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礦用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架空乘人裝置座椅限距機構。
背景技術:
我礦使用的架空乘人裝置是湖南湘潭市恒欣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RJHY24/37-13-932型煤礦架空乘人裝置,它的運行最大距離為960米,巷道最大坡度為13°。該裝置使用的抱索器型號為HM-Ⅱ型,附帶有滾輪,能夠實現零速度上下車。根據該架空乘人裝置《安全操作規程》規定“對于使用活動吊椅的乘人裝置,乘車時必須按一定間距(約10米)有序的使用座椅乘坐,保證乘車安全。”
而架空乘人裝置在運行過程中,乘坐人員為了趕時間,并不遵守架空乘人裝置乘坐管理規定,在前一個活動吊椅沒有到達規定距離后便緊挨著乘坐,致使乘坐人員集中,鋼絲繩受力集中,減速器受力不均,從而縮減了鋼絲繩及減速箱的使用壽命。當遇到特殊情況時,因乘坐人距離短,不能很好處理,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不足,提供一種使用安全方便、延長架空乘人裝置使用壽命的架空乘人裝置座椅限距機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架空乘人裝置座椅限距機構,包括相對旋轉安裝在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和靜態乘人裝置滑道上方的第一轉輪和第二轉輪,第一轉輪上傳動連接有開放牽引繩,第二轉輪上傳動連接有閉鎖牽引繩,其特征在于,開放牽引繩其中一端吊裝有與靜態乘人裝置滑道上下相對應的座椅限位器,座椅限位器位于靜態乘人裝置滑道上方,開放牽引繩另一端傳動連接有開放轉動機構,開放轉動機構包括相對旋轉安裝在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上方的開放轉輪,開放牽引繩與開放轉輪傳動相連,開放轉輪上固定連接有與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相對應的開放轉桿;閉鎖牽引繩其中一端連接有托舉機構,托舉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座椅限位器一側的外殼,外殼內伸縮連接有與座椅限位器相對應的限位擋塊,閉鎖牽引繩與限位擋塊傳動相連,限位擋塊的外端伸向座椅限位器,限位擋塊的里端設有彈簧,彈簧位于外殼內,閉鎖牽引繩另一端傳動連接有閉鎖轉動機構,閉鎖轉動機構包括相對旋轉安裝在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上方的閉鎖轉輪,閉鎖轉輪位于開放轉輪與靜態乘人裝置滑道之間,閉鎖牽引繩與閉鎖轉輪傳動相連,閉鎖轉輪上固定連接有與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相對應的閉鎖轉桿。
根據所述的架空乘人裝置座椅限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放轉輪上固定連接有開放牽引桿,所述開放牽引繩與開放轉輪傳動相連;所述閉鎖轉輪上固定連接有閉鎖牽引桿,所述閉鎖牽引繩與閉鎖牽引桿傳動相連。
根據所述的架空乘人裝置座椅限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放轉桿的下端向下延伸超出所述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所述閉鎖轉桿的下端也向下延伸超出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
根據所述的架空乘人裝置座椅限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放牽引桿和所述開放轉桿與所述開放轉輪的直徑相重合,所述閉鎖牽引桿和所述閉鎖轉桿與所述閉鎖轉輪的直徑相重合。
根據所述的架空乘人裝置座椅限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轉輪與所述開放轉輪之間的所述開放牽引繩上還傳動連接有第三轉輪。
根據所述的架空乘人裝置座椅限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開放牽引繩上固定連接有復位拉簧。
根據所述的架空乘人裝置座椅限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限位器朝向所述限位擋塊的一面固定連接有與限位擋塊相對應的支撐塊。
根據所述的架空乘人裝置座椅限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塊的正面投影為三角形。
