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冶金和環形爐、轉底爐設備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便于安裝和調整的支撐輥裝置。
背景技術:
在鋼鐵企業中,鋼管廠的環形加熱爐和作為還原處理的轉底爐均在鋼鐵企業中受到重視并推廣應用。其中,支撐輥是環形加熱爐和轉底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內環和外環各布置一圈數量從數十件到數百件不等的支撐輥裝置,支撐著數百噸甚至上千噸的爐底。
目前,現有的環形加熱爐的支撐輥裝置通常采用圓錐輥,且其主要由支承輥、支撐輥底座和支撐輥基座三部分組成。在轉底爐中安裝支撐輥裝置的過程中,安裝和調整難度都很大,特別是在安裝的精調階段,僅僅靠錘擊或用撬棍撬動,造成了調整量難以控制,工作反復多,效率低下,安裝精度也不易保證。如果安裝不得當,造成偏差較大,就會產生爐底嚴重跑偏的問題,進而超出了定心輥裝置的承受能力,內環縫尺寸或外環環縫就可能大大減小,甚至為0,導致爐底與爐墻發生刮碰,造成整個轉底爐報廢。
在日常生產的維護中,在支撐滾裝置輥面磨損或其他部件損壞時,需要將整個裝置更換,或單獨更換支撐輥,但是更換困難,并且高度也不能調整,影響兩側支撐輥與下環軌面的貼合與支撐,不利于設備的穩定運行。同時,造成了更換用時長,對生產影響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為解決對現有的支撐輥裝置無法快速進行支撐輥的平面定位精調和支撐輥的標高精調,安裝和日常更換維修效率低,安裝精度低的缺陷,進而提供一種便于安裝和調整的支撐輥裝置,其包括:支撐輥,輥座,中間座,基座和調整裝置。所述調整裝置進一步包括:支撐立柱,下調整螺栓和上調整螺栓;所述基座的每邊上固定有兩個所述支撐立柱,每個所述支撐立柱上設有一組所述上調整螺栓和所述下調整螺栓,且每邊上的兩個所述支撐立柱呈軸對稱分布,所述支撐立柱上設有螺孔,和所述上調整螺栓,所述下調整螺栓配合用于定位;在所述基座的中部設有一個直角梯形的凸臺,且該凸臺的上平面為向下傾斜的斜面,即上斜面,所述調整裝置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中間座呈直角梯形狀,且其上平面為水平面,其下平面為向下傾斜的斜面,即下斜面,所述中間座的下斜面與所述凸臺的上斜面重合,并通過緊固螺栓固定,所述輥座位于所述中間座之上,所述支撐輥安裝在所述輥座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輥座包括:底板、內支撐板和外支撐板,該底板下側中部設置中心定位沉孔,所述內支撐板和所述外支撐板的頂端共同構成一個向下傾斜的斜面,且該斜面與水平面構成一個傾角,該傾角與該支撐輥輥面的錐度相匹配,該支撐輥輥面的正上方的支撐母線為水平。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中間座的相對兩個側面上分別開設兩個橫向長條通孔;且該四個橫向長條孔分別位于所述中間座的四角位置;所述凸臺的四角位置分別開有一個縱向T型槽孔,且每個該橫向長條通孔與每個該縱向T型槽孔相互交叉并垂直,確保緊固螺栓同時穿過該橫向長條通孔與該縱向T型槽孔并將所述輥座,所述中間座和所述基座同時固定。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中間座的上平面處開設一個第一橫向導向鍵槽,將T型導向鍵倒置于該第一橫向導向鍵槽和該底板的中心定位沉孔內,確保其頂端與所述輥座的底板完全貼合;在保證所述支撐輥高度不變的情況下,所述輥座將沿著所述第一橫向導向槽橫向移動和相對所述中間座小角度轉動。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基座上的凸臺的上斜面沿斜線方向開設一個第二橫向導向槽,所述中間座的下斜面的中部開設一個縱向導向槽,該第二橫向導向槽與該縱向導向槽相互交叉且不垂直,將導向鍵置于該第二橫向導向槽和該縱向導向槽內,所述中間座相對所述基座產生橫向和縱向移動,且該中間座橫向移動時,用于所述支撐輥的標高精調;該中間座縱向移動時,用于所述支撐輥的平面定位精調。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支撐立柱上的上調整螺栓頂在所述輥座上,所述支撐立柱上的下調整螺栓頂在所述中間座上。
