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載機制動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裝載機主機廠為提升品牌知名度,為裝載機設計了很多高難度的表演性動作。比如通過合理設計配重以及鏟斗斗重的比例,同時利用駕駛員高超的駕駛技術使得裝載機在行駛過程中實現后輪離地,僅通過前輪滾動行使或者跳躍前進。
這種表演性動作不僅可以助力營銷,而且極大地彰顯了自身產品的可靠性。但是隨著各個裝載機主機廠對此類表演性動作的相互模仿,使其在新穎性以及觀賞性上逐步降低。為此,希望通過對現有裝載機制動系統進行改進,以豐富裝載機的表演性動作,從而進一步擴大自身品牌影響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裝載機制動系統,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前輪的單邊制動,即當駕駛員踩踏腳制動閥時,可以實現左前輪或右前輪的分別制動。這樣,當駕駛員駕駛裝載機完成后輪離地時,還可以實現裝載機小場地內的左右繞彎行使。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裝載機制動系統,包括總腳制動閥、氣泵、儲氣筒,前輪制動裝置和后輪制動裝置,所述氣泵的出氣口與儲氣筒的進氣口連通,所述儲氣筒的出氣口與總腳制動閥的進氣口連通,所述總腳制動閥的出氣口分別與前輪制動裝置和后輪制動裝置連接,所述前輪制動裝置為獨立制動,所述后輪制動裝置為一體制動。
所述前輪制動裝置為一體制動,所述后輪制動裝置為獨立制動。
所述前輪制動裝置和后輪制動裝置都為獨立制動。
所述氣泵和儲氣筒之間連接有空氣干燥器。
所述獨立制動包括第一制動閥、第二制動閥、第一空氣加力泵和第二空氣加力泵,所述第一制動閥和第一空氣加力泵串聯并由第一空氣加力泵驅動與其連接的車輪上的制動器,所述第二制動閥和第二空氣加力泵串聯并由第二空氣加力泵驅動與其連接的車輪上的制動器,所述第一制動閥和第二制動閥與總腳制動閥的出氣口連通,所述一體制動包括與總腳制動閥連通的主空氣加力泵,所述主空氣加力泵分別驅動與其連接的兩個輪上的驅動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前輪的單邊制動,即當駕駛員踩踏腳制動閥時,可以實現左前輪或右前輪的分別制動;
(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能夠實現后輪的單邊制動,即當駕駛員踩踏腳制動閥時,可以實現左后輪或右后輪的分別制動;
(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能夠實現前輪和后輪的單邊制動,即當駕駛員踩踏腳制動閥時,可以實現左前輪、右前輪或左后輪、右后輪的分別制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前輪或者后輪獨立制動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前輪和后輪都為獨立制動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氣泵,2、空氣干燥器,3、儲氣筒,4、總腳制動閥,5、制動器,6、第一空氣加力泵,7,第一制動閥,8、第二制動閥,9、第二空氣加力泵,10、獨立制動,11、一體制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裝載機制動系統,包括總腳制動閥4、氣泵1、儲氣筒3,前輪制動裝置和后輪制動裝置,所述氣泵1的出氣口與儲氣筒3的進氣口連通,所述儲氣筒3能夠對氣體進行儲存,并且對氣體起到一定的緩沖,使氣體壓力穩定。所述氣泵1和儲氣筒3之間連接有空氣干燥器2,空氣干燥器2能夠將氣泵1內的空氣進行干燥,防止潮濕的空氣進入制動閥或者空氣加壓泵從而對其造成腐蝕或者打滑。所述儲氣筒3的出氣口與總腳制動閥4的進氣口連通,所述總腳制動閥4的出氣口分別與前輪制動裝置和后輪制動裝置連接,所述前輪制動裝置為獨立制動10,所述后輪制動裝置為一體制動11。所述獨立制動10包括第一制動閥7、第二制動閥8、第一空氣加力泵6和第二空氣加力泵9,所述第一制動閥7和第一空氣加力泵6串聯并由第一空氣加力泵6驅動與其連接的車輪上的制動器5,所述第二制動閥8和第二空氣加力泵9串聯并由第二空氣加力泵9驅動與其連接的車輪上的制動器5,所述第一制動閥7和第二制動閥8與總腳制動閥4的出氣口連通,這樣獨立制動10就實現了單個車輪的制動,即能夠使每個車輪有獨自的制動系統,可以實現單個車輪的轉動和停止。所述一體制動11包括與總腳制動閥4連通的主空氣加力泵,所述主空氣加力泵分別驅動與其連接的兩個輪上的驅動器,一體制動11使用一個主空氣加力泵同時控制后側的兩個車輪同時轉動和停止。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將裝載機的前輪改為一體制動11,后輪改為獨立制動10。實現對后輪的轉動和停止的分別控制。
實施例3:
如圖2所示,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前輪制動裝置和后輪制動裝置都設為獨立制動10。即前輪的兩個車輪和后輪的兩個車輪都分別控制轉動和停止。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