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小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小車的橫向停靠驅(qū)動裝置。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各種汽車的橫向??框?qū)動。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nèi)小車的高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普通家庭已經(jīng)擁有小車。人們開著小車出門辦事非常便利,但停車卻非常麻煩,一些街道為解燃眉之急在街道兩旁劃出臨時停車位供小車臨時停放,而現(xiàn)有的小車只能前進或后退,要往路旁臨時停車位??繒r,需要多次來回前進和后退才能將小車停靠在路旁的臨時停車位上,非常麻煩,特別是遇到自己的小車停靠的前、后臨時停車位上都有車停放而且與自己的小車靠的很近時,根本無法將自己的小車開出,只有等停放在前面或后面臨時停車位上的小車開走后才能將自己的小車開出,平添無限煩惱。2016年01月06日,發(fā)明人提交了一名稱為“一種四方柱形活塞桿的油缸”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申請?zhí)枮椋?01620004039.5,主要特點是:包括缸體、缸蓋、第一圓環(huán)形密封圈、活塞、第一碗形密封圈、第二環(huán)形密封圈和第二碗形密封圈的一種四方柱形活塞桿的油缸,缸體的中心圓孔內(nèi)設有活塞,活塞的右端設有與活塞一體結構的四方柱形活塞桿,四方柱形活塞桿的右端分別穿過缸蓋中心線上的四方形孔內(nèi)的四方形密封圈A、四方形密封圈B和四方形密封圈C后露出在缸蓋的右端面外;四方柱形活塞桿的右端末端設有四方柱形連接頭,四方柱形連接頭的四個平面與四方柱形活塞桿的四個平面方向相同,四方柱形連接頭的中心軸線上設有螺紋孔;四方柱形連接頭、四方柱形活塞桿和活塞在同一中心軸線上;四方柱形活塞桿的第一右上平面和第一左下平面相互對稱、相互平行,不對稱度為0~0.015mm,不平行度為0~0.015mm;四方柱形活塞桿的第一右下平面和第一左上平面相互對稱、相互平行,不對稱度為0~0.015mm,不平行度為0~0.015mm;四方柱形連接頭的第二右上平面和第二左下平面相互對稱、相互平行,不對稱度為0~0.015mm,不平行度為0~0.015mm;四方柱形連接頭的第二右下平面和第二左上平面相互對稱、相互平行,不對稱度為0~0.015mm,不平行度為0~0.015mm;缸體的右端末端端面設有第一圓環(huán)形密封圈,第一圓環(huán)形密封圈的環(huán)形右端面與缸蓋的左端面壓緊密封在一起;缸蓋的徑向外端設有3~8個第一圓通孔,通過螺栓和彈簧墊圈將缸蓋和缸體密封緊固在一起;缸體的左端設有缸座,缸座的外端設有3~8個第二圓通孔;缸體的右端設有加強帶;缸體左端的缸壁厚度的后上部錯開第二圓通孔的位置設有第一管螺紋孔,第一管螺紋孔與缸體左端的缸壁外部的第一油嘴密封連接在一起;缸體右端設有加強帶的缸壁厚度的后上部與第一管螺紋孔的相對應位置設有第二管螺紋孔,第二管螺紋孔與缸體右端的加強帶外部的第二油嘴密封連接在一起;活塞的外徑周圈外表面的右端設有右弧形凹槽,右弧形凹槽內(nèi)設有碗口朝左的第一碗形密封圈,活塞的外徑周圈外表面的左端設有左弧形凹槽,左弧形凹槽內(nèi)設有碗口朝右的第二碗形密封圈,活塞的外徑周圈外表面的中間設有中間弧形凹槽,中間弧形凹槽內(nèi)設有第二環(huán)形密封圈。該實用新型在工作時,四方柱形活塞桿不會轉(zhuǎn)動,對于需要定向工作的移動機構不需要再用導向桿進行導向定向,降低生產(chǎn)設備成本、提高設備精度、減小設備的占用空間和設備本身重量,提高經(jīng)濟效益。該實用新型與本實用新型配用,能夠確保本實用新型的驅(qū)動架不會擺動,使本實用新型的四個驅(qū)動輪的朝向與小車的兩個后輪朝向始終保持垂直狀態(tài),使本實用新型能夠確保小車橫向開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使小車橫向開動、既能將小車直接橫向開動??吭诼放缘呐R時停車位上又能直接從路旁的臨時停車位上橫向開出的小車的橫向??框?qū)動裝置,實現(xiàn)方便小車輕松橫向??俊⑾\嚐赖哪康?。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由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銷軸、驅(qū)動架、第一平鍵、直流電機、第一聯(lián)軸器、止動螺母、止動墊圈、驅(qū)動軸、驅(qū)動輪、軸承、第一密封圈、第二聯(lián)軸器、第二平鍵、第二密封圈、磁粉制動器、左、右端蓋和螺母構成的小車的橫向??