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電池,尤其涉及一種多柵焊接裝置。
背景技術:
常規的化石燃料日益消耗殆盡,在所有的可持續能源中,太陽能無疑是一種最清潔、最普遍和最有潛力的替代能源。目前,在所有的太陽電池中,晶體硅太陽電池是得到大范圍商業推廣的太陽能電池之一,這是由于硅材料在地殼中有著極為豐富的儲量,同時晶體硅太陽電池相比其他類型的太陽能電池有著優異的電學性能和機械性能,因此,晶體硅太陽電池在光伏領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焊帶是用在太陽能電池組件上的焊接裝置,主要起到連接導電的作用。針對電池的互聯方法,通常是采用人工焊接的方式實現焊帶和電極的電連接,每次只能將一根焊帶焊接在對應的一條主柵線上,如電池片有多條主柵線,那么焊接起來費時費力,并且人工焊接過程易造成碎片,還存在焊接不良的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柵焊接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柵焊接裝置,包括底座和轉盤,所述轉盤轉動設置在底座上,底座上沿轉盤周向間隔設置有上片工位、點焊工位、拉焊工位及下片工位,其中:
所述上片工位包括用于存儲待焊接電池片的第一儲片盒以及第一取片吸盤;
所述點焊工位用于放置焊帶以及人工手動點焊以定位焊帶;
所述拉焊工位包括一拉焊機構,該拉焊機構包括對應于焊帶設置的若干烙鐵頭,各烙鐵頭相對于轉盤沿拉焊工位上焊帶的長度方向移動設置,同時,各烙鐵頭在垂直于轉盤表面的方向移動設置;
所述下片工位包括用于存儲焊接后電池片的第二儲片盒以及第二取片吸盤。
上述方案中,所述拉焊機構包括若干烙鐵頭固定板,每塊烙鐵頭固定板對應一個烙鐵頭,烙鐵頭固定板上對應于烙鐵頭開設有定位孔,根據焊帶的數量選取烙鐵頭固定板,每塊烙鐵頭固定板對應于一條焊帶。
優選地,各烙鐵頭在垂直于拉焊工位上焊帶長度的方向上移動設置,以調整各烙鐵頭之間的間距,適應焊帶的間距。
優選地,對應于所述烙鐵頭固定板還設置有一夾板及一橫梁,烙鐵頭固定板設于夾板與橫梁之間,橫梁、烙鐵頭固定板及夾板之間通過螺栓連接。
優選地,所述烙鐵頭固定板上設置有導向凸塊,所述橫梁或/和夾板上對應于導向凸塊開設有導向凹槽,導向凹槽的長度方向垂直于拉焊工位上焊帶的長度方向布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拉焊機構包括一烙鐵頭固定板,該烙鐵頭固定板上對應于烙鐵頭開設有定位孔排,該定位孔排中包括多個定位孔,各定位孔在垂直于拉焊工位上焊帶長度方向的方向上間隔布置。
優選地,所述烙鐵頭固定板上沿拉焊工位上焊帶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多個定位孔排,各定位孔排中的定位孔間距分別對應于不同的焊帶間距。
優選地,所述烙鐵頭固定板設于一橫梁上。
優選地,所述橫梁設于一支架上,該支架包括立柱及水平桿,橫梁相對于立柱在豎直方向上移動設置,橫梁相對于水平桿在水平方向上移動設置。
優選地,所述橫梁通過驅動電機驅動其移動。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1.本實用新型設置有上片工位、點焊工位、拉焊工位及下片工位,除點焊工位的工作通過人工手動實現,上片工位、拉焊工位及下片工位的工作均自動完成,大大節省了人力;
2. 本實用新型的拉焊工位能夠一次性完成多根焊帶的焊接,大大提高了焊接效率及焊接質量;
3. 本實用新型設計了多個獨立的烙鐵頭固定板,可以根據實際的焊接需求,方便的增刪一部分固定板,無需拆卸所有的固定板,更換尤其便捷;
4. 本實用新型設計新穎、適于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拉焊機構結構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烙鐵頭固定板結構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承載臺結構立體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烙鐵頭固定板結構示意圖。