基于上述的一種便于安裝和調整的支撐輥裝置,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便于安裝和調整的支撐輥裝置的方法,具體包括:
步驟1支撐輥完成預定位,檢查并確認支撐輥已經找平;
步驟2旋開緊固螺栓的緊固螺母;
步驟3根據所述支撐輥的中心軸線相對環形爐體中心點的偏移,擰動所述調整裝置在橫向方向的相應的所述上調整螺栓,調整所述輥座相對所述中間座在橫向方向上的位移或進行微小角度的轉動,直至所述支撐輥中心軸線穿過環形爐中心點,此時將橫向方向的所述上調整螺栓輕頂在所述輥座上;
步驟4根據所述支撐輥中心到環形爐體的中心點距離的偏差情況,擰動所述調整裝置在縱向方向的相應的所述下調整螺栓,調整所述輥座相對所述基座的水平位置,直至所述支撐輥輥軸的中心點到爐體中心點的距離符合技術要求;
步驟5根據所述支撐輥輥面的標高偏差,擰動所述調整裝置在橫向方向的相應的所述下調整螺栓,調整所述支撐輥的輥面高度,直至符合技術要求,此時旋固橫向方向和縱向方向上的所述下調整螺栓;
步驟6進行復測和校驗,視情況重復步驟3,步驟4和步驟5;直至符合圖紙要求;
步驟7調整小墊片,旋緊所述緊固螺栓的緊固螺母;
步驟8旋固所有橫向方向和縱向方向上的所述上調整螺栓和所述下調整螺栓,分別頂緊在所述輥座和所述中間座上。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能夠使支撐輥的平面調整和高度定位更為快速和可控,在調整輥面高度時,能夠在支撐輥水平位置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改變輥面高度的大小,做到精確調整,提高了安裝精度和工作效率,確保了操作的安全性,另外,這種一體式結構的支撐輥裝置不需要拆卸和安裝其他的結構對支撐輥進行安裝和調整,做到了精確的安裝和調整,也大大提高了安裝和調整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便于安裝和調整的支撐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便于安裝和調整的支撐輥裝置的右視圖;
圖3是圖1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便于安裝和調整的支撐輥裝置的I部的放大示意圖;
1、支撐輥 2、輥座
3、中間座 4、基座
5、調整裝置 6、緊固螺栓
7、小墊板 8、緊固螺母
9、導向鍵 10、T型導向鍵
201、內支撐板 202、外支撐板
203、底板 204、中心定位沉孔
301、橫向長條通孔 302、縱向導向槽
303、第一橫向導向槽 401、縱向T型槽孔
402、第二橫向導向槽 403、凸臺
501a、第一上調整螺栓
501b、第一下調整螺栓 501o、第二上調整螺栓
501d、第二下調整螺栓 501e、第三上調整螺栓
501f、第三下調整螺栓 501g、第四上調整螺栓
501h、第四下調整螺栓 502、支撐立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便于安裝和調整的支撐輥裝置,其包括:支撐輥1,輥座2,中間座3,基座4和調整裝置5。所述調整裝置5進一步包括:支撐立柱502,下調整螺栓和上調整螺栓;所述基座4的每邊上固定有兩個所述支撐立柱502,每個所述支撐立柱502上設有一組所述上調整螺栓和所述下調整螺栓,且每邊上的兩個所述支撐立柱502呈軸對稱分布,所述支撐立柱502上設有螺孔,和所述上調整螺栓、所述下調整螺栓配合用于定位;在所述基座4的中部設有一個直角梯形的凸臺403,且該凸臺403的上平面為向下傾斜的斜面,即上斜面,所述調整裝置5整體通過焊接固定在所述基座4上,所述中間座3呈直角梯形狀,且其上平面為水平面,其下平面為向下傾斜的斜面,即下斜面,所述中間座3的下斜面與所述凸臺403的上斜面重合,并通過緊固螺栓6固定,所述輥座2位于所述中間座3之上,所述支撐輥1安裝在所述輥座2上。
