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擋雨裝置的自行車。
技術背景:
響應低碳減排的號召,自行車作為環保建康的出行方式,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關注和支持,同時緩解日益嚴峻的交通壓力有極大的緩解作用。
隨著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質的生活質量成為了廣大民眾的需求,自行車運動休閑已成為新的消費趨勢與時尚,所帶來的必將是潛力巨大的自行車市場,目前自行車雖然品種多,但各次的功能都相同單一,對于追求高品質生活質量的廣大民眾,滿足個性化、功能化的產品是我國自行車消費趨勢的必然。
技術實現要素:
:
如前述可知,本發明的目的是要制備一種克服惡劣天氣也能騎行的自行車,本發明所提出的具有擋雨裝置的自行車,實用性強、易于操作,也使初學者易于掌握駕駛,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方法,借由鎖接體解鎖,該第一、二擋雨棚可相對該車車單元翻卷或移動,實現擋雨。能使擋雨裝置在不使用時藏于車架內,以配合不同天氣隨心改變騎行模式,該具有擋雨裝置的自行車改變了目前市場上自行車產品單一功能,另外還增置滑板功能,為騎行增加了樂趣及實用、便捷。因為這種方式現在絕大多數人們所熟知,也而易于操作。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具有擋雨裝置的自行車,其特征在于:
具有擋雨裝置的自行車,其特征在于:該自行車包括一前車單元,一后座單元,一擋雨裝置。
該前車單元,包括一摳接于該后車架一側的轉向裝置,一樞設于該轉向裝置下方的從動車輪。
該后座單元,包括一后車架,一設置于該后車架上方的座椅裝置,一樞設于該后車架下方的驅動車輪,及一鄰近該驅動車輪且用來帶動驅動車輪的驅動裝置。
該擋雨裝置,包括一位于該前車單元與該后車架一側的第一擋雨棚,一位于該前車單元與該后車架一側的第二擋雨棚,及位于第一、二擋雨棚之中的鎖接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平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側立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擋雨棚側面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透示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第一、二擋雨棚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最佳實施及附圖對本發明的具有擋雨裝置的自行車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2、3、4、5、所示:包括一前車單無(100)、一后座單無(200)一擋雨裝置(300)。
一前車單元(100):包括一摳接于該后車架(210)一側的轉向裝置(110),及二連接于該轉向軸上用一帶動該轉向軸轉動的手把(111)一樞設于該轉向裝置(110)下方的從動車輪(120)。
一后座單元(200):包括一后車架(210),一設置于該后車架(210)上方的座椅裝置(220),該座椅裝置(220)具有一坐墊(221)、一設置于坐墊一側的靠背(222),及一調節螺栓(223)。坐墊(221)可相對該后車架(210)沿一軸移動可調節與牙盤(243)的距離,并由調節螺栓(223)鎖固。進而方便不同身高者騎行。一樞設于該后車架(210)下方的驅動車輪(230),及一鄰近該驅動車輪(230)且用來帶動驅動車輪(230)的驅動裝置(240)。鏈條(241)嚙合在飛輪(242)上連接設置于后車架(210)一側且鄰近從動車輪(120)的牙盤(243)及二相反側用以帶動驅動車輪(230)曲柄(244)及踏板(245)。
一擋雨裝置(300):包括一位于該前車單元(100)與該后車架(210)一側的第一擋雨棚(310),一位于該前車單元(100)與該后車架(210)一側的第二擋雨棚(320),及位于第一、二擋雨棚之中的鎖接體(330)。該第一擋雨棚(310)是一呈中空不規則矩形梁體,該不規則矩形梁體具有一由圍繞壁(311),一由該圍包圍繞壁界定的容室(312),及二位于該繞壁倆則且慣穿圍繞壁的拉鏈(330),該第一擋雨棚(310)側板(313)穿伸進入該不規則矩形梁體(310)的容室(312)內,并由該鎖接體(330)鎖接;該第二擋雨棚是一擋雨衣(320),鉸接于第一擋雨棚矩形梁體(310)上,該第二擋雨棚(320)收縮后并由該鎖接體(330)鎖接,該鎖接體(330)是三拉鏈裝置。
經由以上的述說明,可以將本發明的優點歸納如下:
第一,鎖接體(330)松開后,使位于該前車單元的第一擋雨棚(310)、第二擋雨棚(320)可相對該車體翻卷或移動,使用者可依據天氣的需要調整使用模式。也可將第一、二擋雨棚折離開,方便收納及搬運。
第二,車體積小結構簡單,后車架采用全新的設計理念,上下車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