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乘人裝置防掉繩器,屬于空乘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架空乘人裝置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要保持鋼絲繩一直在托(壓)繩輪上運行,但是在運行的過程中,時常會發生鋼絲繩脫離托(壓)繩輪離開軌道上運行的機械事故,俗稱鋼絲繩掉道。一旦鋼絲繩掉道,不但影響礦井的正常生產秩序,而且,易造成人身事故,同時,架空乘人裝置的恢復運行,還要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及時間處理。為避免鋼絲繩掉道引起的事故,同時減少處理事故產生的人力物力支出,急需一種防掉繩裝置,盡可能杜絕類似事件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迫使鋼絲繩穩定在原軌道上運轉的架空乘人裝置防掉繩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架空乘人裝置防掉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托板、止阻臂和阻臂,連接托板的一側的上部橫向設有上支撐臂,連接托板的另一側的中部橫向設有與上支撐臂在同一平面內的下支撐臂,下支撐臂上垂直固定有托臂;所述的止阻臂的一端鉸接在上支撐臂上,止阻臂的另一端活動設在托臂上方;在所述阻臂的中上部與連接托板的下部鉸接,阻臂的頂端頂靠在止阻臂下方。
雖然造成鋼絲繩掉道現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不管什么原因產生的鋼絲繩的掉道趨勢,本裝置都給予鋼絲繩一個強制力,迫使其穩定在原軌道上運轉。阻臂沿轉軸自由旋轉,在自重下,自然下垂,用作鋼絲繩的控軌部件,強力保障鋼絲繩在軌運行,因能旋轉,不影響猴車運行。止阻臂可沿轉軸旋轉,在重力作用下保障阻臂常停于固定角度,同時防止阻臂逆向旋轉。托臂用于托舉止阻臂。連接托板用于將本裝置固定于架空乘人裝置橫梁。
所述的上支撐臂上垂直固定有上轉軸,上轉軸上套有上轉軸套管,上轉軸套管與所述的止阻臂的端部固定。止阻臂和上支撐臂的鉸接形式以套管的形式實施旋轉的接觸面積大,耐磨的同時,結構更穩固,運行更穩定。
所述的上轉軸的端部設有防脫帽。防止上轉軸套管在轉動過程中逐漸脫離原位置。
所述的連接托板的下部垂直固定有下轉軸,下轉軸上套有下轉軸套管,下轉軸套管與所述阻臂的中上部固定。阻臂和下支撐臂的鉸接形式同樣以套管的形式實施旋轉的接觸面積大,耐磨的同時,結構更穩固,運行更穩定,阻臂與連接托板的間距更容易控制。
所述的阻臂的下端設有向上彎曲的過渡彎頭。便于抱索器的順利通過,減少碰撞的傷害。
所述的連接托板、托臂、阻臂、止阻臂均為10mm厚鋼板。所述的上轉軸套管為圓鋼管,所述的上轉軸為一段圓鋼。所述的下轉軸套管為圓鋼管,所述的下轉軸為一段圓鋼。連接托板、托臂、阻臂、止阻臂皆用10mm厚鋼板切割制作,轉軸套與轉軸可選用鋼管及圓鋼切割打磨制作,確保軸套在轉軸上轉動靈活即可。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架空乘人裝置防掉繩器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簡單,易于制作,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可以利用廢舊鋼板邊角料、管件及原鋼,通過簡單焊接便構件成形,提高材料利用率及復用率。現場拆裝靈活方便,不需特殊工器具,便于維護更換。以往,鋼絲繩局部掉道后,需要維修人員進行鋼絲繩復軌處理。通常情況下,掉繩、人員通知、查明部位、工具準備、現場作業、收工檢查及架空乘人裝置恢復運行,需要維修工多人協同處置數小時。經估算,猴車座位更換率中的7.5%由因鋼絲繩掉道造成的,應用本防掉繩器后,完全避免類似鋼絲繩掉道事件發生,避免了猴車坐位損壞和鋼絲繩因碰撞磨擦而遭受的損傷。最主要的,人員乘車的安全得到保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架空乘人裝置防掉繩器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架空乘人裝置防掉繩器的主視示意圖。
其中:1、連接托板 2、上支撐臂 3、上轉軸 4、上轉軸套管 5、防脫帽 6、止阻臂 7、下支撐臂 8、托臂 9、下轉軸 10、阻臂 11、過渡彎頭 12、下轉軸套管。
具體實施方式
圖1、2是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下面結合附圖1、2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參照附圖1、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架空乘人裝置防掉繩器,包括連接托板1、止阻臂6和阻臂10,連接托板1用于固定于架空乘人裝置橫梁,連接托板1的一側的上部橫向設有上支撐臂2,上支撐臂2上垂直固定有上轉軸3,上轉軸3上套有上轉軸套管4,上轉軸套管4與止阻臂6的一端固定,上轉軸3的端部設有防脫帽5;連接托板1的另一側的中部橫向設有與上支撐臂2在同一平面內的下支撐臂7,下支撐臂7上垂直固定有托臂8,止阻臂6的另一端活動設在托臂8上方,托臂8用于托舉止阻臂6;止阻臂6可沿上轉軸3旋轉,在重力作用下保障阻臂10常停于固定角度,同時防止阻臂10逆向旋轉;連接托板1的下部垂直固定有下轉軸9,下轉軸9上套有下轉軸套管12,下轉軸套管12與阻臂10的中上部固定,阻臂10的下端設有向上彎曲的過渡彎頭11。阻臂10沿下轉軸9自由旋轉,在自重下,自然下垂,用作鋼絲繩的控軌部件,強力保障鋼絲繩在軌運行,因能旋轉,不影響猴車運行;
連接托板1、托臂8、阻臂10、止阻臂6皆用10mm厚鋼板切割制作,上轉軸套管4、下轉軸套管12與下轉軸9、上轉軸3選用鋼管及圓鋼切割打磨制作,確保套管在轉軸上轉動靈活即可。
將防掉繩器固定在架空乘人裝置的支撐鋼梁上,確保鋼絲繩平行于阻臂10旋轉平面,兩者間的最短距離不超過40mm,確保鋼絲掉道時碰撞阻臂10被強力彈回穩定在架空乘人裝置的拖繩輪的軌道上。
當架空乘人裝置的抱索器索住鋼絲繩與其一起前進碰到本防掉繩器的阻臂10,阻臂10受力沿下轉軸9旋轉,抱索器順利通過后,阻臂1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恢復原來位置,始終組止鋼絲繩垂直于運轉方向的運動,從而實現強制性的鋼絲繩在軌運行,防止掉道事故。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