根據所述的架空乘人裝置座椅限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舉機構的所述外殼內滑動連接有滑塊,所述限位擋塊伸縮連接在滑塊外側,所述開放牽引繩與滑塊傳動相連,所述彈簧位于滑塊與外殼之間。
根據所述的架空乘人裝置座椅限距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靜態乘人裝置滑道上方固定安設有與所述座椅限位器上下滑動連接的導向滑軌。
最初狀態使托舉機構托住座椅限位器,架空乘人裝置座椅沿靜態乘人裝置的滑道下滑運行,當座椅運行到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處時自動過渡至該牽引鋼絲繩上,當運行到閉鎖轉動機構處時,閉鎖牽引繩拉動托舉機構的擋塊后縮,座椅限位器下落至靜態乘人裝置滑道上,可對后邊的座椅進行限位。前邊的座椅繼續前進,當運行到開放轉動機構時,座椅碰撞開放轉動機構的開放轉桿,開放牽引繩帶動座椅限距器上升,被托舉機構的限位擋塊托起,限位器打開,下一個座椅才能順利通過,如此往復循環。
使用本裝置后,乘坐人員乘坐架空乘人裝置的間距能夠根據規定和需要進行調整,可控制為任意距離,提高了架空乘人裝置的使用壽命,杜絕了乘坐集中的現象,保證了乘坐人員的安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
1、座椅限位器;2、支撐塊;3、限位擋塊;4、外殼;5、滑塊;6、彈簧;7、第一轉輪;8、開放牽引繩;9、復位拉簧;10、閉鎖牽引繩;11、第二轉輪;12、第三轉輪;13、開放牽引桿;14、開放轉輪;15、開放轉桿;16、閉鎖牽引桿;17、閉鎖轉輪;18、閉鎖轉桿;19、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20、靜態乘人裝置滑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架空乘人裝置座椅限距機構,包括相對旋轉安裝在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19和靜態乘人裝置滑道20上方的第一轉輪7和第二轉輪11,第一轉輪7上傳動連接有開放牽引繩8,第二轉輪11上傳動連接有閉鎖牽引繩10,開放牽引繩8其中一端吊裝有與靜態乘人裝置滑道20上下相對應的座椅限位器1,座椅限位器1位于靜態乘人裝置滑道20上方,靜態乘人裝置滑道20上方還固定安設有與座椅限位器1上下滑動連接的導向滑軌,座椅限位器1只能沿導向滑軌上下運動,不至于隨意擺動。開放牽引繩8另一端傳動連接有開放轉動機構,開放轉動機構包括相對旋轉安裝在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19上方的開放轉輪14,開放牽引繩8與開放轉輪14傳動相連,開放轉輪14上固定連接有與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19相對應的開放轉桿15;閉鎖牽引繩10其中一端連接有托舉機構,托舉機構包括固定安裝在座椅限位器1一側的外殼4,外殼4內伸縮連接有與座椅限位器1相對應的限位擋塊3,閉鎖牽引繩10與限位擋塊3傳動相連,限位擋塊3的外端伸向座椅限位器1,限位擋塊3的里端設有彈簧6,彈簧6位于外殼4內,閉鎖牽引繩10另一端傳動連接有閉鎖轉動機構,閉鎖轉動機構包括相對旋轉安裝在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19上方的閉鎖轉輪17,閉鎖轉輪17位于開放轉輪14與靜態乘人裝置滑道20之間,閉鎖牽引繩10與閉鎖轉輪17傳動相連,閉鎖轉輪17上固定連接有與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19相對應的閉鎖轉桿18。
在本實施例中,開放轉輪14上固定連接有開放牽引桿13,開放牽引繩8與開放轉輪14傳動相連;閉鎖轉輪17上固定連接有閉鎖牽引桿16,閉鎖牽引繩10與閉鎖牽引桿16傳動相連。
開放轉桿15的下端向下延伸超出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19;閉鎖轉桿18的下端也向下延伸超出架空乘人裝置牽引鋼絲繩19。開放牽引桿13和開放轉桿15與開放轉輪14的直徑相重合,閉鎖牽引桿16和閉鎖轉桿18與閉鎖轉輪17的直徑相重合。
第一轉輪7與開放轉輪14之間的開放牽引繩8上還傳動連接有第三轉輪12。開放牽引繩8上固定連接有復位拉簧9。座椅限位器1朝向限位擋塊3的一面固定連接有與限位擋塊3相對應的支撐塊2。支撐塊2的正面投影為三角形。托舉機構的外殼4內滑動連接有滑塊5,限位擋塊3伸縮連接在滑塊5外側,開放牽引繩8與滑塊5傳動相連,彈簧6位于滑塊5與外殼之間。
本裝置的特點有:
1、無電氣設備,屬本質安全型。
2、乘人間距可以根據需要隨意調節。
3、無需人工操作,可往復循環運行。
4、工作原理簡單易懂,便于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