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制造自動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輕量化節能電動車。
背景技術:
從第一輛汽車誕生以來人們對汽車的開發從未停止過,汽車也從以前的奢侈品變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必須品,隨之而來的是嚴重的環境能源問題,因此節能減排,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對環境能源危機以及汽車行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傳統化石能源即將成為過去,新能源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
現有技術的電動車轉向大多采用鉸接連接或者使用小幅度偏轉機械轉向,在轉向時具有耗力大、轉向不靈活的缺點,且質量較重,體積較大,起速緩慢,在比賽時無法發揮出較好的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輕量化節能電動車,是一種用于測試車輛性能的比賽型車輛,通過比賽中遇到的技術難題以及在比賽過程中接觸到的應急問題,將車輛的性能逐步提升,具有安全可靠、轉向靈活、緊湊輕巧、可調電機位置鏈條張緊度、起步迅速等優點。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輕量化節能電動車,包括一對轉向前輪、后輪、轉向桿軸承、轉向把手、二連桿、車架、一對轉向F塊、腳撐塊及馬達架安裝孔;所述的車架的前端兩側設有豎直設置的前輪連接架,所述的一對轉向F塊分別通過短轉向拉桿設置在所述的二連桿的兩端,并通過所述的二連桿設置在所述的前輪連接架上,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分別對稱安裝在所述的一對轉向F塊上,位于所述的車架的前端兩側;所述的轉向把手通過所述的轉向桿軸承設置在所述的前輪連接架的頂部中央,位于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之間,構成轉向組件;所述的車架的后端兩側分別設有傾斜設置的后輪連接架,所述的后輪通過所述的后輪連接架安裝在所述的車架上,位于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的后方;所述的腳撐塊設置在所述的車架的前端中部,所述的馬達架安裝孔設置在所述的車架的后部,位于所述的后輪的前方。
上述的輕量化節能電動車,其中,還包括內變速調節器,所述的內變速調節器設置在所述的轉向把手上。
上述的輕量化節能電動車,其中,所述的一對轉向F塊與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中間設有對相軸承,使一對轉向前輪的輪轂可以靈活轉動。
上述的輕量化節能電動車,其中,所述的車架水平設置,且所述的車架的下端面高于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及后輪的下端面。
上述的輕量化節能電動車,其中,所述的車架是截面為矩形的中空結構,所述的車架為金屬材質制成。
上述的輕量化節能電動車,其中,所述的車架的截面為40mm*20mm*2mm的中空矩形管,所述的車架為鋁合金材質制成。
上述的輕量化節能電動車,其中,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的輪徑為20英寸,所述的車架與地面間的距離為50mm。
上述的輕量化節能電動車,其中,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的車輪軸的端部為矩形結構,所述的一對轉向F塊上分別設有與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的車輪軸端部相適配的矩形凹槽,使所述的轉向前輪與所述的轉向F塊適配嵌裝。
本實用新型車架結構緊湊輕巧,布局合理,充分的利用了材料的承載能力,不僅節省材料成本,也減輕了車身重量從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轉向系統靈活可調,輕巧簡單,并且安全可靠,巧妙簡單的實現了車輛的轉向;馬達的固定,鏈條鏈輪的調節裝置提高了傳動效率,降低了車身的震動,鏈輪鏈條的磨損;二級傳充分發揮了馬達的功率;這些創新對節能車的設計開發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有利于推動節能車行業的發展進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輕量化節能電動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輕量化節能電動車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輕量化節能電動車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輕量化節能電動車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請參見附圖1至附圖4所示,一種輕量化節能電動車,包括一對轉向前輪1、后輪2、轉向桿軸承3、轉向把手4、二連桿5、車架6、一對轉向F塊7、腳撐塊8及馬達架安裝孔9;所述的車架6的前端兩側設有豎直設置的前輪連接架61,所述的一對轉向F塊7分別通過短轉向拉桿設置在所述的二連桿5的兩端,并通過所述的二連桿5設置在所述的前輪連接架61上,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1分別對稱安裝在所述的一對轉向F塊7上,位于所述的車架6的前端兩側;所述的轉向把手4通過所述的轉向桿軸承3設置在所述的前輪連接架61的頂部中央,位于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1之間,構成轉向組件;所述的車架6的后端兩側分別設有傾斜設置的后輪連接架62,所述的后輪2通過所述的后輪連接架62安裝在所述的車架6上,位于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1的后方;所述的腳撐塊8設置在所述的車架6的前端中部,所述的馬達架安裝孔9設置在所述的車架6的后部,位于所述的后輪2的前方。
還包括內變速調節器10,所述的內變速調節器10設置在所述的轉向把手4上,可用于調節車速,使馬達效率達到最大。
所述的一對轉向F塊7與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1中間設有對相軸承,使一對轉向前輪1的輪轂可以靈活轉動,通過轉動把手4帶動二連桿5運動,由于二連桿5的轉動帶動一對轉向F塊7使一對轉向前輪1隨之轉動,實現靈活便捷轉動的要求。
所述的車架6水平設置,且所述的車架6的下端面高于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1及后輪2的下端面。
所述的車架6是截面為矩形的中空結構,所述的車架6為金屬材質制成。
優選的,所述的車架6的截面為40mm*20mm*2mm的中空矩形管,所述的車架6為鋁合金材質制成。質量輕,容易加工,耐腐蝕,強度高,且相對于圓管材料具有更高的抗彎性能。
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1的輪徑為20英寸,結合一對轉向F塊7的作用,從而降低車輪軸心與地面的距離,使所述的車架6與地面間的距離為50mm。
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1的車輪軸的端部為矩形結構,所述的一對轉向F塊7上分別設有與所述的一對轉向前輪1的車輪軸端部相適配的矩形凹槽,使所述的轉向前輪1與所述的轉向F塊7適配嵌裝,從而達到防止車輪軸旋轉的目的。
當轉動轉向手把4時,轉向搖臂通過短轉向拉桿拉動一邊的轉向F塊7從而實現轉向,此種轉向結構簡單輕巧,可調前速,轉向靈活,安全可靠。
在學校操場上,本實用新型能充分的展現出其功能,打開車前蓋駕駛員進入電動車,調整好坐姿后即開始準備發車,首先將內變速變到一檔,此時馬達電機輸出的扭矩得到最大化從而使車具有強大的驅動力,當車輛碼表時速達到10km/h時,將內變速調節器10調到2擋車速達到20km/h時換至3擋,使用三檔進行轉彎通過轉動車把手打動二連桿從而帶動車前輪轉動,當行駛至直行道時變換到4擋使用最大的功率進行行駛使電機效率達到最大化。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車架結構緊湊輕巧,布局合理,充分的利用了材料的承載能力,不僅節省材料成本,也減輕了車身重量從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轉向系統靈活可調,輕巧簡單,并且安全可靠,巧妙簡單的實現了車輛的轉向;馬達的固定,鏈條鏈輪的調節裝置提高了傳動效率,降低了車身的震動,鏈輪鏈條的磨損;二級傳充分發揮了馬達的功率;這些創新對節能車的設計開發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有利于推動節能車行業的發展進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附屬在其他相關產品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