框?qū)動裝置,驅(qū)動架上端的連接部的垂直中心線上設有四方形凹孔,四方形凹孔與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下端的的四方柱形連接頭靜配合,銷軸穿過連接部左端壁厚上的第一圓通孔和四方柱形連接頭的第二圓通孔以及連接部右端壁厚上的第一圓通孔后用螺母鎖緊在一起,將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與驅(qū)動架連接在一起。所述的銷軸的外徑與第一圓通孔和第二圓通孔過渡配合。所述的驅(qū)動架下端的垂直中心線上設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一體結構的左、右支撐架,左支撐架的左端設有一體結構的電機支座,右支撐架的右端設有一體結構的制動器支座。所述的電機支座和制動器支座的上端分別設有一體結構的加強筋。所述的弧形凹槽內(nèi)設有驅(qū)動輪,驅(qū)動輪的輪轂的水平中心線上的四方形通孔與驅(qū)動軸中部的四方柱軸頸過渡配合,四方柱軸頸左、右兩端的螺紋軸頸上分別設有用于限位驅(qū)動輪的止動墊圈和止動螺母,左、右兩端的螺紋軸頸的左、右端的短軸頸分別與左、右支撐架的右、左端的第三圓通孔內(nèi)的第二密封圈的內(nèi)孔密封配合。所述的驅(qū)動軸左、右兩端的長軸頸的軸承位分別與左、右兩端的軸承的內(nèi)孔過渡配合,左、右兩端的軸承的外徑分別與左、右支撐架的軸承孔過渡配合。所述的左、右長軸頸的軸承位的左、右端分別與左、右端蓋的中心孔內(nèi)的第一密封圈的內(nèi)孔密封配合,左、右端蓋的右、左端面分別與左、右支撐架的左、右端面用螺栓緊固在一起,將左、右兩端的軸承分別密封頂緊在左、右支撐架的軸承孔內(nèi)。所述的左長軸頸左端的左軸頭與第一聯(lián)軸器的第一聯(lián)接孔的右端過渡配合,第一聯(lián)接孔的左端與直流電機右端的第一伸出軸過渡配合,并用第一平鍵聯(lián)接。所述的直流電機上端的機座與電機支座的下端面用螺栓緊固在一起。所述的右長軸頸右端的右軸頭與第二聯(lián)軸器的第二聯(lián)接孔的左端過渡配合,第二聯(lián)接孔的右端與磁粉制動器左端的第二伸出軸過渡配合,并用第二平鍵聯(lián)接。所述的磁粉制動器上端的機座與制動器支座的下端面用螺栓緊固在一起。所述的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缸座下端的缸體壁厚的右后端設有與第一高壓油管下端的油嘴連接的第一管螺紋孔,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缸蓋上端的缸體壁厚的右后端設有與第二高壓油管下端的油嘴連接的第二管螺紋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之處是:由于驅(qū)動架上端的連接部的垂直中心線上設有四方形凹孔,四方形凹孔與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下端的的四方柱形連接頭靜配合,銷軸穿過連接部左端壁厚上的第一圓通孔和四方柱形連接頭的第二圓通孔以及連接部右端壁厚上的第一圓通孔后用螺母鎖緊在一起,將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與驅(qū)動架連接在一起;驅(qū)動架下端的垂直中心線上設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內(nèi)設有驅(qū)動輪。與小車配用時,在小車的兩個后輪的前面各安裝一個本實用新型,在小車的兩個前輪的后面各安裝一個本實用新型,使四個本實用新型的驅(qū)動輪的朝向與小車的兩個后輪的朝向垂直,使驅(qū)動輪在小車不橫向??繒r懸空,最小離地間隙100mm;在小車駕駛室前面的控制板上設置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升——降”控制開關。當小車需要橫靠在右邊路旁的臨時停車位時,只要按下小車駕駛室前面的控制板上的“升——降”控制開關的“降”,四個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活塞桿同時伸出將小車平穩(wěn)頂起,使小車的前、后四輪離開地面,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活塞桿定向伸出能夠確保小車的橫向??