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部件,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汽車后碰撞橫梁總成。
背景技術:
汽車后碰撞橫梁總成的目的是為了減少碰撞對乘員艙的影響,保護駕乘人員安全。為了增加剛度強度常常在后碰撞橫梁總成的中間設計后碰撞橫梁加強件。在后碰撞橫梁的兩端設計有碰撞吸能盒,其盒形結構能最大限度吸取能量。現有汽車后碰撞橫梁總成一般通過焊接或螺栓與汽車的后縱梁連接。汽車發生碰撞時,后碰撞橫梁發后變形,碰撞吸能盒通過變形吸收能量,保護乘員艙。現有的汽車后碰撞橫梁總成在裝配上存在不便,因為汽車后碰撞橫梁總成的長度較長,在1米以上,重量較重,在5Kg左右,為了準確定位并安裝,要么有專用工裝設備,要么安排兩人操作。這種兩種方式,前者工裝成本高,后者的人工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后碰撞橫梁總成,其便于后碰撞橫梁總成與車身的安裝。
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后碰撞橫梁總成,包括后碰撞橫梁和焊接在后碰撞橫梁左、右端部的碰撞吸能盒;在碰撞吸能盒與車身相配合的安裝面上開設有減重孔,在減重孔孔壁的上側設置有掛鉤,汽車后碰撞橫梁總成通過掛鉤鉤掛在車身的掛裝孔上。
進一步,所述后碰撞吸能盒為半封閉的盒形結構,其開口部設有翻邊,通過翻邊與后碰撞橫梁焊接,在碰撞吸能盒與車身相配合的安裝面上設置有安裝凸臺,在該安裝凸臺上開設有與車身連接的安裝孔。
進一步,所述后碰撞橫梁的橫截面呈“幾”字形,在后碰撞橫梁頂面的中部沿后碰撞橫梁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向外凸起的凸臺。該結構的后碰撞橫梁的剛強度更好,且可以通過輥壓成形,其生產效率更高,也利于產品的通用化。
本實用新型所述汽車后碰撞橫梁總成,由于具有上述結構,當后碰撞橫梁總成在裝配時,操作者可以利用掛鉤掛裝后碰撞橫梁至車身的掛裝孔上,并進行初定位,再用螺栓通過安裝孔對后碰撞橫梁總成進行安裝。這種結構成本較低,易于操作,操作工不必不使用專用工裝,僅一人就可以實現操作,既節省了工裝成本,又節省了人力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后碰撞橫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左碰撞吸能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掛鉤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后碰撞橫梁的斷面圖;
圖6為圖3中沿BB線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參見圖1至圖6所示,該汽車后碰撞橫梁總成,包括后碰撞橫梁4和焊接在后碰撞橫梁左、右端部的碰撞吸能盒5。所述后碰撞橫梁4的橫截面呈“幾”字形,在后碰撞橫梁頂面的中部沿后碰撞橫梁的長度方向設置有向外凸起的凸臺41。在后碰撞橫梁4的左、右端部對應開設有安裝讓位孔42,在后碰撞橫梁的側壁上開設有線束裝孔43。所述碰撞吸能盒5為半封閉的盒形結構,其開口部設有翻邊51,通過翻邊51與后碰撞橫梁4焊接,在碰撞吸能盒與車身相配合的安裝面上設置有安裝凸臺52,在該安裝凸臺52上開設有與車身連接的安裝孔53。在碰撞吸能盒5與車身相配合的安裝面中部開設有減重孔54,在減重孔孔壁的上側設置有呈L型的掛鉤55,汽車后碰撞橫梁總成通過掛鉤鉤掛在車身的掛裝孔上。
當后碰撞橫梁總成在裝配時,操作者可以利用掛鉤掛裝后碰撞橫梁至白車身的掛裝孔上,并進行初定位,再用螺栓通過安裝孔對后碰撞橫梁總成進行安裝。該種結構成本較低,易于操作,操作工不必不使用專用工裝,僅一人就可以實現操作,既節省了工裝成本,又節省了人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