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包含一主體、一樞軸、一中繼元件、一第一拉桿、一安置銷以及一第二拉桿。其中,該主體具有一活塞且該活塞一端凸伸出該主體外。該樞軸與該主體結合,且該中繼元件固定于該樞軸而樞設于該主體上,并可相對該主體樞擺,且具有一該頂抵部壓抵于該活塞凸伸出該主體外的該端。該第一拉桿與該中繼元件共軸設置。該安置銷穿設于該第一拉桿上。該第二拉桿樞設于該安置銷上,且可相對該安置銷樞擺,且當該第二拉桿樞擺至一定角度時,壓抵于該第一拉桿上使該第一拉桿固定于該樞軸上并可相對該主體樞擺。
【專利說明】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是與自行車有關;特別是指一種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二)。
【背景技術】
[0002]現今社會中,人們越來越重視節能、減碳、環保以及運動健身的概念,而騎乘自行車不會耗費石化能源亦不會產生有害環境的廢氣,不僅能達到節能減碳及環保的目的,更能同時具有運動健身的效果。
[0003]為提升自行車的制動能力,保障使用者的騎乘安全,某些自行車種,如登山車的剎車系統,從夾塊控制裝置(一般稱為夾剎),即利用拉動剎車線使剎車塊夾合輪框以達停止輪子轉動的效果的設計,轉而采用油壓控制裝置(一般稱碟剎),即于輪框上設計有與輪框同步運作的碟盤,并透過油壓控制的方式使剎車來令片夾合碟盤,以達停止輪子轉動的設計。
[0004]另外,為使自行車的油壓控制裝置能配合不同騎乘者的手部大小及騎乘習慣,通常設有調整結構以對拉桿與握把之間的距離及角度(一般稱為握距)、以及油壓作動盲區的多寡(一般稱為握感)進行對應的調整。
[0005]然而,現有油壓控制裝置的調整結構不僅繁復,而導致在調整上相當不易外,亦不利于油壓控制裝置的組裝、檢測、保養及維修。是以,現有自行車的油壓控制裝置尚有待改進之處。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用于提供一種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二),可供使用者依需求快速調整所需的握距。
[0007]除此之外,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可供使用者依需求快速地調整所需的握感。
[0008]緣以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二)包含一主體、一樞軸、一中繼元件、一第一拉桿、一安置銷以及一第二拉桿。其中,該主體具有一儲油缸、一油壓缸、一活塞以及一彈簧;該儲油缸與該油壓缸中設有液壓油,且該油壓缸與該儲油缸連通,并具有一第一開口以及一第二開口 ;該活塞設于該油壓缸中,并可于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且該活塞位于或接近該第一位置時,其一端自該第一開口凸伸出該主體外;該彈簧設于該油壓缸中,用以推抵該活塞往該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動。該中繼元件固定地設置于該樞軸上,且通過該樞軸樞設于該主體上,并可相對該主體樞擺;該中繼元件具有一定位部、一受力部以及一頂抵部,且該定位部壓抵于該主體上,且該頂抵部壓抵于該活塞凸伸出該主體外的該端。該第一拉桿具有一結合孔、以及一與該結合孔連通的開口 ;該結合孔供該樞軸穿設,并通過樞軸樞設于該主體上。該安置銷穿設于該第一拉桿上,且一端凸伸至該第一拉桿外。該第二拉桿樞設于該安置銷上,且可相對該安置銷樞擺;該第二拉桿上具有一固定部,用以當該第二拉桿于該安置銷上樞擺至一定角度時,該固定部壓抵于該第一拉桿上,使該開口的間距縮小,致使該結合孔的內孔壁咬合于該樞軸上,而使該第一拉桿固定于該樞軸上并可相對該主體樞擺。
[0009]其中該中繼元件具有一作動塊以及一連動桿,該作動塊樞設于該主體上,并可相對該主體樞擺,且具有該定位部;該作動塊上具有一螺孔,該連動桿設有螺紋并鎖設于該螺孔中;另外,該連動桿的一端具有該頂抵部。
[0010]其中該頂抵部呈球狀,且該頂抵部的球徑大于該連動桿其他部位的外徑。
[0011]其中該中繼元件還具有一限制件,設置于該連動桿上相反于該頂抵部的一端。
[0012]其中該安置銷一端具有一穿環,且該第二拉桿透過另一樞軸穿設于穿環而樞設于該安置銷上,且可相對該安置銷擺動。
