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空氣懸架,具體涉及一種空氣供給系統、空氣懸架和車輛。
背景技術:
1、空氣懸架通過壓縮和伸長空氣彈簧調整車輛的離地間隙,為車輛在各種路況下提供良好的舒適性。空氣供給系統作為空氣懸架的主要部件,空氣供給系統將空氣壓縮并加注至空氣彈簧,空氣供給系統為空氣懸架提供源動力,相關技術中的空氣供給系統包括壓縮機、空氣干燥器、節流止回閥以及其他不同的閥和壓縮空氣管道,空氣供給系統的尺寸較大,導致空氣供給系統在底盤上布置的靈活性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空氣供給系統,提高空氣供給系統的布置靈活性。
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空氣懸架。
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出了一種車輛。
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氣供給系統,包括:第一集成單元,所述第一集成單元包括空氣干燥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第二集成單元,所述第二集成單元包括空氣供給部件、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二集成單元在第一狀態和第二狀態之間可切換,在所述第一狀態,所述第三接口與所述第四接口連通,在所述第二狀態,所述第三接口與所述第一接口連通,所述第四接口與所述第二接口連通,所述空氣供給部件用于向空氣彈簧供氣。
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氣供給系統,提高空氣供給系統的布置靈活性。
6、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空氣供給系統還包括節流止回閥,所述節流止回閥集成在所述第一集成單元,或者,所述節流止回閥集成在所述第二集成單元,或者,所述節流止回閥與所述第一集成單元和所述第二集成單元相互獨立,且分別與所述第一集成單元和所述第二集成單元相連。
7、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空氣供給部件包括壓縮機和切換閥,所述壓縮機具有進氣端和出氣端,所述切換閥包括第一切換閥、第二切換閥、第三切換閥和第四切換閥,所述第一切換閥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出氣端和空氣彈簧相連,所述第二切換閥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進氣端和所述空氣彈簧相連,所述第三切換閥的兩端分別適于與進氣端和儲氣單元相連,所述第四切換閥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出氣端和儲氣單元相連。
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空氣供給部件還包括多個空氣閥,所述空氣彈簧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空氣閥與多個所述空氣彈簧一一對應連接,且每個所述空氣閥分別與所述第一切換閥和所述第二切換閥相連。
9、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空氣干燥器包括:筒體,所述筒體具有出口,所述筒體內放置有空氣干燥劑;彈性部件,所述彈性部件位于所述筒體內,所述彈性部件包括彈性墊片和彈性件,所述彈性墊片包括第一彈性墊片和第二彈性墊片,所述第一彈性墊片和所述第二彈性墊片在所述筒體的軸向上對稱布置并分設在所述空氣干燥劑的兩端,所述第二彈性墊片鄰近所述出口布置,所述彈性件與所述第二彈性墊片遠離所述空氣干燥劑的一端相連。
1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空氣干燥器還包括減震部件和支架,所述減震部件包括減震件和襯套,所述減震件套設在所述襯套上,所述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筒體相連,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減震件相連,所述襯套適于與車架相連。
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對布置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上均設有沿其周向方向間隔布置的多個凸起部,所述彈性墊片上設有第一支撐部,所述第一支撐部與所述凸起部的內壁面抵接。
12、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上設有透氣孔,所述透氣孔包括第一透氣孔和/或第二透氣孔,所述第一透氣孔沿其厚度方向貫穿所述彈性件,所述第二透氣孔沿其徑向方向貫穿所述彈性件。
1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氣懸架,包括:空氣供給系統,所述空氣供給系統為上述實施例所述的空氣供給系統;儲氣單元,所述儲氣單元與所述空氣供給部件相連;空氣彈簧,所述空氣彈簧與所述空氣供給部件相連。
1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空氣懸架,提高空氣懸架的性能。
1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包括上述實施例所述的空氣懸架。
16、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提高車輛的性能。
1.一種空氣供給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供給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節流止回閥,所述節流止回閥集成在所述第一集成單元,或者,所述節流止回閥集成在所述第二集成單元,或者,所述節流止回閥與所述第一集成單元和所述第二集成單元相互獨立,且分別與所述第一集成單元和所述第二集成單元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供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供給部件包括壓縮機和切換閥,所述壓縮機具有進氣端和出氣端,所述切換閥包括第一切換閥、第二切換閥、第三切換閥和第四切換閥,所述第一切換閥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出氣端和空氣彈簧相連,所述第二切換閥的兩端分別與所述進氣端和所述空氣彈簧相連,所述第三切換閥的兩端分別適于與進氣端和儲氣單元相連,所述第四切換閥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出氣端和儲氣單元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氣供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供給部件還包括多個空氣閥,所述空氣彈簧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空氣閥與多個所述空氣彈簧一一對應連接,且每個所述空氣閥分別與所述第一切換閥和所述第二切換閥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氣供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干燥器包括: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氣供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干燥器還包括減震部件和支架,所述減震部件包括減震件和襯套,所述減震件套設在所述襯套上,所述支架的一端與所述筒體相連,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減震件相連,所述襯套適于與車架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氣供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在其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對布置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所述第一側面和所述第二側面上均設有沿其周向方向間隔布置的多個凸起部,所述彈性墊片上設有第一支撐部,所述第一支撐部與所述凸起部的內壁面抵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空氣供給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件上設有透氣孔,所述透氣孔包括第一透氣孔和/或第二透氣孔,所述第一透氣孔沿其厚度方向貫穿所述彈性件,所述第二透氣孔沿其徑向方向貫穿所述彈性件。
9.一種空氣懸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空氣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