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汽車,特別涉及一種動力電池吊點結構、動力電池和車輛。
背景技術:
1、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其能量密度的高低影響著電動車的續航里程。目前,電動汽車為了增加電量或者能量密度,主要依靠增大電池包的體積,來布置更多的電芯。
2、動力電池主要通過動力電池周邊的螺栓吊裝在車輛底盤上,但隨著動力電池體積或者重量的增加,動力電池的中部受重力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這樣動力電池就可能出現結構強度不足,裝配可靠性差等問題。為此,現有技術多在動力電池的中部增加中間過孔,通過長螺栓穿過動力電池中間過孔來與車身梁進行固定,但過長的螺栓制造難度大而且強度不易保證,使得動力電池的結構強度和裝配可靠性仍容易存在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鑒于此,本公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動力電池吊點結構、動力電池和車輛,使得構成動力電池吊點結構的各結構件制造難度小,動力電池的結構強度和裝配可靠性能夠得到保證。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2、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動力電池吊點結構,所述動力電池吊點結構包括支撐結構、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
3、所述支撐結構適于貫穿動力電池的內部橫梁,并與所述內部橫梁固定連接,且所述支撐結構的第一端適于與所述動力電池的下殼體的內側相抵,所述支撐結構的第二端適于與所述動力電池的上殼體的內側相抵;
4、所述第一連接結構適于抵在所述下殼體的外側,并穿至所述下殼體的內側與所述支撐結構的第一端連接;
5、所述第二連接結構適于與車輛的車身梁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結構還適于抵在所述上殼體的外側,并穿至所述上殼體的內側與所述支撐結構的第二端連接。
6、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支撐結構包括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
7、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一端適于位于所述內部橫梁的第一側與所述下殼體的內側相抵,并與所述第一連接結構連接,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適于穿至所述內部橫梁的第二側與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適于與所述上殼體的內側相抵,并與所述第二連接結構連接;
8、其中,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一端具有第一限位結構,所述第一限位結構適于抵在所述內部橫梁的第一側,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一端具有第二限位結構,所述第二限位結構適于抵在所述內部橫梁的第二側。
9、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撐件呈桿狀,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一端具有第一連接孔,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二端具有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一連接孔中與所述第二支撐件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結構伸入所述第二連接孔中與所述第二支撐件連接;
10、其中,所述第二支撐件的第一端與第二端的直徑均大于所述第二支撐件中部的直徑。
11、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撐件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連接孔具有互相匹配的內外螺紋,所述第一連接結構與所述第二連接孔具有互相匹配的內外螺紋。
12、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撐件、所述第二支撐件和所述第一連接結構的材質均為鋼材質。
13、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連接結構包括第一連接件和第一緊固件;
14、所述第一連接件的第一端適于抵在所述動力電池的外部橫梁的第一側,所述第一連接件的第二端適于穿至所述外部橫梁的第二側與所述第一緊固件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緊固件的第二端適于穿至所述下殼體的內側與所述支撐結構的第一端連接;
15、其中,所述第一緊固件的第一端具有第三限位結構,所述第三限位結構適于抵在所述下殼體的外側和所述外部橫梁的第二側。
16、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二連接結構包括第二連接件和第二緊固件;
17、所述第二連接件的第一端適于抵在所述車身梁的第一側,所述第二連接件的第二端適于穿至所述車身梁的第二側與所述第二緊固件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緊固件的第二端適于穿至所述上殼體的內側與所述支撐結構的第二端連接;
18、其中,所述第二緊固件的第一端具有第四限位結構,所述第四限位結構適于抵在所述上殼體的外側和所述車身梁的第二側。
19、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動力電池吊點結構還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
20、所述第一密封圈被夾在所述支撐結構的第一端與所述下殼體之間,并且圍繞所述第一連接結構穿至所述下殼體內側的部分;
21、所述第二密封圈被夾在所述支撐結構的第二端與所述上殼體之間,并且圍繞所述第二連接結構穿至所述上殼體內側的部分。
22、第二方面,提供一種動力電池,所述動力電池包括內部橫梁、下殼體、上殼體和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動力電池吊點結構,所述下殼體與上殼體合圍形成電池包內腔,所述內部橫梁位于所述電池包內腔中;
23、所述支撐結構貫穿動力電池的內部橫梁,并與所述內部橫梁固定連接,且所述支撐結構的第一端與所述動力電池的下殼體的內側相抵,所述支撐結構的第二端與所述動力電池的上殼體的內側相抵;
24、所述第一連接結構抵在所述下殼體的外側,并穿至所述下殼體的內側與所述支撐結構的第一端連接;
25、所述第二連接結構適于與車輛的車身梁連接,所述第二連接結構還抵在所述上殼體的外側,并穿至所述上殼體的內側與所述支撐結構的第二端連接。
26、第三方面,提供一種車輛,所述車輛包括車身梁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動力電池,所述車身梁與所述第二連接結構連接。
27、在本公開所示的方案中,支撐結構、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的長度相對于長螺栓可以比較短,制造難度小,強度容易得到保證。并且,支撐結構固定連接在動力電池的內部橫梁上,同時,支撐結構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別與動力電池的下殼體和上殼體相抵,能夠提高動力電池內部結構的穩定性。第一連接結構實現了下殼體與支撐結構的穩定連接,第二連接結構實現了上殼體和支撐結構與車身梁之間的穩定連接。從而,能夠提高動力電池的結構強度和裝配可靠性。
1.一種動力電池吊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電池吊點結構包括支撐結構(1)、第一連接結構(2)和第二連接結構(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電池吊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結構(1)包括第一支撐件(11)和第二支撐件(1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動力電池吊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撐件(12)呈桿狀,所述第二支撐件(12)的第一端具有第一連接孔(122),所述第二支撐件(12)的第二端具有第二連接孔(123),所述第一支撐件(11)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一連接孔(122)中與所述第二支撐件(12)連接,所述第一連接結構(2)伸入所述第二連接孔(123)中與所述第二支撐件(12)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動力電池吊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件(11)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連接孔(122)具有互相匹配的內外螺紋,所述第一連接結構(2)與所述第二連接孔(123)具有互相匹配的內外螺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動力電池吊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件(11)、所述第二支撐件(12)和所述第一連接結構(2)的材質均為鋼材質。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電池吊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結構(2)包括第一連接件(21)和第一緊固件(2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電池吊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結構(3)包括第二連接件(31)和第二緊固件(32);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電池吊點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電池吊點結構還包括第一密封圈(91)和第二密封圈(92);
9.一種動力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電池包括內部橫梁(4)、下殼體(5)、上殼體(6)和如權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動力電池吊點結構,所述下殼體(5)與上殼體(6)合圍形成電池包內腔(10),所述內部橫梁(4)位于所述電池包內腔(10)中;
10.一種車輛,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輛包括車身梁(7)和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動力電池,所述車身梁(7)與所述第二連接結構(3)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