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苜蓿種植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打破苜蓿種子休眠、促進幼苗生長的合成菌群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1、種子休眠是物種在漫長的進化發育過程中形成的抵抗外界惡劣環境的生物學特性,是植物適應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防止植物種子在不適宜的條件下萌發,確保物種在惡劣的環境中存活和繁衍。豆科植物種子普遍存在物理休眠,也稱為硬實。硬實性被認為是野生物種長期生存的必要條件。許多抗逆性強的牧草種子普遍具有硬實或不可滲透的種皮,作為維持種子長期生存能力的機制,然而,種子的硬實特性影響種子在田間發芽和成苗,導致出苗不整齊,嚴重影響了牧草的快速建植,成為豆科牧草人工栽培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2、苜蓿屬是重要的牧草之一,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和耐旱能力,可在寒冷、干旱和較為瘠薄的地區推廣種植,已經成為我國人工草地建植和退化草地改良十分寶貴的牧草,對畜牧業的健康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然而其種子的休眠特性阻礙了苜蓿種質的利用和品種改良。目前實際生產中可以通過機械磨損、酸堿腐蝕、高溫浸泡等方法解除種子休眠,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了能夠打破種子休眠,然而這些方法嚴重影響了種子質量,導致破損種子和不正常種苗數增加,大大增加了用種量。而且由于種子質量的下降,很難成苗,嚴重影響了牧草種植產業的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打破苜蓿種子休眠、促進幼苗生長的合成菌群及其應用。本發明提供的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及其合成菌群能夠打破苜蓿種子休眠,促進苜蓿幼苗和根系生長。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3、本發明提供了一株苜蓿中華根瘤菌( sinorhizobium?meliloti)nfb5,其特征在于,保藏編號為cgmcc?no.33618。
4、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合成菌群,所述合成菌群由上述技術方案所述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和其他微生物組成;所述其他微生物包括芽孢桿菌( bacillus?pratensis)ps06和/或耐鹽短芽胞桿菌( brevibacillus?halotolerans)eb3;所述耐鹽短芽胞桿菌eb3的保藏編號為cgmcc?no.33617。
5、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合成菌劑,所述合成菌劑包括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合成菌群;所述合成菌劑中合成菌群的od600值≥0.2。
6、優選的,所述耐鹽短芽胞桿菌eb3和芽孢桿菌ps06的od600值相同;所述耐鹽短芽胞桿菌eb3和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的od600值相同;所述芽孢桿菌ps06和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的od600值相同。
7、本發明提供了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合成菌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8、將所述合成菌群中的菌株分別培養,得到每種菌株的菌懸液;所述培養所使用的培養基包括lb培養基;
9、將所述每種菌株的菌懸液混合,得到所述合成菌劑。
10、優選的,所述培養的條件包括:溫度為28~32℃,ph為6.8~7.2。
11、本發明提供了上述技術方案所述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或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合成菌群或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合成菌劑或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合成菌劑在打破苜蓿種子休眠和/或促進苜蓿幼苗生長中的應用。
12、優選的,所述打破苜蓿種子休眠包括:提高苜蓿種子發芽率和/或發芽勢;所述促進苜蓿幼苗生長包括:提高苜蓿幼苗的株高、根長、莖重和根重中的一種或多種。
13、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打破苜蓿種子休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4、將消毒好的苜蓿種子浸泡在微生物菌液中,將浸泡后的苜蓿種子進行發芽處理;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上述技術方案所述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或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合成菌群或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合成菌劑或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合成菌劑。
15、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促進苜蓿幼苗生長的方法,包括:在種植有苜蓿幼苗的土壤中施入微生物菌液;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上述技術方案所述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或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合成菌群或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合成菌劑或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合成菌劑。
16、有益效果:
17、本發明提供了一株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保藏編號為cgmcc?no.33618。本發明提供的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是從短花針茅根中分離得到菌株,能夠打破苜蓿種子休眠,促進苜蓿幼苗和根系生長。
18、進一步的,本發明將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與篩選的耐鹽短芽胞桿菌eb3和芽孢桿菌ps06中的一種種或兩種復配得到合成菌群,通過將苜蓿種子浸泡在含有所述合成菌群的菌液中,能夠顯著( p<0.05)降低硬實種子數,顯著( p<0.05)提高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說明該合成菌群能夠較好地打破苜蓿種子休眠,而且對種子沒有造成損失,不會降低種子質量且效果優于單一菌株。另外,該合成菌群還具有顯著的促生作用,能夠顯著( p<0.05)提高幼苗株高、根長、莖重及根重,促生效果優于單一菌株。
1.一株苜蓿中華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nfb5,其特征在于,保藏編號為cgmcc?no.33618。
2.一種合成菌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菌群由權利要求1所述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和其他微生物組成;所述其他微生物包括芽孢桿菌(bacillus?pratensis)ps06和/或耐鹽短芽胞桿菌(brevibacillus?halotolerans)eb3;所述耐鹽短芽胞桿菌eb3的保藏編號為cgmcc?no.33617。
3.一種合成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菌劑包括權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菌群;所述合成菌劑中合成菌群的od600值≥0.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合成菌劑,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鹽短芽胞桿菌eb3和芽孢桿菌ps06的od600值相同;所述耐鹽短芽胞桿菌eb3和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的od600值相同;所述芽孢桿菌ps06和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的od600值相同。
5.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合成菌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養的條件包括:溫度為28~32℃,ph為6.8~7.2。
7.權利要求1所述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菌群或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合成菌劑或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合成菌劑在打破苜蓿種子休眠和/或促進苜蓿幼苗生長中的應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破苜蓿種子休眠包括:提高苜蓿種子發芽率和/或發芽勢;所述促進苜蓿幼苗生長包括:提高苜蓿幼苗的株高、根長、莖重和根重中的一種或多種。
9.一種打破苜蓿種子休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0.一種促進苜蓿幼苗生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種植有苜蓿幼苗的土壤中施入微生物菌液;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權利要求1所述苜蓿中華根瘤菌nfb5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菌群或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合成菌劑或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備得到的合成菌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