[0013]其中該樞軸的中間段的位置處具有多個沿軸向平行設置的牙,且該結合孔的內孔壁咬合于該樞軸的牙上。
[0014]其中該第二拉桿的內面設有一凹陷區域,且該固定部壓抵于該第一拉桿上時,該凹陷區域包覆有該第一拉桿的部分部位。
[0015]其中該固定部具有一厚唇區域以及一薄唇區域,且該厚唇區域的厚度厚于該薄唇區域的厚度,當該薄唇區域的壁面朝向該第一拉桿時,該第一拉桿與該第二拉桿之間呈松配合,該第一拉桿可相對該主體自由地擺動;該厚唇區域的壁面壓抵于該第一拉桿上時,該開口的間距縮小使該結合孔的內孔壁咬合于該樞軸。
[0016]其中該第一拉 桿上設有一通孔;該安置銷具有一本體以及一螺帽,且該本體外部設有螺紋,并穿設于該第一拉桿的通孔中,該螺帽的外徑大于該通孔的孔徑,且與該本體的螺紋螺合。
[0017]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透過上述的設計,使用者便可依其需求快速地調整所需的握距與握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0019]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分解圖。
[0020]圖3是圖1于A-A方向的剖視圖。
[0021]圖4是圖1于B-B方向的剖視圖。
[0022]圖5是一剖視圖,揭示第二拉桿未壓抵于第一拉桿上。
[0023]圖6是第二拉桿的立體圖
[0024]【符號說明】
[0025]10 主體
[0026]11儲油缸
[0027]12油壓缸
[0028]121 第一開口 122 第二開口
[0029]13 活塞
[0030]14 彈簧
[0031]15 流道
[0032]I6 凹窩[0033]161安置孔162接抵面
[0034]17 套環
[0035]18 樞軸
[0036]181 牙
[0037]20中繼元件
[0038]21作動塊
[0039]211定位部212螺孔
[0040]22連動桿
[0041]23限制件
[0042]221頂抵部
[0043]30第一拉桿
[0044]31結合孔32結合面33開口
[0045]34通孔35作動把
[0046]40安置銷
[0047]41 本體
[0048]411 穿環
[0049]42 螺帽
[0050]50第二拉桿
[0051]51厚唇區域
[0052]52薄唇區域
[0053]53凹陷區域
[0054]D1、D2 厚度
[0055]Pl第一位置
[0056]P2第二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0057]為能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茲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示詳細說明如后,請參圖1至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二),其包含有一主體10、一樞軸18、一中繼元件20、一第一拉桿30、一安置銷40以及一第二拉桿50。其中:
[0058]該主體10內部包含有一儲油缸11、一油壓缸12、一活塞13以及一彈簧14。該儲油缸11與該油壓缸12中設有液壓油,且該油壓缸12透過一流道15與該儲油缸11連通,并具有位于相反側的一第一開口 121以及一第二開口 122。該活塞13則設于該油壓缸12中,并可于該油壓缸12中的一第一位置Pl以及一第二位置P2之間往復移動,且該活塞位于或接近該第一位置Pl時,其一端自該第一開口 121凸伸出該主體10外。該彈簧14設于該油壓缸中,用以提供一彈力推抵該活塞13往該第一位置Pl的方向移動。另外,該主體10外部則具有一凹窩16以及一套環17。該凹窩16與該第一開口 121連通,且主體10于該凹窩16相對的兩側壁上各具有一安置孔161。另外,該凹窩16于該第一開口 121處的上方設有一接抵面162。該套環17用以供與自行車的握把(圖未示)連接,其詳細結構與現有的無異,于此不再贅述。[0059]該樞軸18的中間段的位置處具有多個環繞該平行于軸向的牙181。
