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汽配件,具體涉及一種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
背景技術:
1、我國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4.5億,私家車市占率不斷攀升,汽車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私家車從入門級到旗艦級車型,分別設置了不同等級的手動調節座椅模式和電動調節座椅模式,并且在最高配置旗艦級車型上設置老板按鍵,即后排座椅上的乘客可以通過老板按鍵調整前排座椅前后挪移的位移和靠背角度,以擴大后排腿部空間和視野空間,而次頂配及以下車型卻均未能配備該功能,尤其是入門車型僅僅裝備了手動調節座椅,并且手動調節座椅在目前市場上保有量巨大。參閱圖1,在座椅坐墊下方前側和滑軌之間設置一根拉桿,手動拉起拉桿后可以使座椅與滑軌自由前后滑移,也就方便了乘客向前或向后調節前排座椅,在主流車企中普遍采取這類結構實施手動調節座椅,
2、但是在實際生活出行中,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間還是受到前排主駕或副駕座椅后移的影響,后排乘坐體驗較差。典型例子是:網約車搭載乘客時,后排腿部空間太小,希望司機可以調整前排副駕座椅向前移動,但是前排副駕座椅只能從副駕手動控制拉桿調節,即便是司機提前調整了副駕座椅向前,但是在網約拼車時,副駕依舊會坐乘客,座椅還是會往后調整,司機不得不頻繁手動調整副駕座椅,極為不便。
3、社會上現存的后排不可調整前排座椅的車輛還很多,并且對電動座椅改裝有線或無線遙控的方案,會破壞座椅電控電路,導致車機電控被更改,直接影響車輛的整車質保和終身三電質保,故市面上私家車車主很少有選擇改裝電動調節座椅的案例,只能高額購買專供車型,次頂配、中配和低配車型無法讓后排乘客調前排座椅。市場有必要推廣一款方便后排乘客調節前排手調座椅的方案。
4、基于以上緣由,我公司此前設計并提交了一款基于杠桿原理實現后排對拉桿的抬升調節的專利申請,詳見申請號:2023229029801、名為一種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的專利申請文件,但是在實際車輛前排座椅的空間測量后,發現前排座椅的坐墊與車板之間間隙較小,并且由于后排出風口的阻礙,讓機械臂旋轉到能抬升解鎖拉桿的角度較為困難,機械臂在狹小的空間內能夠上下擺動的幅度不足以抬升拉桿,也就難以適配這類間隙較小的車型,不能讓后排乘客解鎖前排座椅在滑軌上的鎖扣,為此我們有必要再進一步設計改良該調節工具,以便在坐墊下方狹小的空間內讓機械臂擺動幅度足夠大,足以適配市面上所有手動調節座椅的車型,讓后排乘客享受到老板椅帶來的空間自由的坐乘體驗。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目的是:為了能方便后排乘客調整前排手調座椅向前或向后挪移,且在坐墊下方狹小的空間內讓機械臂擺動幅度足夠大,足以讓機械臂旋轉到能抬升解鎖拉桿的角度和高度,以獲得后排更大的腿部空間、視線空間的技術目標,我們設計提出一種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大大提升后排乘客乘坐空間,減輕空間壓抑感,擴大視野。
2、為解決上述問題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3、一種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包括由后排乘客控制調節前排手調座椅的拉桿升降動作的連桿機械臂,所述連桿機械臂包括與拉桿活動鉸接的抬升臂、由后排乘客施加力的施力臂、隱匿于坐墊與車地板之間空隙的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所述第一支撐臂用于給抬升臂提供旋轉支撐點,所述第二支撐臂提供給抬升臂實現旋轉的頂推力。
4、所述第二支撐臂的頂推力由施力臂提供,所述施力臂的定位支撐點由第一支撐臂提供,所述連桿機械臂在拉桿與后排乘客施加力端之間設置有滑移支撐點,所述滑移支撐點為連桿機械臂提供杠桿支點,且在坐墊、車地板之間的空隙內前后自由滑移,并使連桿機械臂跟隨前排手調座椅同步向前或向后滑移。
5、進一步地,所述抬升臂、第一支撐臂、施力臂和第二支撐臂依次相鄰并活動鉸接,構成四邊形。
6、進一步地,所述抬升臂與拉桿之間至少設置有一個鉸接環,使得抬升臂在拉桿的旋轉平面互相平行的平面上穩定旋轉。
