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行車空氣彈簧坐墊。
背景技術:
傳統的自行車坐墊多數是在彈簧上鋪一層海綿或硅膠已達到減震的目的,但是當用一段時間后,彈簧彈性就會變弱,減震效果變差,給人的舒適度降低。尤其是自行車經過不平的道路時,上下顛簸,很不舒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更舒適,拆卸更換方便的自行車空氣彈簧坐墊。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種自行車空氣彈簧坐墊,包括有底座,在所述底座下端面設有用于與車架連接的連接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端面內設有容置槽,在所述容置槽內設有氣囊,在所述氣囊外壁上包裹有氣囊固定網,在所述氣囊固定網兩端與底座之間設有能使氣囊固定網固定連接在底座上的連接機構。
如上所述的一種自行車空氣彈簧坐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置槽沿長度方向的兩端上分別設有連接孔,所述氣囊固定網兩端分別穿過連接孔后通過連接機構固定在底座上。
如上所述的一種自行車空氣彈簧坐墊,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包括有設置在底座上的卡接部,在所述卡接部上設有卡接孔,在所述氣囊固定網端部設有卡勾,所述卡勾卡接在卡接孔內。
如上所述的一種自行車空氣彈簧坐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槽的截面為倒梯形。
如上所述的一種自行車空氣彈簧坐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氣囊下端設有氣嘴。
如上所述的一種自行車空氣彈簧坐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為長方體,在所述長方體上端面外側上設有磨邊。
如上所述的一種自行車空氣彈簧坐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置槽內設有貫穿底座下端面的定位孔,所述氣嘴設置在定位孔內。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其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氣囊跟人體(屁股)直徑接觸,坐在上面有類似按摩般的舒適感,且減震效果更好;更換成本更低(只換氣囊),拆卸更換方便,能根據使用者體重調節座墊的氣壓,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至3所示的一種自行車空氣彈簧坐墊,包括有底座1,在所述底座1下端面設有用于與車架連接的連接部2,在所述底座1上端面內設有容置槽3,在所述容置槽3內設有氣囊4,在所述氣囊4外壁上包裹有氣囊固定網5,在所述氣囊固定網5兩端與底座1之間設有能使氣囊固定網5固定連接在底座1上的連接機構6。
本實用新型中采用氣囊4作為承載坐墊,即使長時間乘坐也能用使用者感到舒適,本實用新型中氣囊4通過氣囊固定網5兩端上的連接機構6方便連接在底座1上。
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容置槽3沿長度方向的兩端上分別設有連接孔,所述氣囊固定網5兩端分別穿過連接孔31后通過連接機構6固定在底座1上。本實用新型氣囊固定網5兩端分別穿過連接孔31后,連接方便,牢固,穩定可靠。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連接機構6包括有設置在底座1上的卡接部61,在所述卡接部61上設有卡接孔62,在所述氣囊固定網5端部設有卡勾63,所述卡勾63卡接在卡接孔62內。本實用新型還可以采用其它連接方式,比如在氣囊固定網5端部設有卡勾63,卡勾63穿過連接孔31后卡接在連接孔31外壁上。
本發明中采用氣囊固定網5作為氣囊固定部件,在保證氣囊的定位的前提下,大大增加了車座座墊的透氣性能。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容置槽3的截面為倒梯形。
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氣囊4下端設有氣嘴7。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體重調節氣囊4內部的氣壓,氣囊4充氣后上部伸出容置槽3,被壓縮的氣囊4外側周邊覆蓋在底座1上端面上,從而使得底座1與使用者的臀部相互分隔,消除不適的感覺。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底座1為長方體,在所述長方體上端面外側上設有磨邊8。
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容置槽3內設有貫穿底座1下端面的定位孔9,所述氣嘴7設置在定位孔9內。
本實用新型中在容置槽3底面上設有若干個定位槽孔,在氣囊底部與定位槽孔對應的位置設有定位凸塊,所述定位凸塊設置在定位槽孔內,從而有效增加氣囊底部與定位槽之間的摩擦力,提升氣囊在固定內的定位作用,保護氣囊不會因為前后摩擦而破損,安全可靠。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