;彈性構件
114a;驅動軸 156;插銷
116;缸 157;張力調節螺母
116a;致動軸 158;螺旋彈簧
120;主軸 160;固定桿
122;蝸輪 160a;第二輥
130;一對蝸桿軸 162;輪
140;傳動構件 164;固定件
142;一對帶輪 166;致動線
144;一對惰輪 167;彈簧
146;帶 168;滑塊
148;驅動輪 168a;狹孔
150;間隙去除構件 170;蓋
152;一對擺動構件 172;油封
153;支架 174;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更加詳細的說明。在此過程中,出于說明的明確性及便利性,附圖中所示出的線的厚度或構成要素的大小等可能被夸大示出。
此外,后述的用語作為考慮其在本發明中的功能而定義的用語,這些用語可根據使用者、操作者的意圖或慣例而改變。因此,對這些用語的定義應以本說明書整體內容為依據而確定。
圖1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旋轉分度臺裝置的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的旋轉分度臺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3是圖1所示的旋轉分度臺裝置的側剖視圖,圖4是圖1所示的旋轉分度臺裝置的主視圖,圖5和圖6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的旋轉分度臺裝置的主視圖。
參照圖1至圖6,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旋轉分度臺裝置100配置為包括殼110、主軸120、一對蝸桿軸130、傳動構件140、間隙去除構件150。
殼110的內部具有空間部112,并且殼110的一側相隔地設置有驅動電機114和缸116。
主軸120設置在形成于空間部112中的貫穿孔112a中,并且主軸120的外周面上結合有沿圓周方向形成有齒輪部的蝸輪122。
一對蝸桿軸130在空間部112中隔著蝸輪122設置成與蝸輪122嚙合。
這種一對蝸桿軸130的一端與結合至殼110的上表面上的待后述的一對帶輪142結合,并且另一端與形成在空間部112的底部預定位置處的蝸桿軸保持件112b結合。
傳動構件140設置在殼110的上表面,并且將驅動電機114的驅動力傳遞至一對蝸桿軸130。
這種傳動構件140包括一對帶輪142、一對惰輪144和帶146,其中,一對帶輪142布置在殼110的上表面上并與一對蝸桿軸130的端部結合,一對惰輪144設置在殼110的上表面上并且位于一對帶輪142之間,并且帶146將一對帶輪142和一對惰輪142連接至與驅動電機114的驅動軸114a結合的驅動輪148。
這時,一對帶輪142和一對惰輪144也可利用鏈條(未示出)來與驅動輪148連接,而不是利用帶146。在這種情況下,一對帶輪142、一對惰輪144以及驅動輪148的外周面上優選地形成有可供鏈條連接的鏈輪齒。
間隙去除構件150在空間部112中布置成通過缸116操作,并且朝著主軸120的中心對一對蝸桿軸130施壓以去除形成在一對蝸桿軸130與蝸輪122之間的間隙。
這種間隙去除構件150由一對擺動構件152、固定桿160、輪162和致動線166構成,其中,一對擺動構件152設置在空間部112的底部并與一對蝸桿軸130相隔預定間隔,一對擺動構件152朝著主軸120對一對蝸桿軸130施壓,并且一對擺動構件152的上表面上分別結合有第一輥154a,固定桿160設置在空間部112的底部并且與主軸120相隔預定間隔,并且固定桿160的上表面上結合有第二輥160a,輪162插入主軸120中,并且致動線166的一端結合至與固定桿160相隔預定間隔的固定件164,且致動線166的另一端結合至布置于缸116的端部處的致動軸116a。
這時,致動線166纏繞在第一輥154a、第二輥160a以及輪162的邊緣面上。
插入到主軸120中的輪162的中心部貫穿并插入到主軸120中以封閉空間部112,并且輪162的邊緣面由與殼110結合的蓋170固定。
這時,主軸120與插入到主軸120中的蓋170的中心部之間插置有油封172和軸承174。
一對擺動構件152包括支架153、擺動桿154和彈性構件155,其中,支架153設置在空間部112的底部并且支架153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突出部153a,擺動桿154鉸接至突出部153a并且擺動桿154的上表面上結合有第一輥154a,并且彈性構件155設置在擺動桿154的高度方向上的預定位置處并向擺動桿154施加彈力。
這里,彈性構件155由插銷156、張力調節螺母157以及螺旋彈簧158構成,其中,插銷156貫穿殼110的側面預定位置并插入到形成于擺動桿154上的插入孔154b中,張力調節螺母157與插銷156的端部結合,并且螺旋彈簧158插入到插銷156的外周面中并位于張力調節螺母157與擺動桿154之間。
與此同時,固定件164與結合至固定件164的致動線166的端部之間也可設置有彈簧167,而這種配置使彈力被施加在朝著與致動線166被缸116的操作拉動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從而使在擺動桿164朝著主軸120對一對蝸桿軸130施壓時所施加的壓力均勻。
此外,固定件164也可設置在空間部112的底部且與固定桿160相隔預定間隔并且可滑動地結合至內部沿著長度方向形成有狹孔168a的滑塊168,而這種配置能夠在致動線166因長時間使用而松弛時調節致動線166的張力。
在這種情況下,固定件164與結合至固定件164的致動線166的端部之間也可設置有彈簧167。
下面,將對由上述結構構成的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旋轉分度臺裝置的操作進行說明。
首先,當驅動電機114操作時,傳動構件140經由驅動電機114的驅動軸114a和帶146接收驅動軸114a的驅動力,由此驅動一對蝸桿軸130。
當一對蝸桿軸130被驅動時,主軸120在經由與一對蝸桿軸130嚙合的蝸輪122接收驅動力而旋轉預定角度之后停止。
然后,當在通過如上所述的過程使主軸120旋轉之前使缸116操作來拉動致動線166時,一對擺動構件152的擺動桿154朝著主軸120的中心擺動的同時朝著主軸120的中心對一對蝸桿軸130施壓,由此去除形成在一對蝸桿軸130與蝸輪122之間的間隙。
接下來,當使缸116操作來解除致動線166的拉動狀態時,一對擺動構件152的擺動桿154通過彈性構件155的彈力而恢復至原始位置。
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的旋轉分度臺裝置能夠通過去除蝸輪與蝸桿軸之間所產生的間隙來防止由間隙導致的不均勻磨損,并且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小由反復加工而引起的誤差值,因此能夠提升精密度和位置反復性。
雖然已在上文中參照附圖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在不背離所附權利要求書中所記載的本發明的技術思想的范圍內,可對本發明進行多種修改和改變。
產業實用性
本發明涉及旋轉分度臺裝置,更具體地,可應用于具有能夠去除蝸輪與蝸桿軸之間所產生的間隙的功能的旋轉分度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