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一般涉及機械自動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彎管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彎管機自動上料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大家熟知的彎管機主要是手動杠桿式彎管機和龐大笨重的單頭彎管機。手動彎管機需要通過人的力量將管材彎曲,費時費力并且彎曲范圍小,彎曲精度不高,彎曲角度全靠操作者視覺感知和經驗積累。而自動彎管機往往在送料上需要人工送料,浪費大量的人力資源,同時,還存在由于操作不當造成人身危害的可能性。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種能夠自動送料,減少人員浪費,并且安全有效的一種彎管機自動上料裝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兩端設置有向上的凸緣,在兩個所述凸緣之間通過軸承連接有絲桿,所述絲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有驅動電機,在所述絲桿上滑動連接有推料機構,在所述凸緣上通過支架固定連接有料斗,所述料斗的下端設置有開口,所述推料機構的上端位于所述開口的內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推料機構包括驅動裝置、物料托舉裝置和推送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固定連接與所述推送裝置,所述物料托舉裝置也固定連接與所述推送裝置,所述物料托舉裝置位于所述驅動裝置的上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優選的,所述驅動裝置為內部具有螺紋的通孔,該螺紋與所述絲桿上的螺紋相匹配;所述物料托舉裝置為楔形結構;所述推送裝置為矩形塊。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物料托舉裝置的上表面上 設置有弧形凹槽,該弧形凹槽的弧度根據實際加工鋼管的弧面的弧度來確定。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料斗的截面為倒“八”字形,且在該料斗上固定連接有斜口鉗。
作為本實用新型優選的,所述支架上安裝有震動電機。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鋼管的自動送料,減少人力資源的浪費,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降低了人身危害發生的可能性。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所作的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申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圓盤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固定架;2、凸緣;3、絲桿;4、驅動電機;5、推料機構;6、料斗;7、開口;8、支架;51、驅動裝置;52、物料托舉裝置;53、推送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相關發明,而非對該發明的限定。另外還需要說明的是,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發明相關的部分。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申請。
請參考圖1,一種彎管機自動上料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底面上的固定架1,固定架1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朝上的凸緣2,在該凸緣2相應的位置上開設有圓形通孔,在該通孔內部固定連接有軸承,兩側相對的軸承內部連接有絲桿3,該絲桿3的一端固定連接與驅動電機4, 該驅動電機4安裝在凸緣2的一側,并通過豎直架調節其高度,使其轉軸位于絲桿3軸心所在的直線上,在凸緣2上固定連接有支架8,在該支架8上固定連接有呈倒“八”字形的料斗6,該料斗6的上端和下端分別為不封閉結構,在其下端形成開口7,在絲桿3上滑動連接有推料機構5,該推料機構5的上端一部分伸入到開口7的內部,同時,在支架8上還固定連接有震動電機。
進一步參考圖2,推料機構5包括驅動裝置51、物料托舉裝置52和推送裝置53,驅動裝置51為一圓形通孔,在該通孔的內側面上設置有與絲桿3上螺紋相匹配的螺紋,該驅動裝置51位于推送裝置53上,推送裝置53為一矩形塊,在該推送裝置53上固定連接有楔形的物料托舉裝置52,該托舉裝置52的平面朝上,斜面朝下,在該平面上設置有弧形凹槽,該弧形凹槽的弧度根據實際加工鋼管的弧面的弧度來確定,推送裝置53的寬度與料斗6下端的開口7的寬度相同,并且推料機構5的上端的一部分位穿過該開口7處位于料斗6的內部。
以上描述僅為本申請的較佳實施例以及對所運用技術原理的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申請中所涉及的發明范圍,并不限于上述技術特征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在不脫離所述發明構思的情況下,由上述技術特征或其等同特征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征與本申請中公開的(但不限于)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征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