框?qū)動裝置的驅(qū)動架不會擺動,使四個驅(qū)動輪的朝向與小車的兩個后輪朝向始終保持垂直狀態(tài),就能確保小車橫向開動,實現(xiàn)方便小車輕松橫向??俊⑾\嚐赖哪康摹S捎隍?qū)動輪的輪轂的水平中心線上的四方形通孔與驅(qū)動軸中部的四方柱軸頸過渡配合;驅(qū)動軸左、右兩端的長軸頸的軸承位分別與左、右兩端的軸承的內(nèi)孔過渡配合,左、右兩端的軸承的外徑分別與左、右支撐架的軸承孔過渡配合;左長軸頸左端的左軸頭與第一聯(lián)軸器的第一聯(lián)接孔的右端過渡配合,第一聯(lián)接孔的左端與直流電機右端的第一伸出軸過渡配合,并用第一平鍵聯(lián)接;右長軸頸右端的右軸頭與第二聯(lián)軸器的第二聯(lián)接孔的左端過渡配合,第二聯(lián)接孔的右端與磁粉制動器左端的第二伸出軸過渡配合,并用第二平鍵聯(lián)接。與小車配用時,在小車駕駛室前面的控制板上設置“左停靠——停”和“右??俊!钡闹绷麟姍C和磁粉制動器的聯(lián)合控制開關。當小車需要橫靠在右邊路旁的臨時停車位并且四個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已經(jīng)將小車平穩(wěn)頂起時,只要按下小車駕駛室前面的控制板上的“右??俊!甭?lián)合控制開關的“右停靠”,小車就能向右橫向開動,從車道橫向開到右邊路旁的臨時停車位上;接著按下“右停靠——?!甭?lián)合控制開關的“?!保≤嚲湍芡T谟疫吢放缘呐R時停車位上;再按下小車駕駛室前面的控制板上的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升——降”控制開關的“升”,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活塞桿向上縮回,將四個驅(qū)動輪提起,使小車的四輪著地,就能將小車??吭谟疫吢放缘呐R時停車位內(nèi)。實現(xiàn)方便小車輕松橫向??俊⑾\嚐赖哪康?。由于驅(qū)動輪的輪轂的水平中心線上的四方形通孔與驅(qū)動軸中部的四方柱軸頸過渡配合;驅(qū)動軸左、右兩端的長軸頸的軸承位分別與左、右兩端的軸承的內(nèi)孔過渡配合,左、右兩端的軸承的外徑分別與左、右支撐架的軸承孔過渡配合;左長軸頸左端的左軸頭與第一聯(lián)軸器的第一聯(lián)接孔的右端過渡配合,第一聯(lián)接孔的左端與直流電機右端的第一伸出軸過渡配合,并用第一平鍵聯(lián)接;右長軸頸右端的右軸頭與第二聯(lián)軸器的第二聯(lián)接孔的左端過渡配合,第二聯(lián)接孔的右端與磁粉制動器左端的第二伸出軸過渡配合,并用第二平鍵聯(lián)接。當辦完事需要將小車從右邊路旁的臨時停車位開出時,只要按下小車駕駛室前面的控制板上的“升——降”控制開關的“降”,四個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活塞桿同時伸出將小車平穩(wěn)頂起,使小車的前、后四輪離開地面;接著按下小車駕駛室前面的控制板上的“左??俊!甭?lián)合控制開關的“左??俊保≤嚲湍芟蜃髾M向開動,從右邊路旁的臨時停車位橫向開出到車道上;再按下“左??俊!甭?lián)合控制開關的“?!保≤嚲湍芡T谲嚨郎希辉侔聪滦≤囻{駛室前面的控制板上的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升——降”控制開關的“升”,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活塞桿向上縮回,將四個驅(qū)動輪提起,使小車的四輪著地,就能將小車開走。實現(xiàn)方便小車輕松橫向停靠、消除停車煩惱的目的。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圖1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小車的橫向??框?qū)動裝置的具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2-四方柱形連接頭,3-銷軸,4-連接部,5-弧形凹槽,6-驅(qū)動架,7-第一平鍵,8-第一伸出軸,9-電機支座,10-直流電機,11-第一聯(lián)軸器,12-第一聯(lián)接孔,13-左軸頭,14-長軸頸,15-軸承孔,16-止動螺母,17-止動墊圈,18-驅(qū)動軸,19-四方形通孔,20-輪轂,21-驅(qū)動輪,22-螺紋軸頸,23-左、右支撐架,24-軸承,25-第一密封圈,26-中心孔,27-右軸頭,28-第二聯(lián)接孔,29-第二聯(lián)軸器,30-第二伸出軸,31-第二平鍵,32-第二密封圈,33-磁粉制動器,34-制動器支座,35-左、右端蓋,36-第三圓通孔,37-四方形凹孔,38-第二圓通孔,39-螺母,40-第一圓通孔,41-第二高壓油管,42-第二管螺紋孔,43-第一高壓油管,44-第一管螺紋孔,45-缸座。