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基于回收農用薄膜的瀝青混合料改性劑生產裝置。
背景技術:
瀝青改性劑是在瀝青或瀝青混合料中加入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機或無機材料,可熔融或分散在瀝青中以改善或提高瀝青的路用性能。如為了提高瀝青的機械性能(強度和韌性等),就加入聚合物、樹脂、塑料、炭黑、無機鹽等增加強度和韌性的材料。農田中每年都要使用大量的農用地膜,農用地膜在回收后,一般都是成為垃圾被廢棄。污染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回收農用薄膜的瀝青混合料改性劑生產裝置,能夠將廢棄的農用地膜回收后加以利用生產瀝青混合料改性劑,變廢為寶,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基于回收農用薄膜的瀝青混合料改性劑生產裝置,包括皮帶輸送機,皮帶輸送機的出料端位于切碎機頂端進料口上方,切碎機的下部出料口通過一架皮帶輸送機連接著薄膜漂洗機,薄膜漂洗機頂面上間隔設置著逆時針轉動的轉動輥,薄膜漂洗機的出料端連接著薄膜擠干機,薄膜擠干機的出料端通過輸送管連接著薄膜烘干裝置,薄膜烘干裝置通過一架皮帶輸送機連接著加熱裝置,加熱裝置的上部分別連接著基質瀝青儲料倉、SBS儲料倉以及穩定劑儲料倉,加熱裝置的下部設置著雙螺旋擠出裝置,雙螺旋擠出裝置的出料端連接著造粒機。
所述的轉動輥為前中后水平間隔布置的三個輥子,三個輥子上沿其軸向均布間隔設置著擋板。
本實用新型使用回收農用地膜進行生產瀝青混合料改性劑,能夠降低改性瀝青混合料的生產成本,其生產工藝簡單,利于技術推廣,同時能有效利用廢棄材料并降低碳排放,利于環境保護。使用原有設備,該改性劑的生產分為兩個階段:1)農用地膜回收,主要包括廢棄材料的分類、粉碎、清洗、烘干、加熱和造粒;2)改性劑生產,主要包括改性劑原料加熱、混合及擠出造粒。整個生產過程中需要對材料兩次加熱(約170oC)。而使用本實用新型生產設備能夠使兩階段合二為一,只需對材料進行一次加熱,一次擠出造粒,極大的降低能源損耗。本實用新型能夠將廢棄的農用地膜回收后加以利用生產瀝青混合料改性劑,變廢為寶,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基于回收農用薄膜的瀝青混合料改性劑生產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皮帶輸送機,皮帶輸送機1的出料端位于切碎機2頂端進料口上方,切碎機2的下部出料口通過一架皮帶輸送機連接著薄膜漂洗機,薄膜漂洗機頂面上間隔設置著逆時針轉動的轉動輥3,薄膜漂洗機的出料端連接著薄膜擠干機4,薄膜擠干機4的出料端通過輸送管5連接著薄膜烘干裝置6,薄膜烘干裝置6通過一架皮帶輸送機連接著加熱裝置10,加熱裝置10的上部由上到下分別連接著基質瀝青儲料倉7、SBS儲料倉8以及穩定劑儲料倉9,加熱裝置10的下部設置著雙螺旋擠出裝置11,雙螺旋擠出裝置11的出料端連接著造粒機12以及出料裝置13。
所述的轉動輥3為前中后水平間隔布置的三個輥子,三個輥子上沿其軸向均布間隔設置著擋板。
回收的農用薄膜通過初步篩選后,經傳送帶投入切碎機。薄膜剪碎后經傳送帶投入漂洗機,漂洗機內充滿水,水流向薄膜擠干機,剪碎的薄膜沿水流方向緩慢流動。為加大清洗效率,在漂洗機水槽頂部設置有逆時針轉動輥,將浮于水面的薄膜壓入水中并起到揉搓清洗的作用。由于清洗后剪碎薄膜的含水量很大,干燥的過程分為擠干和烘干兩個部分,通過擠干初步降低含水量。烘干機內有加熱器和鼓風機,最終除去水分。
干燥的薄膜投入加熱設備。加熱設備連接基質瀝青、SBS和穩定劑的儲料倉,按照實驗室確定的比例將材料加熱到熔融狀態并初步混合。熔融態的原材料輸入雙螺旋擠出機,生產瀝青混合料直投式改性劑。改性劑通過造粒機完成造粒過程并通過出料口產出最終產品。
該生產裝置中所用的各主要設備均可以在市場上直接買到,其結構毋庸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