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逃生裝置,特別是一種跨座式單軌車輛逃生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對于跨座式軌道車輛而言,當發生運行故障時,需要及時的疏散乘客。在對乘客進行疏散的過程中,主要分為兩種情況進行疏散:1.如果上行或下行線路之一有電,可由頭車兩端的逃生門將乘客疏散到同行行駛的救援車上,或者通過救援渡板將乘客疏散到對向行駛的救援成上;2.如果是全線路均斷電,上行或下行都不能進行疏散乘客,就能依靠其逃生救援裝置進行疏散。
現目前,逃生救援主要有三種方式,1.通過消防救援設備;其主要由地面支撐云梯將乘客疏散到安全地帶,此種救援方式需要一定反映時間,可能造成救援不及時,且不能覆蓋消防救援設備到達不了的區域。2.在跨座式單軌各門上方設置逃生支架,用于懸掛車載高空緩降裝置;通過高空緩降,將乘客疏散到設置在軌道梁之間的逃生檢修平臺上;此種救援方式反應及時,全線路覆蓋,也可通過增加高空緩降裝置數量提高疏散效率,但是高空緩降裝置的使用需要一定專業逃生救援的基礎,不適合普通百姓使用。3.將軌道梁之間的救援檢修平臺升高到與客室地板平齊,在緊急情況下打開車門,乘客直接跨上逃生檢修平臺疏散;但是,逃生平臺升高后給軌道梁的檢修帶來了不便,檢修效率大幅下降,且逃生平臺兩兩側無法設置護欄,緊急逃生時乘客存在高空墜落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方便、高效、安全的跨座式單軌車輛逃生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跨座式單軌車輛逃生裝置,包括單軌車輛車底平臺,在所述單軌車輛車底平臺下設置有裙板骨架,在所述單軌車輛車底平臺下端面設置有一端與單軌車輛車底平臺或裙板骨架連接的且豎直設置的轉軸,在所述轉軸上設置有折疊梯。
其中,在所述折疊梯上或單軌車輛車底平臺下端面上設置有用于折疊梯展開或折疊的收折機構。
進一步描述,所述收折機構包括一端與折疊梯下部連接的拉繩,所述拉繩的另一端伸入車身且與車身連接。
進一步描述,所述收折機構包括液壓桿或氣壓桿、液壓泵或氣壓泵和液壓馬達或氣壓馬達,所述液壓桿或氣壓桿的一端與裙板骨架的下部連接,另一端與折疊梯連接;在所述轉軸上部設置有轉軸齒輪A,所述轉軸齒輪A通過馬達齒輪A與所述液壓馬達或氣壓馬達連接,所述液壓馬達或氣壓馬達與單軌車輛車底平臺下端面連接,所述液壓泵或氣壓泵通過管道分別與液壓桿或氣壓桿、液壓馬達或氣壓馬達連通;所述折疊梯的上部通過梯子轉軸與裙板骨架連接。
進一步描述,所述收折機構包括帶有減速箱的電機、以及用于轉軸轉動的轉動機構,所述電機與單軌車輛車底平臺下端面連接,所述轉動機構與減速箱連接且位于轉軸上部,所述折疊梯的上部通過梯子轉軸與裙板骨架連接。
其中,上述轉動機構包括設置在減速箱的輸出軸上的輸出軸齒輪、以及位于轉軸上部的轉軸齒輪B,所述轉軸齒輪B通過過渡齒輪A以及設置在過渡齒輪A上的帶錐齒輪軸A的錐齒輪A與輸出軸齒輪嚙合,所述錐齒輪軸A的上端通過連接板與裙板骨架連接。
進一步描述,所述收折機構包括鋼絲繩以及導桿,所述鋼絲繩一端穿入車身與設置在車身上的拉手連接,另一端通過設置在單軌車輛車底平臺下端的滑輪與折疊梯的下部連接;所述導桿豎直設置且穿過單軌車輛車底平臺,所述導桿的兩端分別通過固定板與車身和裙板骨架連接,在所述導桿的上端設置有錐齒輪B,所述錐齒輪B與帶有錐齒輪軸B的錐齒輪C嚙合,所述錐齒輪軸B的通過安裝板與單軌車輛車底平臺上端面連接且另一端設置有手搖把;所述導桿的下端通過過渡齒輪B與設置在轉軸上的轉軸齒輪C連接;所述折疊梯的上部通過梯子轉軸與裙板骨架連接。
為了對折疊梯進行限位,在所述裙板骨架上設置有一端與裙板骨架中部連接,另一端與折疊梯連接的限位拉桿。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折疊梯為鋼架梯或充氣逃生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結構設計巧妙、使用方便可靠、成本低廉的優點,采用它能夠快速方便的將折疊梯打開,高效、快速、安全的將車上人員轉移到安全區域,防止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附圖說明如下: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收折