[0060]該中繼元件20具有一作動塊21、一連動桿22以及一限制件23。該作動塊21結合于該樞軸18具有牙181的部位上,而固定于該樞軸18上,且透過該樞軸18穿置于主體的安置孔161中而樞設于該主體10的凹窩16處。該中繼元件具有一定位部211及一螺孔212,于本實施例中,該定位部211是一凸塊,用以壓抵于該凹窩16的接抵面162上。該連動桿22外部具有螺紋而螺設于該螺孔212中,且一端呈球狀而形成一頂抵部221,且該頂抵部221壓抵于該活塞13凸伸出該主體10外的該端。另外,請參閱圖5,使用者可透過改變該連動桿22與該螺孔212的螺合位置,而調整該頂抵部221與該作動塊21之間的距離,進而調整該活塞13于該油壓缸12內的位置(即調整活塞13與該流道15間的距離)。意即,使用者可透過旋動該連動桿22達到快速地調整所需的握感。再者,于本實施例中,該限制件23于本實施例中為一 e型扣,并設置于該連動桿22相反于該頂抵部211的一端,且透過該頂抵部221 (球狀區域)的球徑大于其他部位的外徑,而使得該連動桿22于旋動調整螺合的位置時可受到限制,除可限制活塞13于該油壓缸12內的位置外,還使得該連動桿22不會有掉落的疑慮。
[0061]該第一拉桿30上設有一結合孔31、一結合面32、一開口 33、一通孔34以及一作動把35。該結合孔31穿設有該樞軸18,意即,該第一拉桿30與該中繼元件20呈共軸設置于該主體10上,且該第一拉桿30可相對該主體10自由地擺動。該結合面32為凹面。該開口 33與該結合孔31連通。該通孔34則貫通該結合面32以及該開口 33兩側的側壁。該作動把35則由該開口 33較遠離該結合面32的一側的側壁所延伸形成。
[0062]該安置銷40具有一本體41以及一螺帽42,且該本體41外部設有螺紋,并穿設于該第一拉桿30的通孔34中,且其凸伸出該結合面32的一端具有一穿環411。該螺帽42的外徑大于該通孔34的孔徑,且與該本體41的另一端螺合。
[0063]該第二拉桿50透過一樞軸19樞設于該安置銷40的穿環411上,且可相對該安置銷40樞擺,亦即,該第二拉桿50可相對該第一拉桿30擺動。請參閱圖6,該第二拉桿50于樞接處附近具有一固定部,且該固定部具有一厚唇區域51以及一薄唇區域52,且該厚唇區域51的厚度Dl略厚于該薄唇區域52的厚度D2。另外,該第二拉桿50的內面設有一凹陷區域53,且該凹陷區域53的大小略大于該作動把的大小。
[0064]再者,復參閱圖5,當該薄唇區域52的壁面朝向該第一拉桿30的結合面32,該第一拉桿30與該第二拉桿50之間并未緊密接抵,而使得該第一拉桿30未受限制而可相對該主體10自由地擺動。換言之,于此裝態下,使用者便可調整該第一拉桿30與作動塊21間的角度,亦即,可調整該第一拉桿與該握把之間的距離及角度。
[0065]而后,當該第二拉桿50于該安置銷40上樞擺至其凹陷區域53收容了該第一拉桿30的作動把,該厚唇區域51的壁面將如圖3所示般,壓抵于該第一拉桿30的結合面32上,使該開口 33的間距縮小,致使該結合孔31的內孔壁咬合于該樞軸18的牙181上。此時,該第二拉桿50、該第一拉桿30、該作動塊21及該樞軸18形成一整體而可同步該樞軸18相對該主體10樞擺,而使該第二拉桿50與該握把之間的距離及角度呈現固定的狀態。
[0066]通過以上二段的敘述,可知扳動該第二拉桿50于該安置銷上作兩個位置間的樞轉,可使該第一拉桿30于該樞軸18上自由地樞轉或固定于該樞軸18上,進而可改變該第一拉桿30、該第二拉桿50與該作動塊21的角度,以達到調整握距之效。另外,該第一拉桿30的作動把35被包覆于該第二拉桿50的凹陷區域53中,可使得該第一拉桿30與該第二拉桿50狀若一體,可讓使用者于使用上不會有突兀及操作錯誤的情形發生。
[0067]另外,于圖3調整完成的狀態下,使用者欲剎車而往該套環17的方向扳動該第二拉桿50,第二拉桿50、該第一拉桿30、該樞軸18及該中繼元件20將整體同步地相對該主體10樞擺,使該作動塊21的定位部211離開該主體10,且該連動桿22的頂抵部221將受力而推動該活塞13往該第二位置P2的方向移動,使該儲油缸11與該油壓缸12中的液壓油受擠推而自該第二開口 121流出該壓油缸12至自行車的剎車系統(圖未示)。
[0068]值得一提的是,于圖3調整握距完成的狀態下,使用者旋動該連動桿22以對握感進行調整時,由于該作動塊21的定位部211壓抵于主體10的接抵面162上,而產生一限制的定位作用,使得該作動塊21不會因該連動桿22被旋動位移,使得握距調整的幅度并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進而使得握距與握感的調整能更加地準確。
[0069]由此,透過上述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二)的設計,不僅結構簡單,致使用戶便可依其需求快速地調整所需的握距與握感外,使用者調整握感或握距時,亦不會影響另外一者的調整幅度,而能更加準確地調整至理想的握感與握距。