如圖2和圖3所示,所述輥座2包括:底板203、內支撐板201和外支撐板202,所述底板203下側中部設置中心定位沉孔204,所述內支撐板201和所述外支撐板202的頂端共同構成一個向下傾斜的斜面,且該斜面與水平面構成一個傾角,該傾角與該支撐輥輥面的錐度相匹配,該支撐輥輥面的正上方的支撐母線為水平。
如圖1和3所示,所述中間座3的左右兩側面上分別開設兩個橫向長條通孔301;所述凸臺403上平面上開有四個縱向T型槽孔401,且每個該橫向長條通孔301與每個該縱向T型槽孔401相互交叉并垂直,確保每個所述緊固螺栓6同時穿過每個該橫向長條通孔301與每個該縱向T型槽孔401并將所述輥座2,所述中間座3和所述基座4同時固定。
如圖1和3所示,所述中間座3的上平面處開設一個第一橫向導向鍵槽303,將T型導向鍵10倒置于該第一橫向導向鍵槽303和所述底板203的中心定位沉孔204內,確保其頂端與所述輥座2的底板203完全貼合;在保證所述支撐輥1高度不變的情況下,所述輥座2將沿著所述第一橫向導向槽303橫向移動和相對所述中間座3小角度轉動。
如圖1和3所示,所述基座4上的凸臺403的上斜面沿斜線方向開設一個第二橫向導向槽402,所述中間座3的下斜面的中部開設一個縱向導向槽302,該第二橫向導向槽402與該縱向導向槽302相互交叉且不垂直,將導向鍵9置于該第二橫向導向槽402和所述中間座3的所述縱向導向槽302內,所述中間座3相對所述基座4產生橫向和縱向移動,且該中間座3橫向移動時,用于所述支撐輥1的標高精調;該中間座3縱向移動時,用于所述支撐輥1的平面定位精調。
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立柱502上的上調整螺栓頂在所述輥座2上,所述支撐立柱502上的下調整螺栓頂在所述中間座3上。
基于上述的一種便于安裝和調整的支撐輥裝置,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便于安裝和調整的支撐輥裝置的方法,具體包括:
步驟1所述支撐輥1完成預定位,檢查并確認所述支撐輥1已經找平;
步驟2旋開所述緊固螺栓6的緊固螺母8;
步驟3如圖1和2所示,根據所述支撐輥1的中心點和中心軸線相對環形爐體中心點的偏移情況,如果向左偏移,將第一上調整螺栓501a和第二上調整螺栓501o輕頂在所述輥座2上,然后再旋入第四上調整螺栓501g,旋開第三上調整螺栓501e,向右調整所述輥座2相對所述中間座3在橫向方向上的位移或進行微小角度的轉動,直至所述支撐輥1的中心軸線穿過環形爐中心點,此時將第三上調整螺栓501e和第四上調整螺栓501g輕頂在所述輥座2上;
步驟4如圖1和2所示,根據所述支撐輥中心點到環形爐體中心點距離的偏差情況,如果向遠離爐體中心方向偏移,旋開所述第四上調整螺栓501g和所述第四下調整螺栓501h,旋入所述第三下調整螺栓501f;調整所述輥座相對所述基座在環形爐半徑方向的水平位置,直至所述支撐輥1的中心點到爐體中心點的距離符合技術要求,此時橫向方向和縱向方向上的所述上調整螺栓輕頂在輥座2上,縱向方向的所述下調整螺栓輕頂在中間座3上;
步驟5根據所述支撐輥輥面的標高偏差,擰動所述調整裝置在橫向方向的相應的所述下調整螺栓,調整所述支撐輥的輥面高度,直至符合技術要求;如輥面高度低,則使所述第三下調整螺栓501f和所述第四下調整螺栓201h輕頂在所述中間座3上,旋開所述第一下調整螺栓501b,旋進所述第二調整螺栓501d,使所述中間座相對所述基座4和所述輥座2向左移動,所述輥座2帶動支撐輥上升至技術要求高度。
步驟6進行復測和校驗,視情況重復步驟3,步驟4和步驟5;直至符合圖紙要求;
步驟7調整小墊片,旋緊所述緊固螺栓的緊固螺母。
步驟8旋固所有橫向方向和縱向方向上的所述上調整螺栓和所述下調整螺栓,分別頂緊在所述輥座2和所述中間座3上。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都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