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依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裝置細節(jié)及工作情況。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裝置細節(jié)是:由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1、銷軸3、驅(qū)動架6、第一平鍵7、直流電機10、第一聯(lián)軸器11、止動螺母16、止動墊圈17、驅(qū)動軸18、驅(qū)動輪21、軸承24、第一密封圈25、第二聯(lián)軸器29、第二平鍵31、第二密封圈32、磁粉制動器33、左、右端蓋35和螺母39構成的小車的橫向停靠驅(qū)動裝置,驅(qū)動架6上端的連接部4的垂直中心線上設有四方形凹孔37,四方形凹孔37與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1下端的的四方柱形連接頭2靜配合,銷軸3穿過連接部4左端壁厚上的第一圓通孔40和四方柱形連接頭2的第二圓通孔38以及連接部4右端壁厚上的第一圓通孔40后用螺母39鎖緊在一起,將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1與驅(qū)動架6連接在一起。銷軸3的外徑與第一圓通孔40和第二圓通孔38過渡配合。驅(qū)動架6下端的垂直中心線上設有弧形凹槽5,弧形凹槽5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一體結構的左、右支撐架23,左支撐架23的左端設有一體結構的電機支座9,右支撐架23的右端設有一體結構的制動器支座34。電機支座9和制動器支座34的上端分別設有一體結構的加強筋。弧形凹槽5內(nèi)設有驅(qū)動輪21,驅(qū)動輪21的輪轂20的水平中心線上的四方形通孔19與驅(qū)動軸18中部的四方柱軸頸過渡配合,四方柱軸頸左、右兩端的螺紋軸頸22上分別設有用于限位驅(qū)動輪21的止動墊圈17和止動螺母16,左、右兩端的螺紋軸頸22的左、右端的短軸頸分別與左、右支撐架23的右、左端的第三圓通孔36內(nèi)的第二密封圈32的內(nèi)孔密封配合。驅(qū)動軸18左、右兩端的長軸頸14的軸承位分別與左、右兩端的軸承24的內(nèi)孔過渡配合,左、右兩端的軸承24的外徑分別與左、右支撐架23的軸承孔15過渡配合。左、右長軸頸14的軸承位的左、右端分別與左、右端蓋35的中心孔26內(nèi)的第一密封圈25的內(nèi)孔密封配合,左、右端蓋35的右、左端面分別與左、右支撐架23的左、右端面用螺栓緊固在一起,將左、右兩端的軸承24分別密封頂緊在左、右支撐架23的軸承孔15內(nèi)。左長軸頸14左端的左軸頭13與第一聯(lián)軸器11的第一聯(lián)接孔12的右端過渡配合,第一聯(lián)接孔12的左端與直流電機10右端的第一伸出軸8過渡配合,并用第一平鍵7聯(lián)接。直流電機10上端的機座與電機支座9的下端面用螺栓緊固在一起。右長軸頸14右端的右軸頭27與第二聯(lián)軸器29的第二聯(lián)接孔28的左端過渡配合,第二聯(lián)接孔28的右端與磁粉制動器33左端的第二伸出軸30過渡配合,并用第二平鍵31聯(lián)接。磁粉制動器33上端的機座與制動器支座34的下端面用螺栓緊固在一起。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1的缸座45下端的缸體壁厚的右后端設有與第一高壓油管43下端的油嘴連接的第一管螺紋孔44,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1的缸蓋上端的缸體壁厚的右后端設有與第二高壓油管41下端的油嘴連接的第二管螺紋孔42。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具體裝置工作情況是:與小車配用時,在小車的兩個后輪的前面各安裝一個本實用新型,在小車的兩個前輪的后面各安裝一個本實用新型,使四個本實用新型的驅(qū)動輪的朝向與小車的兩個后輪的朝向垂直,使驅(qū)動輪在小車不橫向??