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收折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第四種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6中A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這些實施方式,任何在本實施例基本結構上的改進或替代,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跨座式單軌車輛逃生裝置,包括單軌車輛車底平臺,在所述單軌車輛車底平臺下設置有裙板骨架33,在所述單軌車輛車底平臺1下端面設置有一端與單軌車輛車底平臺1或裙板骨架33連接的且豎直設置的轉軸2,在所述轉軸2上設置有折疊梯3。
其中,在所述折疊梯3上或單軌車輛車底平臺1下端面上設置有用于折疊梯3展開或折疊的收折機構;所述收折機構包括一端與折疊梯3下部連接的拉繩4,所述拉繩4的另一端伸入車身5且與車身5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拉繩4的拉動,直接帶動折疊梯3和轉軸2進行轉動,當轉動到位后,直接手動打開折疊梯3即可使用。
實施例2:如圖2、3所示,所述收折機構包括液壓桿或氣壓桿6、液壓泵或氣壓泵7和液壓馬達或氣壓馬達8,所述液壓桿或氣壓桿6的一端與裙板骨架33的下部連接,另一端與折疊梯3連接;在所述轉軸2上部設置有轉軸齒輪A10,所述轉軸齒輪A10通過馬達齒輪A11與所述液壓馬達或氣壓馬達8連接,所述液壓馬達或氣壓馬達8與單軌車輛車底平臺1下端面連接,所述液壓泵或氣壓泵7通過管道分別與液壓桿或氣壓桿6、液壓馬達或氣壓馬達8連通;所述折疊梯3的上部通過梯子轉軸12與裙板骨架33連接。
本實用例中,收折機構是這樣工作的:液壓泵或氣壓泵7工作,帶動液壓馬達或氣壓馬達8工作,液壓馬達或氣壓馬達8帶動馬達齒輪A11轉動,轉動的馬達齒輪A11帶動轉軸齒輪A10轉動,從而帶動轉軸2進行轉動,帶動折疊梯3向外轉動,同時,液壓泵或氣壓泵7的工作帶動液壓桿或氣壓桿6工作,將折疊梯3進行展開。
實施例3:如圖4、5所示,所述收折機構包括帶有減速箱13的電機14、以及用于轉軸2轉動的轉動機構,所述電機14與單軌車輛車底平臺1下端面連接,所述轉動機構與減速箱13連接且位于轉軸2上部,所述折疊梯3的上部通過梯子轉軸12與裙板骨架33連接。
其中,上述轉動機構包括設置在減速箱13的輸出軸上的輸出軸齒輪15、以及位于轉軸2上部的轉軸齒輪B16,所述轉軸齒輪B16通過過渡齒輪A17以及設置在過渡齒輪A17上的帶錐齒輪軸A18的錐齒輪A19與輸出軸齒輪15嚙合,所述錐齒輪軸A18的上端通過連接板20與裙板骨架33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收折機構是這樣工作的:電機14的轉動通過減速箱13帶動輸出軸齒輪15轉動,轉動的輸出軸齒輪15通過錐齒輪A19和錐齒輪軸A18帶動過渡齒輪A17轉動,轉動的過渡齒輪A17帶動轉軸齒輪B16轉動,從而帶動轉軸2轉動,使得折疊梯3向外轉動,然后手動打開折疊梯3即可使用。
實施例4:所述收折機構包括鋼絲繩21以及導桿22,所述鋼絲繩21一端穿入車身5與設置在車身5上的拉手23連接,另一端通過設置在單軌車輛車底平臺1下端的滑輪24與折疊梯3的下部連接;所述導桿22豎直設置且穿過單軌車輛車底平臺1,所述導桿22的兩端分別通過固定板25與車身5和裙板骨架33連接,在所述導桿22的上端設置有錐齒輪B26,所述錐齒輪B26與帶有錐齒輪軸B27的錐齒輪C28嚙合,所述錐齒輪軸B27的通過安裝板29與單軌車輛車底平臺1上端面連接且另一端設置有手搖把30;所述導桿22的下端通過過渡齒輪B31與設置在轉軸2上的轉軸齒輪C32連接;所述折疊梯3的上部通過梯子轉軸12與裙板骨架33連接。
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手動扳動手搖把30,使得導桿22轉動,從而帶動轉軸轉動,將折疊梯3向外轉動;然后通過鋼絲繩21拉動折疊梯3,將折疊梯3展開即可使用。
為了對折疊梯進行限位,在所述裙板骨架33上設置有一端與裙板骨架33中部連接,另一端與折疊梯3連接的限位拉桿9。
在本實用新型中,上述折疊梯3可以為鋼架梯,也可以為充氣逃生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