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撐臂或第二支撐臂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在坐墊、車地板之間的空隙內無干涉地上下前后自由移動。
8、進一步地,連接桿上至少設置有一沿著平行于滑軌方向滾動的滾輪。
9、進一步地,所述滾輪至少設置在前排手調座椅下方出風口的任意一側。
10、進一步地,所述施力臂的后端設置有便于后排乘客施力的壓塊。
11、進一步地,所述連桿機械臂長度可調節。
12、進一步地,所述連桿機械臂至少在一個相鄰兩個臂的鉸接處設置有扭簧,以便于施力臂施加力、抬升臂抬起拉桿實現解鎖、且座椅調整完畢后,連桿機械臂在該扭簧彈力作用下姿態復位。
13、進一步地,所述滾輪和壓塊選用質軟材料,用于減震降噪和防止撞擊磕碰。
1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5、1.該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可以借助連桿機械臂由后排乘客控制實現向上或向下調整前排座椅拉桿的高度,方便后排乘客向前或向后挪移前排座椅,方便實用;
16、2.該調節工具裝配在前排座椅下面,坐墊下方狹小的空間內讓連桿機械臂擺動幅度足夠大,足以讓連桿機械臂轉到能抬升解鎖拉桿的角度和高度,且隱蔽性較好,施力臂可避讓后排乘客放腳的空隙,抬升臂前端的鉸接座也不影響前排座椅乘客的坐乘體驗,以獲得后排更大的腿部空間、視線空間;
17、3.機械臂后端設置軟質材料的壓塊,可以方便后排乘客用腳踩施力,并由雙手抱住靠背向前或向后挪移座椅,滾輪也是軟質材料,不出現異響噪音,也不影響車輛行駛安全和乘客的生命安全;
18、4.對于市面保有手調座椅的車輛極為友好,可以通過加裝該工具,以機械傳動的方式實現后排調前排座椅,替代通過電路去改變車機電控來實現前排座椅遙控調節的方式,不影響車主終身三電質保和整車質保的權益;
19、5.該工具成本低廉,功能實用,可以讓中低配車型享受到高端旗艦車型的待遇,市場前景廣闊,方便千萬家庭用車,獲得舒享駕乘體驗。
1.一種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包括由后排乘客控制調節前排手調座椅的拉桿升降動作的連桿機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機械臂包括與拉桿活動鉸接的抬升臂、由后排乘客施加力的施力臂、隱匿于坐墊與車地板之間空隙的第一支撐臂和第二支撐臂,所述第一支撐臂用于給抬升臂提供旋轉支撐點,所述第二支撐臂提供給抬升臂實現旋轉的頂推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撐臂的頂推力由施力臂提供,所述施力臂的定位支撐點由第一支撐臂提供,所述連桿機械臂在拉桿與后排乘客施加力端之間設置有滑移支撐點,所述滑移支撐點為連桿機械臂提供杠桿支點,且在坐墊、車地板之間的空隙內前后自由滑移,并使連桿機械臂跟隨前排手調座椅同步向前或向后滑移。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臂、第一支撐臂、施力臂和第二支撐臂依次相鄰并活動鉸接,構成四邊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抬升臂與拉桿之間至少設置有一個使得抬升臂在拉桿的旋轉平面互相平行的平面上穩定旋轉的鉸接環。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臂或第二支撐臂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在坐墊、車地板之間的空隙內無干涉地上下前后自由移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上至少設置有一沿著平行于滑軌方向滾動的滾輪。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至少設置在前排手調座椅下方出風口的任意一側。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機械臂長度可調節。
9.根據權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機械臂至少在一個相鄰兩個臂的鉸接處設置有扭簧。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連桿機構的手調座椅后排調節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力臂的后端設置有便于后排乘客施力的壓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