繒r懸空,最小離地間隙100mm;將直流電機的接線端子與小車的電瓶輸出接線端子和小車駕駛室前面控制板上的直流電機的控制開關連接在一起;將磁粉制動器的接線端子與小車的電瓶輸出接線端子和小車駕駛室前面控制板上的磁粉制動器的開關連接在一起;將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第一高壓油管和第二高壓油管與小車的剎車液壓系統(tǒng)中的電磁換向閥密封連接在一起,并在小車駕駛室前面控制板上設置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升——降”控制開關和直流電機以及磁粉制動器的“左??俊!焙汀坝彝?俊!钡穆?lián)合控制開關。當小車需要橫靠在右邊路旁的臨時停車位時,只要按下小車駕駛室前面的控制板上的“升——降”控制開關的“降”,小車剎車液壓系統(tǒng)中的液壓油通過第一高壓油管和第一管螺紋孔進入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中心圓孔上方,液壓油的壓力將活塞往下推出,四個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活塞桿同時伸出將小車平穩(wěn)頂起,使小車的前、后四輪離開地面,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活塞桿定向伸出能夠確保小車的橫向??框?qū)動裝置的驅(qū)動架不會擺動,使四個驅(qū)動輪的朝向與小車的兩個后輪朝向始終保持垂直狀態(tài),就能確保小車橫向開動。當小車需要橫靠在右邊路旁的臨時停車位并且四個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已經(jīng)將小車平穩(wěn)頂起時,只要按下小車駕駛室前面的控制板上的“右??俊!甭?lián)合控制開關的“右停靠”,直流電機通電后反時針方向轉(zhuǎn)動,磁粉制動器的電路斷開,直流電機帶動驅(qū)動輪向右轉(zhuǎn)動,小車就能向右橫向開動,從車道橫向開到右邊路旁的臨時停車位上;接著按下“右??俊!甭?lián)合控制開關的“停”,直流電機的電源被關閉,磁粉制動器的電源接通,磁粉制動器就會將驅(qū)動輪剎住,小車就能停在右邊路旁的臨時停車位上;再按下小車駕駛室前面的控制板上的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升——降”控制開關的“升”,小車剎車液壓系統(tǒng)中的液壓油通過第二高壓油管和第二管螺紋孔進入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中心圓孔下方,液壓油的壓力將活塞往上推,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活塞桿向上縮回,將四個驅(qū)動輪提起,使小車的四輪著地,就能將小車??吭谟疫吢放缘呐R時停車位內(nèi)。當辦完事需要將小車從右邊路旁的臨時停車位開出時,只要按下小車駕駛室前面的控制板上的“升——降”控制開關的“降”,小車剎車液壓系統(tǒng)中的液壓油通過第一高壓油管和第一管螺紋孔進入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中心圓孔上方,液壓油的壓力將活塞往下推出,四個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活塞桿同時伸出將小車平穩(wěn)頂起,使小車的前、后四輪離開地面;接著按下小車駕駛室前面的控制板上的“左停靠——?!甭?lián)合控制開關的“左??俊?,直流電機通電后順時針方向轉(zhuǎn)動,磁粉制動器的電路斷開,直流電機帶動驅(qū)動輪向左轉(zhuǎn)動,小車就能向左橫向開動,從右邊路旁的臨時停車位橫向開出到車道上;再按下“左??俊!甭?lián)合控制開關的“停”,直流電機的電源被關閉,磁粉制動器的電源接通,磁粉制動器就會將驅(qū)動輪剎住,小車就能停在車道上;再按下小車駕駛室前面的控制板上的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升——降”控制開關的“升”,小車剎車液壓系統(tǒng)中的液壓油通過第二高壓油管和第二管螺紋孔進入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中心圓孔下方,液壓油的壓力將活塞往上推,四方柱形活塞桿油缸的活塞桿向上縮回,將四個驅(qū)動輪提起,使小車的四輪著地,就能將小車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