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前橫梁,特別涉及一種前橫梁總成。
背景技術:
目前,新能源電動車電器元部件眾多,如充電機、高壓配電箱、電機控制器等。這些元部件除了布置要求合理、美觀外,還要滿足碰撞法規,不能布置得太靠前,此外這些部件都是發熱元件,必須滿足散熱要求,同時,還要盡可能考慮可維修性。因此,在保證該零件有足夠強度、剛度及模態的基礎上,還要為這些元部件提供合理的空間布置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集成化設置,滿足零件的合理布置要求,外觀質感更佳,而且節省了裝配空間的前橫梁總成。
本實用新型一種前橫梁總成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前橫梁總成,包括前橫梁體、后橫梁體和支架組;所述后橫梁體位于所述前橫梁體的后上方,所述后橫梁體通過所述支架組與所述前橫梁體連接;所述后橫梁體的中部設有充電機支架后安裝點,所述后橫梁體的左側部設有第一線束支架和第二線束支架;所述前橫梁體的左側部設有行人報警裝置安裝支架,所述前橫梁體的右側部設有第三線束支架。
本實用新型一種前橫梁總成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
所述前橫梁體為向后凹進的拱形體,所述前橫梁體的前部設有外形與所述拱形體相一致的第一加強板,所述第一加強板的上部與所述前橫梁體的上部固定,所述第一加強板的 下部與所述前橫梁體的下部固定,所述第一加強板與所述前橫梁體之間構成腔體結構。
所述第一加強板上設有長方形孔。
所述后橫梁體為向上凹進的拱形體,所述后橫梁體的頂部在靠近充電機支架后安裝點的位置處設有第二加強板。
所述后橫梁體的兩邊部均設有第一加強翻邊。
所述支架組包括至少四個支架體,左側的所述支架體上設有高壓配電箱支架,右側的所述支架體上設有電機控制器支架。
左側的所述支架體上設有第二翻邊,所述第二翻邊上設有線束固定孔,右側的所述支架體上設有第三翻邊。
所述支架組由高強度鋼制成。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前橫梁總成,包括前橫梁體、后橫梁體和支架組;所述后橫梁體位于所述前橫梁體的后上方,所述后橫梁體通過所述支架組與所述前橫梁體連接;所述后橫梁體的中部設有充電機支架后安裝點,所述后橫梁體的左側部設有第一線束支架和第二線束支架;所述前橫梁體的左側部設有行人報警裝置安裝支架,所述前橫梁體的右側部設有第三線束支架。這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前橫梁總成,集成設置了充電機支架后安裝點、第一線束支架、第二線束支架、行人報警裝置安裝支架和第三線束支架,從而將眾多的電器元部件集成化設置,滿足零件的合理布置要求,外觀質感更佳,而且節省了裝配空間。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前橫梁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前橫梁總成圖1中A-A剖面的剖視圖;
圖號說明
1…前橫梁體 2…后橫梁體 3…支架體 4…充電機支架后安裝點 5…第一線束支架 6…第二線束支架 7…行人報警裝置安裝支架 8…第三線束支架 9…第一加強板10…第二加強板 11…第一加強翻邊 12…高壓配電箱支架13…電機控制器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前橫梁總成進行進一步說明。
如圖1-2所示,一種前橫梁總成,包括前橫梁體1、后橫梁體2和支架組;所述后橫梁體2位于所述前橫梁體1的后上方,所述后橫梁體2通過所述支架組與所述前橫梁體1連接;所述后橫梁體2的中部設有充電機支架后安裝點4,所述后橫梁體2的左側部設有第一線束支架5和第二線束支架6;所述前橫梁體1的左側部設有行人報警裝置安裝支架7,所述前橫梁體1的右側部設有第三線束支架8。這樣,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前橫梁總成,集成設置了充電機支架后安裝點4、第一線束支架5、第二線束支架6、行人報警裝置安裝支架7和第三線束支架8,從而將眾多的電器元部件集成化設置,滿足零件的合理布置要求,外觀質感更佳,而且節省了裝配空間。
參見附圖1-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前橫梁總成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是:所述前橫梁體1為向后凹進的拱形體,所述前橫梁體1的前部設有外形與所述拱形體相一致的第一加強板9,所述第一加強板9的上部與所述前橫梁體1的上部固定,所述第一加強板的下部與所述前橫梁體1的下部固定,所述第一加強板9與所述前橫梁體1之間構成腔體結 構。這樣,第一加強板9與前橫梁體1之間構成腔體結構,腔體結構可以更好的向外傳遞和分散前橫梁體1所承受到的外力,提高了前橫梁體1的結構強度。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可以是:所述第一加強板9上設有長方形孔。這樣,在第一加強板上開設長形孔可以減重,同時可以增加冷凝器的過風量。
參見附圖1-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前橫梁總成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是:所述后橫梁體2為向上凹進的拱形體,所述后橫梁體2的頂部在靠近充電機支架后安裝點4的位置處設有第二加強板10。這樣,第二加強板10可以保證后橫梁體2的強度和剛度,從而,可以保證充電機支架能夠牢固和穩定的安裝。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可以是:所述后橫梁體2的兩邊部均設有第一加強翻邊11。這樣,第一加強翻邊11支持后橫梁體2,并可以分擔后橫梁體2所受到的外力的作用;從而,提高了后橫梁體2的結構強度。
參見附圖1-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前橫梁總成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是:所述支架組包括至少四個支架體3,左側的所述支架體3上設有高壓配電箱支架12,右側的所述支架體3上設有電機控制器支架13。這樣,高壓配電箱支架12可以集成設置在左側部分的支架體3上,電機控制器支架13可以集成設置在右側部分的支架體3上。進一步優選的技術方案可以是:左側的所述支架體3上設有第二翻邊,所述第二翻邊上設有線束固定孔,右側的所述支架體3上設有第三翻邊。這樣,第二翻邊可以起到支持左側的支架體3,并可以分擔左側的支架體3所受到的外力的作用;第三翻邊可以起到支持右側的支架體3,并可以分擔右側的支架體3所受到的外力的作用;從而,提高了左側和右側支架體3的強度。
參見附圖1-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前橫梁總成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可以是:所述支架組由高強度鋼制成。高強鋼是相對碳素結構鋼而言,一般是以Q235(碳鋼)為界的,習慣上是把低合金結構鋼稱為高強鋼,即強度在Q295以上的結構鋼為高強鋼。這樣,支架組可以提高整體的連接強度。
上述僅對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具體實施例加以說明,但并不能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中的設計精神所做出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應認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