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具體為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
背景技術:
1、隨著環境保護的觀念越來越普及,綠色能源被大力推廣使用,人們也越來越使用電動車代替燃油車,電動車多采用蓄電池進行供電,蓄電池泛指所有在電量用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被再次充電、反復使用的化學能電池的總稱,又稱可充電電池,之所以可以充電是因為其化學作用在接上外部電源后其化學作用能反向進行,制成蓄電池的化學品有很多種,其設計上亦各有不同,科技的發展、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石油資源面臨危機和地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形成了新型蓄電池及相關材料領域的科技和產業快速發展的雙重社會背景,新型蓄電池在中國得到廣泛應用,形成產業并迅猛發展,而蓄電池在應用在電動車之前往往需要經過多次轉運,因此需要使用到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
2、但是現有的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一般不具有減震機構,減震效果差,在電池轉運的過程中容易因為震動而損壞,同時現有的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上的限位機構多為固定連接,不能根據電池板的長短調節限位機構的位置,不能夠滿足使用者的使用,故而提出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來解決上述所提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2、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具備較好的減震效果,可以調節限位機構的位置等優點,解決了現有的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一般不具有減震機構,減震效果差,在電池轉運的過程中容易因為震動而損壞,同時現有的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上的限位機構多為固定連接,因此只能對固定長度的電池板進行限位,不能夠滿足使用者的使用的問題。
3、(二)技術方案
4、為實現上述較好的減震效果,可以對不同長度的電池板進行限位固定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包括移動座,所述移動座的頂部設置有緩震組件,所述移動座的頂部設置有與緩震組件底部活動連接的阻尼組件,所述緩震組件的頂部設置有放置框,所述放置框的內壁前后兩側之間設置有第一限位板,所述放置框的內壁右側設置有第二限位板,所述放置框的內壁左側設置有與第一限位板右側壁活動連接的調節組件;
5、所述緩震組件包括支撐豎桿,所述移動座的頂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數量為兩個且呈前后對稱分布的支撐豎桿,前側兩個所述支撐豎桿的外部設置有一端與后側兩個支撐豎桿外部滑動連接的承載板,所述承載板的底部與移動座的頂部之間設置有套在支撐豎桿外部的緩震彈簧;
6、所述阻尼組件包括滑塊,所述移動座的頂部設置有數量為兩個且呈左右對稱分布的滑塊,兩個所述滑塊之間設置有與移動座頂部固定連接的液壓阻尼器,兩個所述滑塊的頂部均設置有與承載板底部鉸接的連接桿;
7、所述調節組件包括定位塊,所述放置框的內壁左側設置有數量為兩個且呈上下對稱分布的定位塊,下方所述定位塊的頂部設置有一端延伸至上方定位塊頂部的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外部設置有數量為兩個且呈上下對稱分布的螺紋塊,所述第一限位板的左側壁設置有數量為兩個且呈上下對稱分布的連接塊,上方所述螺紋塊的右側壁設置有一端與下方螺紋塊右側壁鉸接的x型連接軸,所述x型連接軸的右側上下兩端分別與兩個連接塊的左側壁連接。
8、優選的,所述移動座的底部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數量為兩個且呈前后對稱分布的移動輪,所述移動座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數量為兩個且呈前后對稱分布的推把。
9、優選的,所述移動座的頂部開設有與滑塊移動軌跡相適配的滑槽。
10、優選的,所述承載板的頂部固定連接有位于放置框內部的橡膠軟墊。
11、優選的,所述螺紋桿的外部開設有兩段方向相反的螺紋,兩段螺紋長度相等。
12、優選的,所述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的相對側均開設有數量為若干個且呈前后等距離分布的限位凹槽。
13、優選的,
14、(三)有益效果
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6、1、該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通過設置緩震組件和阻尼組件,在遇到顛簸路段時,由緩震彈簧、滑塊、連接桿和液壓阻尼器的相互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的緩沖和消散豎直方向的震動力,可以降低裝置在顛簸時產生的震動,整體結構簡單,同時液壓阻尼器可以對震動進行消能,同時軟性橡膠墊也能夠對電池底部進行一定的防護,進而使得轉運裝置具備較好的減震效果,提高了裝置的實用性。
17、2、該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通過設置調節組件,轉動螺紋桿帶動上下兩個螺紋塊相對移動,在兩個螺紋塊、x型連接軸和連接塊的配合使用下,使得第一限位板向右移動,調節第一限位板到第二限位板之間的距離,進而實現可以對不同長度的電池板進行限位固定,方便使用者使用,進一步提高了裝置的實用性。
1.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包括移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座(1)的頂部設置有緩震組件(2),所述移動座(1)的頂部設置有與緩震組件(2)底部活動連接的阻尼組件(3),所述緩震組件(2)的頂部設置有放置框(4),所述放置框(4)的內壁前后兩側之間設置有第一限位板(5),所述放置框(4)的內壁右側設置有第二限位板(6),所述放置框(4)的內壁左側設置有與第一限位板(5)右側壁活動連接的調節組件(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座(1)的底部左右兩側均固定連接有數量為兩個且呈前后對稱分布的移動輪,所述移動座(1)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數量為兩個且呈前后對稱分布的推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座(1)的頂部開設有與滑塊(31)移動軌跡相適配的滑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板(22)的頂部固定連接有位于放置框(4)內部的橡膠軟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桿(72)的外部開設有兩段方向相反的螺紋,兩段螺紋長度相等。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能源汽車電池轉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板(5)和第二限位板(6)的相對側均開設有數量為若干個且呈前后等距離分布的限位凹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