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領域,具體說是一種外水切輔助安裝結構。其主要適用于在外水切安裝過程中,使對外水切Z方向均勻受力。
背景技術:
汽車外水切通過與門玻璃接觸的翻邊緊密配合起到防水、防風、防塵、防噪,同時對玻璃進行夾持,確保玻璃升降順暢,同時通過外水切與門卡槽鈑金配合起到對車門外鈑金裝飾作用。為增加整車美觀,外水切分帶亮條和普通不帶亮條兩種。外水切與車門卡接為C倒扣金屬骨架卡接到門外鈑金槽內。為保證外水切卡入后牢靠,外水切卡入時設置了插、拔力。由于生產過程中,外水切及門鈑金槽制造公差的影響,導致外水切插入鈑金過程中需要在Z方向受力才能卡入門鈑金槽內。生產過程中,外水切分為徒手裝配,和使用膠錘工具輔助裝配。其中徒手裝配, Z向按壓水切到鈑金過程中可以保證水切及亮條表面質量,但是增加員工勞動強度;為提升裝配效率,生產過程中操作人員多使用橡膠錘敲擊擋水條上端來輔助完成外水切Z方向卡入門鈑金槽的裝配。由于膠錘與水切接觸面積小,在使用橡膠錘敲擊過程中,容易造成了水切表面及亮條表面局部變形,影響了整車美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外水切輔助安裝結構,從根本上解決了上述問題,其具有結構簡單緊湊、使用方便快捷、維護成本低、使用壽命較長、故障率低等優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該外水切輔助安裝結構包括把手、壓塊,其技術要點是:所述壓塊呈L形,把手呈條形結構,把手一端設有與壓塊相配合的切口,并通過沿把手長度方向設置的兩個貫穿把手及壓塊的螺栓固定,螺栓通過蓋螺母鎖緊,蓋螺母與螺栓之間設有彈簧墊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把手一端設有與壓塊相配合的切口,保證把手與壓塊的形狀完全吻合,更利于安裝,提高強度??杀WC裝配效率,又能保證使用膠錘敲擊過程中,外水切及亮條表面不變形,保證裝配質量。整體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靈活,便于維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圖1中:1壓塊、2螺栓、3彈簧墊圈、4蓋螺母、5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圖1~3,通過具體實施例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內容。該外水切輔助安裝結構包括把手5、壓塊1。其中,壓塊呈L形,把手呈條形結構,把手一端設有與壓塊相配合的切口。壓塊下表面與水切上表面接觸,壓塊上表面作為膠錘敲擊面,壓塊后端設置限位臺面且帶有與把手連接的兩個沉槽通孔,通過沿把手長度方向設置的兩個貫穿把手及壓塊的螺栓2固定,螺栓上端面要沉入把手沉槽通孔內,螺栓下端不能露出壓塊下表面,防止螺栓二次劃傷擋水條。壓塊前端設置限位臺面且開有與壓塊連接的兩個通孔,壓塊后端限位臺面與把手前端限位臺面配合且保證壓塊后端沉槽通孔與把手前端通孔對正。螺栓通過蓋螺母4鎖緊,蓋螺母與螺栓之間設有彈簧墊圈3。
安裝時,用手握持把手,將工裝壓塊放置外水切上方,使壓塊下表面與水切上表面接觸,調節工裝把手角度,避免與亮條干涉。用膠錘均勻用力敲擊壓塊上表面,并將壓塊從水切一端移動到另一端,使外水切卡入門鈑金槽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