其中:11、橫梁;12、烙鐵頭;13、夾板;131、導向凹槽;14、螺栓;151、立柱;152、水平桿;161、第一限位塊;162、第二限位塊;17、電路板;18、烙鐵頭固定板;181、導向凸塊;182、定位孔;183、螺栓孔;2、轉盤;21、承載臺;22、限位柱;3、電池片;31、第一儲片盒;32、第一取片吸盤;41、第二儲片盒;42、第二取片吸盤;5、焊帶;6、底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
參見圖1~4所示,一種多柵焊接裝置,包括底座6和轉盤2,所述轉盤2轉動設置在底座6上,底座6上沿轉盤2周向間隔設置有上片工位、點焊工位、拉焊工位及下片工位,其中:
所述上片工位包括用于存儲待焊接電池片3的第一儲片盒31以及第一取片吸盤32;
所述點焊工位用于放置焊帶5以及人工手動點焊以定位焊帶5,其目的在于將焊帶5初步定位于電池片3上,以便于下一個拉焊工位的拉焊機構將焊帶5整條焊接于電池片3上;
所述拉焊工位包括一拉焊機構,該拉焊機構包括對應于焊帶5設置的若干烙鐵頭12,各烙鐵頭12相對于轉盤2沿拉焊工位上焊帶5的長度方向移動設置,同時,各烙鐵頭12在垂直于轉盤2表面的方向移動設置;
所述下片工位包括用于存儲焊接后電池片3的第二儲片盒41以及第二取片吸盤42。
所述拉焊機構包括若干烙鐵頭固定板18,每塊烙鐵頭固定板18對應一個烙鐵頭12,烙鐵頭固定板18上對應于烙鐵頭12開設有定位孔182,同時,烙鐵頭固定板18與所述橫梁11之間可拆卸連接,根據焊帶5的數量選取烙鐵頭固定板18,每塊烙鐵頭固定板18對應于一條焊帶5。
各烙鐵頭12在垂直于拉焊工位上焊帶5長度的方向上移動設置,以調整各烙鐵頭12之間的間距,適應焊帶5的間距。
對應于所述烙鐵頭固定板18還設置有一夾板13和一橫梁11,烙鐵頭固定板18設于夾板13與橫梁11之間,橫梁11、烙鐵頭固定板18及夾板13之間通過螺栓14連接。
所述烙鐵頭固定板18上設置有導向凸塊181,所述夾板13上對應于導向凸塊181開設有導向凹槽131,導向凹槽131的長度方向垂直于拉焊工位上焊帶5的長度方向布置。
所述橫梁11設于一支架上,該支架包括立柱151及水平桿152,橫梁11相對于立柱151在豎直方向上移動設置,橫梁11相對于水平桿152在水平方向上移動設置。
所述橫梁11通過驅動電機驅動其移動。
所述橫梁11上設置有控制驅動電機的電路板17。
參見圖2所示,對應于烙鐵頭12還設置有第一限位塊161和第二限位塊162,第一限位塊161和第二限位塊162分設于烙鐵頭12的兩側,第一限位塊161上對應于烙鐵頭12開設有限位槽,烙鐵頭12嵌設于限位槽中,第二限位塊162設于第一限位塊161的上方或下方,將烙鐵頭12壓緊在限位槽中,以阻止烙鐵頭12的晃動;實際應用中,也可采用其他的定位結構將烙鐵頭12定位于橫梁上,如螺紋孔與螺紋的配合定位或者其他的夾持定位結構。
參見圖3所示,所述烙鐵頭固定板18上定位孔182周向的一處斷開以形成兩個彈性臂,烙鐵頭12穿設于定位孔182中,將穿設于螺栓孔183中的螺絲栓緊以拉緊兩個彈性臂,從而將烙鐵頭12定位于定位孔182中。
參見圖4所示,所述轉盤2上設置有四個承載臺21,承載臺21上對應于電池片3兩條相鄰側邊設置有限位柱22以阻止電池片3相對于承載臺21移動。
參見圖1所示,第一儲片盒31內儲存有待焊接的電池片3,第一取片吸盤32將待焊接的電池片3取出并放置在轉盤2上的承載臺21上,轉盤2逆時針轉90°,承載有待焊接電池片3的承載臺21轉至點焊工位;在點焊工位上,通過人工手動將焊帶5點焊在電池片3上,以此對焊帶5進行定位,轉盤2逆時針轉90°,承載有點焊完成的電池片3轉至拉焊工位;在拉焊工位上,拉焊機構上的烙鐵頭12首先下降至電池片3上,烙鐵頭12的作用端與焊帶5接觸,接下來烙鐵頭12沿焊帶5的長度方向移動,以此將整條焊帶5焊接在電池片3上,轉盤2逆時針旋轉90°,承載有拉焊完成的電池片3轉至下片工位,下片工位的第二取片吸盤42將電池片3吸起并放入第二儲片盒41中;如此循環,以實現同時將多條焊帶5焊接于電池片3上。
實施例二:
參見圖5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所述烙鐵頭固定板18的數量為一片,烙鐵頭固定板18上對應于烙鐵頭開設有定位孔排,該定位孔排中包括多個定位孔182,各定位孔182在垂直于拉焊工位上焊帶長度方向的方向上間隔布置。
所述烙鐵頭固定板18上沿拉焊工位上焊帶的長度方向間隔設置有多個定位孔排,各定位孔排中的定位孔182間距分別對應于不同的焊帶間距。
其余與實施例一相同,這里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