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車的折疊式減震座椅。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電動車種類包括電動自行車、電動平衡車、電動滑板車,后兩種都是最近幾年比較流行的休閑運動車,它們通常都是由兩個輪子帶動,用立桿做支撐,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可進行充電,和電動自行車一樣,可隨充隨走,非常方便。為了電動車收藏方便,人們設計了多種結構不同的折疊式電動車,但現有的電動車可折疊部位有限,通常是將車架進行折疊,現有的設計中座椅受技術所限,無法折疊。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動車的折疊式減震座椅,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
具體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動車的折疊式減震座椅,包括座椅,所述座椅底部設有一端與所述座椅固定連接的支撐件,以及與所述支撐件連接的彈性件;所述支撐件的另一端與電動車的車架鉸接,且所述支撐件上設有一滑動槽;所述彈性件包括設置在所述滑動槽內的第一端以及與電動車的車架鉸接的第二端,當所述第一端從所述滑動槽一端移動另一端時,實現所述座椅與車架的折疊。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件包括彈簧和穿過彈簧伸入所述滑動槽內相對滑動的支撐桿。
進一步的,所述座椅包括柔性外殼及被包裹在柔性外殼內的若干柔性顆粒。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彈性件的壓縮與回彈吸收震動,減少或消除傳遞向坐墊的震動能量,提高乘坐時的舒適度;并且可以將座椅與車架進行折疊,方便整個車體的搬運及存儲。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座椅折疊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見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動車的折疊式減震座椅,包括方向把手1、車架、座椅6,其中車架包括連接前輪3的前輪支架2、連接后輪4的后輪支架5以及連接前輪支架2和后輪支架5的橫架9,其中方向把手1與前輪支架2連接,前輪支架2與橫架9連接,后輪支架5通過一連接節點8與橫架9可轉動連接,座椅6通過其底部設有一端與所述座椅6固定連接的支撐件7,以及與所述支撐件7連接的彈性件10;所述支撐件7的另一端通過連接節點8與電動車的橫架9以可轉動方式連接,且所述支撐件7上設有一滑動槽;所述彈性件10包括設置在所述滑動槽內的第一端以及與電動車的后輪支架5鉸接的第二端,當所述第一端從所述滑動槽一端移動另一端時,實現所述座椅6與橫架9的折疊。
座椅6展開時,支撐件7、彈性件10與后輪支架5構成三角形,其中彈性件10伸入滑動槽內的一端位于座椅6底部,支撐座椅6。當需要折疊時,將座椅6下壓,彈性件10位于支撐件7滑動槽內的一端向支撐件7與后輪支架5的連接點的方向滑動,最終支撐件7、彈性件10向后輪支架5靠近。
在上述結構中,后輪支架5上設有可以將彈性件10容納的容納槽,這樣在折疊時可以將彈性件10與后輪支架5的間隙縮小,進而可以使座椅6跟貼服車架,減小車體的占用空間。
進一步的,所述彈性件10包括彈簧和穿過彈簧伸入所述滑動槽內相對滑動的支撐桿。
進一步的,由于傳統座椅都是采用泡沫填充,或是采用安全氣囊,這樣的雖然使用時比舒適,但是不適于人體結構,長時間乘坐使用會導致人體臀部、髖部變形。為乘坐時座椅6更貼合人體結構,所述座椅6包括柔性外殼及被包裹在柔性外殼內的若干柔性顆粒,乘坐者坐在座椅6上時,會迫使柔性顆粒根據人體的結構改變座椅6的整體形狀。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