[0070]另外,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可行實施例而已,舉凡應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權利要求所為之等效變化,理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體,具有一儲油缸、一油壓缸、一活塞以及一彈簧;該儲油缸與該油壓缸中設有液壓油,且該油壓缸與該儲油缸連通,并具有一第一開口以及一第二開口 ;該活塞設于該油壓缸中,并可于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且該活塞位于或接近該第一位置時,其一端自該第一開口凸伸出該主體外;該彈簧設于該油壓缸中,用以推抵該活塞往該第一位置的方向移動; 一樞軸; 一中繼元件,固定地設置于該樞軸上,且通過該樞軸樞設于該主體上,并可相對該主體樞擺;該中繼元件具有一定位部、一受力部以及一頂抵部,且該定位部壓抵于該主體上,且該頂抵部壓抵于該活塞凸伸出該主體外的該端; 一第一拉桿,具有一結合孔、以及一與該結合孔連通的開口 ;該結合孔供該樞軸穿設,并通過樞軸樞設于該主體上; 一安置銷,穿設于該第一拉桿上,且一端凸伸至該第一拉桿外; 一第二拉桿,樞設于該安置銷上,且可相對該安置銷樞擺;該第二拉桿上具有一固定部,用以當該第二拉桿于該安置銷上樞擺至一定角度時,該固定部壓抵于該第一拉桿上,使該開口的間距縮小,致使該結合孔的內孔壁咬合于該樞軸上,而使該第一拉桿固定于該樞軸上并可相對該主體樞擺。
2.如權利要求1所述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其特征在于,該中繼元件具有一作動塊以及一連動桿,該作動塊樞設于該主體上,并可相對該主體樞擺,且具有該定位部;該作動塊上具有一螺孔,該連動桿設有螺紋并鎖設于該螺孔中;另外,該連動桿的一端具有該頂抵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其特征在于,該頂抵部呈球狀,且該頂抵部的球徑大于該連動桿其他部位的外徑。
4.如權利要求2所述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其特征在于,該中繼元件還具有一限制件,設置于該連動桿上相反于該頂抵部的一端。
5.如權利要求1所述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其特征在于,該安置銷一端具有一穿環,且該第二拉桿透過另一樞軸穿設于穿環而樞設于該安置銷上,且可相對該安置銷擺動。
6.如權利要求1所述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其特征在于,該樞軸的中間段的位置處具有多個沿軸向平行設置的牙,且該結合孔的內孔壁咬合于該樞軸的牙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其特征在于,該第二拉桿的內面設有一凹陷區域,且該固定部壓抵于該第一拉桿上時,該凹陷區域包覆有該第一拉桿的部分部位。
8.如權利要求1所述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其特征在于,該固定部具有一厚唇區域以及一薄唇區域,且該厚唇區域的厚度厚于該薄唇區域的厚度,當該薄唇區域的壁面朝向該第一拉桿時,該第一拉桿與該第二拉桿之間呈松配合,該第一拉桿可相對該主體自由地擺動;該厚唇區域的壁面壓抵于該第一拉桿上時,該開口的間距縮小使該結合孔的內孔壁咬合于該樞軸。
9.如權利要求1所述自行車油壓剎車控制組,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拉桿上設有一通孔;該安置銷具有一本體以及一螺帽,且該本體外部設有螺紋,并穿設于該第一拉桿的通孔中,該螺帽的外徑大于該通孔的孔徑,且與該本體的螺紋螺合。
【文檔編號】B62L3/02GK203819446SQ201420194365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4日
【發明者】柯世清, 林孟箴, 林律伸 申請人:利奇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